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9, 2009

聖嚴法師──我永遠的恩師


師父走了。二月三日的那個下午,他平靜安詳地走了。

留下的,是不同凡俗的「六不一勿」,「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以及圓寂遺言「寂滅為樂」。不揮衣袖,不惹塵埃,走得多麼瀟灑自在!
a
好位如來!
a
不禁教我想起廣欽老和尚的臨別語:「無來也無去,都無什麼代誌。」大修行人對生死,參悟如此了透。

聖嚴法師,是我的皈依師父。但我和慈祥的他,僅有一面之緣──2000年,皈依大會。當時大廳坐滿人潮,他緩步走到每位趺坐的弟子前,一一發給證書。還記得他俯視我時,那一臉燦爛陽光,溫暖了我喜悅的心。他的開示讓我覺得,學佛是多麼自由自在、愉悅快活呀!從那時起,我成了佛門裡的「常冠」。

我不算「四體勤勞」的佛弟子。除了上禪修課,回農禪寺的次數不多。
我也不太用功,因為閱讀學習的興趣太廣泛,讀佛書的比例相當低。
對各種典禮儀規,我更是興趣缺缺。
以一般眼光來看,我算不上「虔誠佛弟子」,但我一心學佛的篤定,無庸置疑。表象,是我最不重視的。

我始終記得師父講過的一句話:

「一個真正學佛的人,不在於是否每天作早晚課,也不在於唸多少佛號,而是每天懂得反省。」

這對不喜繁文縟節、繁瑣儀禮,但很會反省檢討的我,不但教人安心開心,也對師父更加崇敬信服。他不裝模作樣,不譁眾取寵,或如某些號稱「有德修行者」裝神弄鬼,或用恐嚇恫嚇的言語、奇異的現象迷惑信眾。他總是用謙沖的身段,平實的話語,諄諄告誡我們:

「我們想要的很多,需要的很少。」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

「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 」

「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

這些珍貴的諍言,都是師父修養思想的結晶。他泉湧的巧思,把高深的意境與道理,用最淺顯的話語展現出來,更為社會爭相傳誦,一家之言,卓然皓成。

在農禪寺的禪修課,老師是年輕一輩的「果會師」。雖然她年紀不大,但沉穩自持,莊重而有威嚴,授課、解說條理分明,邏輯清析,讓人由衷欣賞佩服。最後一次課程結束時,她把我叫到一旁,想約我另外談話。我問果會師,要做什麼?她淺淺一笑,答道:「到時就知道了。」

那天早上,我依約前往北投農禪寺。等一會兒,果會師來了。她送我一本書和一串唸珠,然後就進入主題。

原來,她希望我能在農禪寺出家,成為聖嚴法師的麾下、他們的一員。不過,我塵緣未了,據實以告:「可是,我快結婚了。」她有些失望,但仍用親切的笑語說:「那你可以努力建立一個佛化的家庭啊。有機會帶你的同修一起來。」我點頭示意,也謝謝她提供給我這個機會。

學佛者,「依法不依人」。但是對恩師,我會永遠懷念感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