May 31, 2008
同學會──政大外交系
當年,我們進同一個系;四年後,我們從不同的系畢業。
和其他幾位同學一樣,我是個「外交逃兵」哇......
今天的同學會,在母校「憩賢樓」二樓的西餐廳舉行。來了三、四十人,整個下午、一整塊場地,包裹在一片開心喧鬧的笑語裡。睽違許久的老友熱絡互動,讓時空阻隔與久的友情,瞬間化為濃得化不開的情誼。很溫暖、很動人的時刻。
同學中,除了外交官、外交官夫人,還有女強人、商場大咖、媒體人、教授、小學老師、公關、政治邊緣生意人、行政人員、... 當然,還有像我這種游手好閒的 housewife。看著許多同學都升格當父親或母親,真是教人感動莫名,又有無限感慨。感動的是,欣見同學的成長成熟;感慨的是,歲月催人老啊。下次再相逢,是否我們再次升格為「祖父母輩」啦?
有趣的同學會,簡單寫下我眼中的同學。以資紀念~
◎素貞: 小蜜蜂,嗡嗡嗡,「熱心指數」→破表!越來越有「媽媽」的味道。她的用心與認真,讓人感動。是大家的好朋友!
◎紀瑩: 居然比我幾年前見到時還苗條!還是一樣溫柔安詳,在她身上有股「淡淡的幸福感」。
◎寶貞:開心的家庭主婦,給人很篤定、穩重之感。先生安靜氣質好,聽人講話時好專心哪~~ 寶貞幸福囉!
◎世琪:哇~~ 這位久聞其名,今日初相會(耿曙還以為我們在演戲,假裝不認識~ duh),好健談啊,口條真好。
◎忠榮、鳳玲(大一開始的班對):全家出席哦,超有誠意。這對賢伉儷怪囉...... 怎麼和20年前看來沒兩樣啊?嚇我一大跳。更讓我驚喜的是:鳳玲是「烹飪高手」,當場就教了我幾招,聽得我目瞪口呆又佩服不已...
◎陸輝:帶著嬌妻前來,兩人甜蜜蜜,你儂我儂,羨煞人也。要升教授的陸輝,原來很會做菜呢。
◎醇明:專程由澳門來。他用「單眼相機」哦,不露相的攝影高手!酷哥一位~ 沒話說。
◎妙送:特地由香港來。(請給兩位拍拍手)標準「熟男」。以前有「調皮」樣吧?全不見啦。
◎耿曙:全家出席,雙胞胎女兒唸國一,清秀佳人也。太座看來好年輕。猛一看,還以為他有「三個女兒」呢... @@...
耿老大還是很幽默的紳士啦,沒變太多。
◎淑貞:哇~~ 從美國回來,高居「誠意排行」第一名!她皮膚真好,教人羨慕極了。美麗的熟女~ 職位好像很高,但相處起來「好舒服」,很溫柔典雅。
◎東明:和以前一樣,眼中總是閃爍自信的光芒。很有老闆的樣子。小兒子帶了一拖拉庫的玩具來,這位父親,慈祥又得意。
◎義發:「發哥」這傢伙,居然如此成熟穩重... (嗯,我還在驚訝中... )還教我一些醫學常識。他變啦~~~
◎海萍:最嬌小可愛的啦!和20年前也沒變太多,口才依究一級棒。嫻雅柔靜中帶點剛毅(讓人有些心疼... )
◎芬如:.....哇... 居然是我先生的「師母」!(倫理錯亂啊,我也該跟著叫嗎?嗚嗚...)歲月對她很友善呢,看來好年輕。雙胞胎小兒子超害羞ㄋㄟ,怎麼和芬如差這麼多?
◎誠中:這位同學居然認得我... (以前講過話嗎?)一副「高幹」模樣,派頭十足。香煙的包裝好漂亮呢。(這啥鬼觀察呀?)好像我忘了給你名片... 拍謝,我們家庭主婦是沒名片滴~
◎毛毛:當年的玉女,已是成熟的媽媽啦,好有架勢。還是跟以前一樣爽朗、大器。女兒像個小淑女哦~~
還有太早離開的雨生、梅月,想念你們啊~~~
May 29, 2008
嘮叨
因為他的訴求、希望、期待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應」──如贊同、認可,或實際行動等。
誰對誰錯?不一定。
有時是「嘮叨者」的錯誤:要求過多,難以饜足。
有時是「被嘮叨者」不對:聽不懂或不願接受別人正當的希求。
不管是雙方哪一邊錯,都是人生裡讓人難堪難捱的負擔。
。
推理法則─【福爾摩斯】篇
2當你把不可能的除去,剩下來的,不管有「多不可能」,都是事實。
3我們常見到人們輕視他們不了解的事物。(語出歌德《悲劇浮士德》)
4他從來不說較溫柔或充滿感情的話,有的話也是以嘲笑、輕蔑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是掩飾人的動機與行為最好的方法。(On Holmes)
5在還沒有資料之前就做推論是絕大的錯誤。但人會不自覺將事實歪曲,以符合理論,而不是根據事實來認定。
6
May 28, 2008
馬櫻丹
May 26, 2008
我家也有小說家?
湊巧哇,我家也有怪事發生...... 昨天午餐後,我和我家老爺各自埋入小說情節,他【鹿鼎記】,我【福爾摩斯】,有小藍寶輕柔的音樂和戶外雷霆霹靂聲陪伴,享受著假日清悠,好不愉快。
一片詳和舒適的氣氛中,冷不防,他帶著詭譎的微笑,賊忒忒冒出一句:「我想來寫小說。」
我愣了一下,很難決定該不該驚訝... 說「不該」,這他講過啊;說「該」,他說二十年後呀。
等我回魂,問道:「你想寫什麼?」他揭曉:「科幻的。」原來啊,他想參加一個小說競賽。
搞了半天,他早背著我預謀許久,不但熟稔比賽規則,還看了不少得獎小說,頗有看法和意見──哇,我從不知這小子有如此深之心機,暗地這樣搞法,教我大吃一驚 ~~
結果,他就一頭栽進去啦。通常用來加班的週日午晚,全拿來構思小說。他時而靜默沉思,時而露齒傻笑,時而停頓下來,兩眼呆滯盯著烏有之鄉,整個人像在「神遊」或「夢遊」狀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卻也隨時可以邀他「出竅」來哈拉一下。這隻老爺啊,本來模樣即頗癡傻,此時更是呆瓜到一個不行。(害我花了大半天在竊笑,都忘了做正經事。哼哼)
好了,他可開心哪,除了巨細靡遺叨絮故事內容,還跟我分析那比賽以前得獎的作品,以及倪匡、星野一寫了什麼,他講得頭頭是道,卻聽得我「霧撒撒」,一時分不清東南西北今夕是何夕。但他那一副樂不可抑遏的可愛與認真,迷煞人也,所以我耐著性子(假裝)認真聽他講,盡到一個為人妻的基本責任(題外話:「認真聽懂配偶講話」──這點應當列入法律要求)。嗯,你自己又聽懂了嗎?哎,為了他高興,我裝也得裝出來呀。誰教我從來不是科幻迷,活該。看來得好好惡補一番,不然萬一被發現聽不懂他,可不妙...
今早和他的指導老師聊起他想寫小說這碼事,老爺子倒手癢,下注來啦:
故事主軸可能是:
「一位在家準備考中醫的女性業餘針灸家,發現一組神奇的穴道,自己扎了之後,變成創業天才的故事。」
笑爆我也..... 一方面可見這位教授隨和可親幽默風趣,你找他聊啥,他就聊,就算話題再無趣無味無意義,他都可以令人噴飯;另方面也看出他真不是寫小說的料啊,想出無趣至此的主軸,真有他的。
言歸正傳,說到我家老爺,實在超沒「定性」。做這個就想那個,做那個又想別的,很少有「安分守己」的時候。此等歷史可謂悠久浩蕩輝煌:唸物理時想轉企管,唸了企管想轉休閒;上班時想回學校唸書,一唸書又想當顧問,當了顧問就想寫小說...... 天哪!伊於胡底?拿他沒輒囉......
倒是,他當顧問日久生厭嗎?嘿嘿,他上工到今天,不多不少,督督好滿三個月。
三~個~月 ,媽呀,100天都不到哇,可見他千變萬化的功力有多深厚。
講良心話,我那17歲讀高二的小外甥都比他成熟穩重多了。你問我,嫁給這種比真小孩更像小孩的男人,有啥感覺?事到如今,生米早已煮成熟飯,我只能說:「很好玩啦,變化多端又樂趣無窮。」(「正向心理防衛機制」強制啟動)既無奈,又好笑。咳... 美班滑拉...
如果要形容我們的婚姻生活,真的,我和老爺有同感:「像在演卡通影片。」這點我的中醫老師也很認同。演卡通是怎樣?一言以蔽之:「充滿無厘頭的樂趣。」譬如他毫無預警來這一炮,多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猛的哩。差點教我招架不住...
想想,嫁到這咖,十分冒險... 怎麼看都像是會幻想有三妻四妾,換妻如換茶包之輩,居然過了七年還不癢,真是奇蹟。
(吐嘈者:你敢說以後不會癢?!──嗚呼哇阿哉?)
p.s. 等他果真成了小說家,回想這天的五味雜陳心潮澎湃,還寫這一篇哼哼嗨嗨嘩啦啦,真是美國時間太多哩。duh~
p.p.s. 原來,作家是「星新一」,非「星野一」~~看我的科幻小說程度多差!
Walk On By - Dionne Warwick
活躍於1955到1999「搖滾年代」的她,歌曲登上告示牌排行榜(Billboard Chart)的次數僅次於「靈魂天后」 Aretha Franklin,高居第二,成就與實力都極為驚人,走紅程度也可見一斑。
她的音樂很有味道,是我從小即十分偏好的類型。以前常想,我前世應是黑人呀,所以特別為節奏感強烈的音樂所吸引。如:R&B, soul, blues, jazz 等。
有趣的是,多才多藝的 Dionne 在歌唱生涯後期轉了一個不小的彎:改當『靈媒』去了。
很讓歌迷大吃一驚。(不過看她年輕模樣,還真有點狐靈仙氣的味道。)
此外,她有位後輩,在名氣歌藝上都不輸她,甚至青出於藍──Whitney Houston──天后哇~ 果真系出名門。
仔細一瞧,「相似性」在這家族跑得很勤快。
雙姝相較之下,儘管 Whitney 紅透半邊天,我還是投 Dionne 阿姨一票。對我來說,她的音樂好聽多了,也比較耐聽,像杯好茶,濃醇香之餘,甘甜縈迴流連,餘韻無窮。Whitney 像果汁汽水,乍嚐之下有驚奇的狂喜,但喝幾回就膩了。
為何選這首?
幾個原因...... 國語歌壇吹起一股 R&B風,但我這老油條怎麼都聽不習慣,乾脆找首 R&B 名曲來過過癮;再者,有位朋友,本來交情不錯,卻轉濃為淡,甚至已趨緣滅,讓我十分感慨。就讓歌曲代為表達我的感傷與無奈罷.....
May 20, 2008
如何選擇理想的結婚對象
首先說明一點:我們完全無法知道,自己選的對象,一定是「最對的」。也就是天地宇宙間,到底是哪個人跟我最契合、最相配?這是「絕對無法得知」的部分。所以,這個對,是「相對」,不是「絕對」。可能某個時空有個更適合的人,但你不知道他的存在,就不必多花心思,自找麻煩。
如果非要找出「最對的人」,非求「完美」不可,那就太不切實際了──因為,你永遠找不到。若非找個水落石出不可,只徒增痛苦與懊惱,別無好處。人既不完美,就不必期待完美的愛情對象。「知足常樂」,在婚姻中尤其如是。
當然,有人情況特殊,找對象特別棘手。也許你是古今奇人,十方六度中,找不到一人契合(念天地之悠悠啊);或者你磁場特優,和一大票人都合(弱水三千哩)。如此一來,除了認清事實,只有靠理性與智慧來抉擇。千萬別放任慾望奔流,否則就像地獄中永不饜足的餓鬼,永遠沉陷痛苦中。
想要婚姻幸福,請做這兩件事:
第一,選對人。第二,認命。
這樣一來,保證幸福無邊。
如富蘭克林說:「婚前要張大眼睛,婚後半閉就可以了。」
認命,完全主觀意識,靠自己意志就可做到。選對人呢?運氣固然不容小覷,還是有跡可循。
我的建議如下:(以下順序,沒有輕重之分)
一、盡量熟悉對方。
他的個性、好惡、嗜好、習慣、家庭背景、交友狀況、價值觀... 等。如果有無法接受的,不要勉強,千萬別以為可以改變對方。要知道這有多難,請你先改變自己一個根深柢固的習慣看看。
二、了解異性差異。
男人和女人,本來構造、思考即大大不同,兩性的想法、需求、敏感度、自信程度等方面極可能大相逕庭。盡量瞭解異性,才不致扞格不入。
三、想和一個人結婚,想清楚你被吸引的因素是什麼。
這些因素,最好是「變動性較小」,如:個性、氣質、習慣、價值觀等。而非「一定會改變」的外貌、身材等。
四、要有共同興趣。
有人謂此陳義過高,可能本人婚姻實在太美。但至少要有能發展出共同興趣的空間與潛力吧。
五、對方沒有你絕對無法接受的「致命缺點」。
如:抽煙、氣質不佳。但很多人戀愛時盡量隱藏缺點,常令人有「誤上賊船」之憾,小心為上。
六、仔細觀察對方家庭。
對方的父母,可能就是你配偶未來的樣貌。所謂樣貌,不光指外表,也包括氣質、內涵、個性等。根據科學研究,有些「基因表現」是在人生較晚期才出現的。
七、溝通沒有問題。
如果交往期常發現有誤會產生,或雞同鴨講,這是個重要警訊,表示兩人極不適合。
八、知道對方真的是想結婚,而不是「交代」或「逃避」什麼。
如:父母的期望、奉子成婚、年紀大了、和家人不和等。這些,都不是結婚的「正當理由」。
九、坦誠面對對方,絕對不能隱瞞自己的缺點。
婚前越互相熟悉,婚後磨擦會越少。當然,有些缺點會把對方嚇跑,但總比婚後才來鬧得不可開交要划算多了。如果對方值得,就把缺點改了吧。
十、對方一定要能接受你絕對無法改變的缺點。
如:聲音太大、性子急、糊塗。請注意,不是包容或容忍,是「接受」。不要讓自己的缺點成為日後婚姻失和的導火線。
十一、對方懂得欣賞你的優點。
你光有一身優點,對方怎麼都看不出來,豈不白搭?太可惜啦。我們連交朋友都需要對方會欣賞我們,何況另一半呢。
十二、相處起來舒服、自在,沒有壓迫感。
你說這不廢話嘛,有人願意和相處起來如坐針氈的人結婚?嘿,就是有,而且不少。我身邊就有不同世代的人,只要配偶在旁就渾身不自在,緊張兮兮。有的連在配偶旁講電話,不是壓低聲音欲言又止,就是乾脆躲到房間悄聲講。讓人看了聽了難過。如果你不在乎,樂於時時刺激自己的腎上腺素,那就請吧。
十三、了解自己,不作無謂的期望。 這一點很現實。說白一點,就是認清自己的條件,掂掂自己的份量。所謂「龍配龍,鳳配鳳」,如果你個性呆板無趣,就不好要求人家非有幽默感不可。當然,個頭瘦小其貌不揚的蔡家倫能追到北大校花,固然有例可循,但機率畢竟超低。如果你眼光志氣都超高,那,祝福你囉。
婚姻要幸福,很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如果要求太多、期望過高、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這對配偶很不公平。尤其是自由戀愛,一個人選擇婚姻,完全出於自己意願,選定了,就接受命運吧。真的不適合,也趁早分開,以免小孩成最大的受害者。
~~~~~~~~~~~~~~~~~~~~~~~~~~~~~~~~~~~~~~
這份心得報告,是我從自身婚姻經驗、觀察他人,及閱讀相關資料所得。內容未必完整,仍有進步空間。有新的想法體驗,我會加以增補修改,同時也歡迎提出指正與見解。
完成這篇,特別要感謝幾位人士:
。甲霸──給我靈感、動機、信心。
。 Justin──給我建議,幫我修正部分內容。(黃金單身漢哦,很難得)
。 我先生──讓我知道什麼是美好婚姻。
還有一些「反面示現」者,不好一一點名。但我謝謝他們的指導與貢獻。
祝你一生幸福囉~
May 19, 2008
你確定看到真相?
.jpg)
我對「心理學」產生興趣,始於大學時代。後來學中醫,也為某些因緣際會,讓我對「精神醫學」情有獨鍾,因此更大量閱讀與這方面的書,而其中特別吸引我的,是「元神之府」──大腦。
小小一坨皺巴巴的大腦,咱們古人稱之為:「泥丸」。很有一番風味吧?以前上「生理學」,老師介紹大腦組織構造、嚴密的保護機制、各功能區塊、協同合作區域、神經路徑、突觸發生與軸突發展...... 等等,我就開始著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大腦」已成了我日夜思考、朝思暮想的主題了。只要拿到有關的書或資料,一定迫不及待先睹為快。
問我為什麼如此迷大腦?我只能說:「很好玩。」
哎,怎麼好玩法?簡單講,所有人的行為表現、社交技巧,甚至語言、文字表達等,都是大腦在發號出令。而「表現行為」就是很好的線索,可以供人去推理這個人的「大腦構型」,其實,也就是推估這個人的「性格」為何,有時我們稱之為「人性」。這種推理對我來說,是很有趣的遊戲,也是日後我必須具備的專業。
簡單嗎?嗯,我必須承認,十分困難。雖然大學時就修過心理學課程,這二十年下來我又補充了許多相關知識,但要「一眼看穿人」,還是功力不足。有待努力。
事實上,不止我,很多人對此也頗有興頭。不少人看到別人某種行為,馬上作「過度推測」,言之鑿鑿其人必如何如何,正如台諺所說:「看一個影,生一個子。」讓我這「半行家」看了,不禁直搖頭,啼笑皆非。 我感覺在台灣,judgmental 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一窩蜂的「政論節目」帶起了這股歪風,應了這句話:「Everyone is a critic.」於是,很多偏見、成見便應運而生,也在人與人之間劃下一道又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互相了解愈來愈少,而誤解摩擦日益增多。
關於這點,【基因或教養】(No Two Alike)這本書裡有段很好的說明:
【基本歸因錯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我們先天傾向於把別人看成是「個性不變的人」,他們的性格使他們做出某種可預測的行為。要解釋一個人的行為,就從他的性格上去找線索,不管這些樣本是多麼不恰當。我們習慣把某人的行為歸因到他身體裡面比較穩定、比較長久的一面(現在叫做『人格』personality,以前叫做『個性』character),這點其實會使我們在預測上犯錯:我們高估了人們實際上的一致性。人們低估情境會迫使一個人做出某些他本來不會做的行為,這應該與他的人格無關。但是大多數人不會這樣想,只有在歸因自己行為時,才會把環境因素考量進去。
請注意:「情境會迫使一個人做出某些他本來不會做的行為。」所以,除了「樣本不恰當」,當線索太少,或觀察面象不足、不夠深入,甚至本身觀點偏頗時,這些情況下所得出的「判斷」或「評價」都是不足採信的。
【福爾摩斯】之父科南道爾爵士本身即是「推理高手」,他藉此神探說:「在你得到所有證據以前就推理,是個極大錯誤,會導致錯誤的偏差。」
當然,我們沒有隨時在「辦刑案」,不必拿這麼嚴格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但是,某種程度的謹慎小心與多角度「觀照」,應是不可或缺的。
.jpg)
.jpg)
古人說:「蓋棺論定。」甚至很多時候,蓋棺尚且不能論定。歷史都一再翻盤的。
對此,詩人白居易即點出其詭異奇巧之處: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禮賢下士時,若使當時身便死,千古忠佞有誰知。」
再如五代十國的馮道。他事奉四國十君,幾千年來揹了不少罵名,「無恥、巧佞、敗壞道德」等,至今不休。但至少有兩人替他背書,為他的行為開脫:黃仁宇與南懷瑾。同一個人,在不同時代、不同觀點對待下,可以有天差地遠的形象出現,可見「論斷」實非易事。
又譬如,「911」事件。很多人都「看到」(起碼從電視)紐約雙子星大廈被一架又一架美國民航機筆直衝撞、熔毀、崩塌的驚悚畫面。我猜,大部分台灣人(別國太遠,我不敢亂猜)都閃過這個念頭:「這些中東恐怖分子真可惡!」是啊,不然你要怪世貿大樓蓋太高,還是為何要阻擋航道嗎?你是瘋了還怎樣?
很不巧,我就沒這麼想。但我也沒發瘋。
顯然,我不是中東問題專家,但我剛好對「基督教與回教的歷史糾葛」與「美國與第三世界的恩怨」有點了解,讓我不會把這個結果通通歸咎於這個「單一、簡單的起因」:中東恐怖分子真可惡。反而,我很同情這些人。請想想,一個「正常人」會從事這種誇張的自殺行動嗎?他們一定處於,或自以為處於十分極端的情境,才會有如此瘋狂的舉動。
相對於這幕慘劇在表面上呈現的情況,我對其背後錯綜複雜的原因,更感興趣。而教我感到憂心忡忡的是,這個恐怖事件,是一個結果,也是另一個不幸事件的起因。相信我,悲劇不會就此停止,而美國入侵伊拉克無疑是火上加油,為整個不利情勢更增陰霾。(小布希,一上台就搞掉「京都議定書」,再搞一場無謂戰爭,濫殺無辜,光這兩條,教我為他身後感到十分憂慮)
總而言之,了解、認清一個人或一件事,並非易事。請勿「低估」人性與事件的複雜面,也別「高估」自己的觀察力判斷力。常常,你看到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小心,別讓你自己成了鐵達尼號。有時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May 2, 2008
Hope You're Happy - Lene Marlin
(特別欣賞有才氣的人,大約反射出自己的平凡平庸罷)
聽歌聽了幾十年,資格算老。而她是唯一能讓我說這句話的人:「她每一首歌,我都喜歡。」
影片場景是在羅馬的一個商店前階梯,看來很有意境的所在。
這首歌,獻给對我感到失望的朋友。很對不起,但我也有自己的需求呀......
有太多話講不出來,就讓歌曲代為表達心聲好了。
真正的快樂,應該由內心發出,不假外求。順便一提,心理學家 Martin Seligman 寫了一本書:Authentic Happiness(中譯【真實的快樂】,遠流出版,洪蘭翻譯),是我讀過這麼多心理書籍中,最棒的一本了。他讓我們了解,「真快樂」與「假快樂」區別到底在哪裡。你可以檢視一下,自己追求快樂的方向,是不是弄錯了。
再一提:我從小的綽號,恰好就是「Happy」。認識我本人的朋友,都會懂吧~~~
今天是五月的第二天。但我決定,本月blog更新,到此為止。
該來收心,好好關注功課了。 祝大家快樂呀!
另一版本
May 1, 2008
為何我不生小孩?
為了因應四面八方的詢問,顧及問話人的背景,我想了一個「全套」回答法,看是哪種人問,我就給一個或數個他最能接受的答案。
以「觀點」分類:
1【生物】─我年紀大了,生不出來。
2【環境】─到處污染越來越嚴重,空氣、水、土壤的破壞情況,不利小孩成長與生活。
3【氣候】─溫室效應的影響,氣候變得怪異極端,對人健康有不良影響。
4【科學】─臭氧層破壞的程度,日趨嚴重,且無可回復。陽光對動物的傷害,只會越來越大。
5【基因】─我們資質欠佳,種不好。
6【歷史】─上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亡。當時人類尚未存在。而科學家已斬釘截鐵確認,「行星撞地球」的悲劇,一定會再發生,時間早晚而已。我們固然遇不到,但小孩若有小孩,一代一代傳下去,一定會有後代子孫遇到。
7【資源】─在一百年內,地球的煤、天然氣、石油會全部耗盡,對人類生存不利。
8【宗教】─佛家觀點:人生是苦的。何必拉新生命來受苦?
以上除了第1點,在結婚初期不適用,其他都屬千真萬確。
我極愛小孩,就是因為太愛了,所以不生。
我沒有小孩,因此身軀、眼光不必侷促私人域界,得以讓關愛的眼光縱橫大地,落在每一個小孩身上。
純粹個人立場與觀點。
如果你有小孩或以後打算生小孩,祝福你!每個小孩子都是獨一無二寶貝,請珍惜他。
So Far Away - Roxette
他們的名曲很多,大多是澎湃有勁的搖滾曲,而這首抒情風是偶然撞見的。有回在某網站想找 Carole King 的同名曲,結果遇到這首,一聽之下,真是迷煞人也,頗有相見恨晚之慨。
Roxette 所有的歌,我們最喜歡這首。尤其是「現場版」,極其婉轉動人。
內容十分哀傷,為逝去的愛戀哀吟低迴,孤涼之情滿溢全曲。
現場版 (可惜效果稍有瑕疵,但不掩瑜)
影片中有歌詞,不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