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人中,有多少人真正愛護這兩隻貓熊、真正在乎他們的福祉?我好奇。
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到來,註定再度譜出「動物悲歌」?
我真的不覺得,動物園是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
教孩子什麼呢?只要你高興、你需要,就可以把別的動物抓來觀賞、觀察、學習。
那是何等低劣的教育!
試想,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把您抓走,關在他們的「展示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供人觀賞,您願意嗎?
如果不願意,請將心比心──不要把我們的快樂與需求,建築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上。
有興趣的話,請欣賞黃美秀博士所著的《黑熊手記》,您將會深入了解我們長久的鄰居──台灣黑熊──他們的天性、喜好、恐懼、快樂等,也可以知道,我們該如何保護這些野生動物、如何和他們共處。
相對於動物,人類的力量太強大了。強勢的人們該如何「使力」,值得審慎思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這篇報導,詳細描繪了團團圓圓可悲的前景。
或許您也會不忍心讓他們來到台灣,或親眼目睹他們一步步走向瘋狂。
向來善於不斷引進各種「明星動物」以創造「票房」及各項週邊商品收入的「動物園皇宮」,近來又爭著要引進大明星 --貓熊。農委會並將於本週三(16日)召開委員會審核貓熊來台案。
動物保護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聯合教育、和平與生態保育團體--人本教育基金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及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於11月15日上午10點召開記者會。公佈 從90至94年,長達4年的調查證據,控訴動物園這個打著「教育」名號的「娛樂」機構,如何把園內的動物養到病,養到瘋,養到生不如死,但卻可以不用負任何責任!
一般而言,熊科動物出現刻板行為的原因可歸納說明如下:
三、違反自然的餵食:動物園動物展示與員工同為「上下班制」,固定時間餵食,造成動物的期待行為,且動物們吃飽後就無事可做,和在自然中必須不斷探索、冒險、覓食大異其趣。
四、無法避開干擾:弱勢動物被同伴威脅,遊客的干擾或觀看又無處可躲。
五、違反自然的社群組合:通常除繁殖期間外,熊科動物均屬獨居型動物。但動物園的熊於繁殖期間無法接近伴侶,平常卻被迫每天都要和其他同類動物共處一室。

動物園動物展示與員工同為「上下班制」,固定時間被餵食,空間過小,動物們吃飽後就無事可做,和在自然中必須不斷探索、冒險、覓食大異其趣, 造成台灣黑熊過度肥胖,狀似神豬。而因為 無聊、過胖、缺乏運動的誘因或是刺激,「一動也不動」的癱著,也是動物園圈養野生動物常見的不正常行為之一。
根據動物園申請進口貓熊的「飼養繁殖計畫」,兩隻貓熊最大的活動範圍(所謂「戶外活體展示區」)是 495.36平方公尺,與目前台灣黑熊展示區大小相近,卻比大陸目前正在進行貓熊第一期野放復育試驗計畫的生活空間24萬平方公尺,有天壤之別。更何況公貓熊在野外的活動範圍約30平方公里。因此 在政府審核貓熊可否來台之際,民間團體慎重呼籲-- 不要再增加台灣的「肖熊(發瘋起肖的熊)」(熊科動物有「複雜行為需求」,是全球動物行為學家認為最不適合被圈養的五大類動物之一),如果貓熊是象徵兩岸「和平」的禮物,我們更應該將牠們留在「自然棲地」復育!而保育團體更呼籲打著「教育」及「保育」名號的動物園,能多關懷台灣特有物種的保育及棲地復育,以目前 動物園為「兩隻貓熊」編列每年約 550萬元的「飼養研究」經費為例,幾乎可以投入「台灣黑熊保育研究計畫」7年所需。另外保育團體更呼籲民眾要求動物園--要養貓熊,先將目前園內其他熊科動物的刻板行為治療痊癒,否則免談!
~~~~~~~~~~~~~~~~~~~~~~~~~~~~~~~~~~~
【名詞解釋】動物福利
這五大自由在評估圈養動物生活環境上相當有用,對圈養設施可以做有系統及易於理解的評估。五大自由簡略定義如下:
一、免於飢渴的自由: 此項基本需求可藉由取得新鮮飲水及食物以維持完整健康與體力來滿足。
二、免於氣溫與生理不適的自由: 可藉由提供適當環境,包括遮蔽及舒服的休息區域來滿足。
三、免於傷害,疾病與痛苦的自由:欄舍設計應盡量減低可能使動物受傷的危險,避免動物受傷或生病,並在動物受傷或生病時給立即診斷及治療。
四、免於恐懼與緊迫的自由: 可藉由避免造成動物心理上受苦的環境和對待方式達到滿足。
每一動物個體都有其基本需求,也應該被照顧到。但由於動物園的經費通常都有限,因此在要求動物福利時,應優先考慮有複雜行為需求的動物 (Poole and Law, n.d.)。而國際動物福利科學界建議優先考慮的動物(Poole and Law, n.d.),包括以下五種,熊科動物是其中之一:
二、熊、象、猴、海獅
三、一般雜食性動物
四、食肉目
五、食草目
一、免於飢渴的自由
1.一般正常運作的動物園雖可提供食物與飲水,但絕大多數動物的食物都是「非自然食物」。
二、免於氣溫與生理不適的自由
1.大部分欄舍無天然地形地物或樹木,以供躲避日曬雨淋。
三、免於傷害,疾病與痛苦的自由
1.因緊迫或欲求不滿而誘發的刻板行為無法醫治,或未編列足夠經費改善(環境或行為豐富化設施與措施無法不斷更新)。
1.活動空間過小(尤其是晚上,動物園關門後至第二天開門營業前)。
五、表現正常自然行為的自由
1.獨居型動物以群飼方式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