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28, 2008

「帶狀皰疹」自治史

十一月時,我「如願」似的得了感冒,雖沒料到是重感冒,但總算「得償」。
(請參見拙作感冒幸福論

即將復元之際,我出外透透氣,爬山、購物,四處趴趴走。結果,引來不速之客,教我吃盡苦頭,悔不當初。(悔什麼?後面有講)

由於這幾年都窩在家裡唸書,坐太久,筋骨不太對勁。除了肩頸僵硬,心臟後的背部偶發刨心般痠痛,這回,被病毒盯上囉,所謂「正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發病前幾天,我還以為是心臟的問題,脹悶之外,有股強烈的壓迫感。於是我按壓相關穴位,舒緩症狀,猜是感冒後遺症,沒想太多。

不料,背部皮膚開始發癢,像是被蟲咬了,於是擦擦小護士,以為就此OK。沒想到,兩天下來,精神變差,渾身痠痛無力,皮膚不僅益發紅腫癢痛,還開始長水泡,挺嚇人。我覺得奇怪,如果是純粹皮膚病,怎麼會這麼痛,還讓人疲倦不堪?百思不解。

第二天早上,我想擺脫倦怠無力感,便自己扎了針「合谷」,全身最大的刺激點。很快,精神來了,活力充沛,腦筋也清醒多了。於是我上網搜索,才知是得了「帶狀皰疹」(台語俗稱「皮蛇」)。有警告說不能亂塗藥,以免病情愈嚴重,我一驚之下,趕緊把患處的小護士擦掉,然後打電話給小熊,興奮地告訴他:「我知道我得什麼病了!」請他幫我去問外用的藥,外加幾帖中藥。兩人開心得好像發現新大陸,忘了原來我是奄奄病人呢。

簡單介紹一下:

和水痘一樣,帶狀皰疹也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感染所致。水痘是原發性感染,而帶狀皰疹是原來潛伏性感染的再活動。可能再出現在日後的生活中,特別是利用免疫力降低時出現。主要症狀除了表皮長水泡,就是神經痛,延著某個感覺神經走向的痛。疼痛及疹子大都在二到三星期內消失,老年人可能須要三至四星期才消失。

為何不找醫師呢?

一來,網路上資料太豐富了,中西醫都有詳盡說明解釋,從病因、病程,到治方都有,甚至還有針刺和耳針的穴位。(我主要參考:帶狀皰疹中醫療法及保健
)雖然我不會耳針,但沈老師教過「耳豆」,效果應差不多。再者,我在學中醫,怎能放過這麼好的練習機會呀!?

於是拿自己實驗,開始一連串療程了。

我先放血,以「瀉熱毒」,再扎了手腳幾穴通通氣血,然後每天搽「安克疹」(Anclozin)三回,內服科學中藥「龍膽瀉肝湯」,外加針灸和貼耳豆。病程近一個月,但疤痕還在慢慢褪去。治療算成功。



◎前兩週:劇烈發作期

皰疹的痛,很多樣化:除了持續性的神經痛,還有偶發的灼熱痛、刺痛、夾痛、收縮痛、抽痛、割裂痛、脹痛、觸電般痛等。尤其我的皰疹長在心臟前後,胸腔有被勒束的感覺,常常連呼吸都感到壅滯不順,隱隱作痛。除此之外,或許是「龍膽瀉肝湯」的強瀉效果(我最多吃兩匙,通常一匙),我渾身軟弱無力、精神極差,沒法做家事外,連想看書都拿不動,email也沒力氣回。整整兩星期,除了昏睡,就是看電視,沉悶無聊至極。我想到正在醫院作化療的弟妹,她一定更難受吧?我比較能體會她的感覺了。

這段「症狀瘋狂發作期」,患處隨時發痛,稍微動一下或走路都極不舒服。睡眠更成問題。因為背部和腋下有水泡,不管仰臥、側躺都會壓到,痛到一個不行。幸好用了內觀教的「覺知與觀察」,減輕不少疼痛,每晚還是可以入睡。白天在沙發上好睡多了,因為可以側臥,手靠著沙發背,完全不會壓到水泡,但身體無法轉動,也不能睡太久。

至於多痛呢?有人說:「生不如死」。我當時的感覺:「如果這樣痛個幾年,我也不想活了。」反正,一個痛字了得。

媽媽聽到我病倒了,緊張兮兮,除了跑到廟裡幫我求了個符咒,還拉了老爹、大姐、姐夫,拎著大包小包來看我,真是窩心!她說,沒來看我,根本放不下心。原來傳統思維裡,這是很嚴重的壞病,八成是「中邪」。爹娘看我平日不敬鬼神,替我擔心極了。雖然滿屋子病氣厚重,活潑開朗的媽媽一進門,就帶來一片歡樂氣氛,嘻嘻哈哈中,減輕我不少痛楚。調皮的她還裝起嚴肅模樣,正經八百地告誡小熊:「你要好好照顧我女兒,不然我找你算賬!」老實的小熊只有唯唯諾諾答允,逗得一夥人大笑不已。

這段期間,小熊辛苦地主外又主內,除了教書、備課、開會,還包辦所有家事、每天幫我搽藥、無微不至照顧我,讓我感動又心酸。即使晚上翻來覆去吵到他,他始終毫無怨言。有這樣的好先生,真不知修了幾輩子的福氣啊!

◎第三週:症狀衰弱期


水泡漸漸融合、縮小,紅腫明顯消退,神經痛也改善不少,身體活動逐漸正常,精神好轉。於是我停用「龍膽瀉肝湯」。嚇,這藥太兇猛,小劑量就讓我整個人虛弱不堪,又嚴重影響食慾。前陣子新聞報導,有位中醫師居連續吃幾年,不出問題才怪!仍持續搽藥和貼耳豆,小熊也幫我扎針,「開四關」。

有天我用「薰法」,用掉一整根艾條,薰「內關、支溝、足三里、陽陵泉、神闕、關元」等穴,從早上薰到下午。結果,精神體力大好,居然生出力氣把全家地板擦了一遍,效果之佳,可見一斑。但是殘留的味道實在濃重,整間屋子瀰漫著煙味,久久不散,連睡覺都直直嗆鼻。於是薰一回便罷,不敢多試。我想,如果住鄉下或空曠地方,病會好得更快。

◎第四週:快速恢復期


水泡全部消失,疼痛輕微許多,整個人神清氣爽,舒服多了。但是持續搽藥,希望把病毒完全消除。吃了一帖「活血行氣化瘀」煎藥後,隔天居然完全不痛,神奇的效果讓我們嘖嘖稱奇。小熊看這藥如此神力,想多抓幾帖讓我喝,但我喝了兩杯,實在怕了... 好苦耶... 不敢了...


回想起來,這次得帶狀皰疹,有幾點是我該檢討的:


一、治療感冒失算:

這回重感冒,吃了幾天藥,沒等症狀明顯趨緩,就採用「自然療能」──食物和免疫系統──對抗病毒,以致免疫功能低落,引發潛伏病毒肆虐。

二、癒後保養不當:

感冒初癒,身體機能並未完全恢復,就急著出門玩耍,體能耗動讓身體更虛弱、更不堪一擊。

我一向的想法是,天下事很少壞到底。這回生病,並非全然壞事:
‧得到教訓,從此不敢亂操免疫功能,也該多做運動;
‧有些心得,更能體會同理心與無常;
‧認識自我,縱使身有病痛,大多時候我心情平靜,也能樂觀看待此次經驗;
‧增加經驗,若再遇見,已成竹在胸了。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啊。

對了,如果沒學過中醫西醫任何醫,請別學我「自治」──我可是練過的哦~

(即便如此,風險未可知呢。同病相憐者,還是找正牌醫師看診好)

【附】:關於「痛」

很久以前,我讀過一份「疼痛排行榜」,至今只記得前兩名:一、生產;二、被大卡車碾過。

帶狀皰疹,不知有無上榜?但我這輩子沒這麼痛過,是確定的。

Dec 26, 2008

雞同鴨講

冬夜裡,小熊和我賴在客廳沙發上。我看著昨兒買的【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他一邊吃餅乾、一邊看電視,享受愜意悠閒的兩人時光。

沉浸在激鬥慘烈的「特洛伊戰爭」中的我,突然想到什麼,猛然轉頭望著小熊...「啊~原來你是有鬢的男人!」
他一臉不爽,低聲冷冷哼道:「妳才有病呢!」
平常玩笑開慣了,我知道他不是不開心,但那臭臉令人發噱。
看著他裝生氣的呆瓜樣,我忍不住暗笑 ~~~

「我說『鬢』耶,又不是『病』!你聽錯啦。」

他馬上裝哭「嗚嗚... 在一起這麼久了,妳都沒注意... 嗚嗚...」

又來裝哭!嘿,這小子調皮,又不是新鮮事。
倒是有些愧疚兼懊惱... 天哪!我觀察力不是很好嗎?怎麼漏掉這個?嚇一大跳。

或者,我不如自己以為的注意他?嗯,想想吧。


Dec 24, 2008

This Christmas - Eric Benet

     
     Happy Holidays

從小,我就很喜歡聽耶誕歌、唱耶誕歌,總覺得溫馨歡欣又鼓舞,讓人開心滿懷。

後來跟基督徒朋友到教堂或宗教場所參加活動,如 Easter (復活節),印象極深的是,氣氛很好,人人互動友善而親熱,輕鬆歡愉中,不失虔誠之蘊意。我始終沒有成為基督徒,但是對其「行銷功力」之強,著實印象深刻。

我有位親戚想入教受洗,純粹就是被那種氣氛吸引。

有位基督徒朋友告訴我,台灣只有4%的人信仰基督教。我嚇了一跳... 那街上、店家、夜店處處是慶誕的節慶氣氛,眾多人瘋狂慶祝耶誕,是怎麼一回事?難不成又是炒作成功的商業活動?仔細想想,倒也不奇怪,台灣人特別喜歡「跟風」,現在過節內容和幾十年前大不同,豈止西風東漸?根本西風東「掃」啦。(尤其本地人大啖「感恩節火雞」,很令人啼笑皆非)

今天就是 Christmas Eve,所謂「平安夜」,對教徒是很特別的日子。介紹一首我最喜歡的耶誕歌──有濃濃爵士味的「This Christmas」。願您平安喜樂!


Hang all the mistletoe
I want to get to know you better
This Christmas

And as we trim the tree
How much fun it's going to be, together
This Christmas

The fireside is blazing bright
We're carolling through the night

And this Christmas
Will be a very special Christmas
For me

Letters and cards are here
My world is filled with cheer and you girl
This Christmas

And as I look around
Your eyes outshine the town, they do girl, yeah
This Christmas

The fireside is blazing bright
We're carolling through the night

And this Christmas
Will be a very special Christmas
For me


Merry, merry Christmas
Merry, merry Christmas
This Christmas

And this Christmas
Will be a very special Christmas
For me


YeahShake a hand, shake a hand now
Come along, come along everybody
Shake a hand, shake a hand now
Hmmmmm.....


Dec 17, 2008

請不要到木柵看貓熊

「貓熊快來了!」想必許多台灣人正引頸期盼「團團」、「圓圓」的到來。
但這些人中,有多少人真正愛護這兩隻貓熊、真正在乎他們的福祉?我好奇。
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到來,註定再度譜出「動物悲歌」?

我真的不覺得,動物園是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

教孩子什麼呢?只要你高興、你需要,就可以把別的動物抓來觀賞、觀察、學習。
那是何等低劣的教育!

試想,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把您抓走,關在他們的「展示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供人觀賞,您願意嗎?

如果不願意,請將心比心──不要把我們的快樂與需求,建築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上。

有興趣的話,請欣賞黃美秀博士所著的《黑熊手記》,您將會深入了解我們長久的鄰居──台灣黑熊──他們的天性、喜好、恐懼、快樂等,也可以知道,我們該如何保護這些野生動物、如何和他們共處。

相對於動物,人類的力量太強大了。強勢的人們該如何「使力」,值得審慎思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這篇報導,詳細描繪了團團圓圓可悲的前景。

或許您也會不忍心讓他們來到台灣,或親眼目睹他們一步步走向瘋狂。

~~~~~~~~~~~~~~~~~~~~~~~~~~~~~~~~~~~~

動物園要逼多少動物發瘋!才夠?誰來關心台灣已發瘋的「肖熊」
2005/11/15   
(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a
向來善於不斷引進各種「明星動物」以創造「票房」及各項週邊商品收入的「動物園皇宮」,近來又爭著要引進大明星 --貓熊。農委會並將於本週三(16日)召開委員會審核貓熊來台案。


動物保護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聯合教育、和平與生態保育團體--人本教育基金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及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於11月15日上午10點召開記者會。公佈 從90至94年,長達4年的調查證據,控訴動物園這個打著「教育」名號的「娛樂」機構,如何把園內的動物養到病,養到瘋,養到生不如死,但卻可以不用負任何責任!


養台灣黑熊、亞洲黑熊、棕熊與馬來熊等四種熊科動物。根據記錄台灣黑熊曾有 12隻之多,兩個展示區曾各展示2到3隻,其餘監禁在號稱「保育區」的黑牢內,不僅一般遊客無法看到,動物經年更難見天日。亞洲黑熊曾有4隻,曾展示1到2隻。馬來熊曾有11隻,展出1到3隻。棕熊就研究會的觀察有過3隻,目前欄舍正在整理,並未展示。從動物社會研究會公布長達四年的觀察紀錄影帶,顯示園內熊科動物長久以來出現嚴重不正常的刻板行為,動物就像精神病患般,好幾個小時重複繞圈、晃腦、踱步、或一動也不動,眼神呆滯無助,而遊客不明白動物異常行為的表現,反而嘲笑動物吃了「搖頭丸」,而這便是號稱提供動物保育與生命教育的教育機構-動物園!
a


被圈養在木柵動物園內 ,為台灣特有動物的台灣黑熊,不斷在洞口來回搖晃的刻板行為已經持續達四年以上,黑熊會好幾個小時重複繞圈、晃腦、踱步、然後再出現眼神呆滯無助的呆坐。而遊客不明白動物異常行為的表現,反而嘲笑動物吃了「搖頭丸」,而這便是號稱提供動物保育與生命教育的教育機構-動物園!


關於園內熊科動物嚴重的異常刻板行為,動物組長楊建仁、台大畜產學系教授吳雨新早在2001年就曾撰文熊的刻板行為,動物園學報, 13-61 : 67 ( 2001) ) 指出--「籠舍式的刻板行為(caged stereotypic behavior),是動物園最為常見的刻板行為,乃環境不良,如動物處於低度刺激、行為受制、不能脫離恐懼或挫折,所誘發形成,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不良的環境管理指標」。另還表示--「動物園動物出現刻板行為,顯示提供的環境未能滿足動物之需,動物園教育展示的旨趣,恐難具有說服力。」


一般而言,熊科動物出現刻板行為的原因可歸納說明如下:

一、空間受限或不當:熊科動物天生好動,當空間受到限制,便會出現刻板行為。樹棲型的黑熊和馬來熊無樹可爬,生活在草原或森林的棕熊,監禁在全是水泥的牢房。白天待在展示區已經很小,晚上的「隔離區」更小,而一天中約 3分之2的時間會待在狹小的隔離區。

二、展場乏味:圈養欄舍或籠舍空無一物或一成不變、單調又乏味,缺乏讓動物隱藏、探索、遊戲的設施。

三、違反自然的餵食:動物園動物展示與員工同為「上下班制」,固定時間餵食,造成動物的期待行為,且動物們吃飽後就無事可做,和在自然中必須不斷探索、冒險、覓食大異其趣。

四、無法避開干擾:弱勢動物被同伴威脅,遊客的干擾或觀看又無處可躲。

五、違反自然的社群組合:通常除繁殖期間外,熊科動物均屬獨居型動物。但動物園的熊於繁殖期間無法接近伴侶,平常卻被迫每天都要和其他同類動物共處一室。


目前動物園現有熊科動物的生活空間嚴重不足, 根據保育學者研究,台灣黑熊活動範圍廣大,為 27至202平方公里不等。除中央山脈外,亦可於海拔約100公尺至1000公尺的海岸山脈發現。黑熊是獨居性動物,除繁殖外,沒有固定居所。 休息時,有時就直接趴臥於地上,有時也會選擇較為隱蔽、可遮風避雨的大樹根下或石洞內 (台灣黑熊保育網 )。但在動物園內的台灣黑熊兩個展示區內, 較大者僅為541.5平方公尺,約為自然棲息地的5萬至50萬分之1。
而獨居、樹棲型,善於爬樹的馬來熊,野外活動範圍大約為 33平方公里。動物園內馬來熊的白天活動範圍約300平方公尺,約為自然棲地10萬分之1。幾年來觀察,馬來熊幾乎都會不斷像排隊般沿著牆壁來回走動,(時間可長達一個小時以上)。
a

動物園動物展示與員工同為「上下班制」,固定時間被餵食,空間過小,動物們吃飽後就無事可做,和在自然中必須不斷探索、冒險、覓食大異其趣, 造成台灣黑熊過度肥胖,狀似神豬。而因為 無聊、過胖、缺乏運動的誘因或是刺激,「一動也不動」的癱著,也是動物園圈養野生動物常見的不正常行為之一。


這隻黑熊嚴重脫毛,不止行為異常,還有皮膚疾病。
a

自然棲地橫跨歐亞與北美的棕熊,生活於凍源與高山草原,白天躲在洞穴,夜間或清晨外出覓食。公熊野外的生活空間約 200-2000平方公里;雌熊則約100-1000平方公里。但在亞熱帶台灣的動物園內,棕熊白天的活動範圍約600平方公尺,環境單調無味,晚上則關在更小的空間。多年觀察棕熊健康狀況一直不佳,毛髮失去光澤,且非常瘦。除了翻身或偶而坐起,鮮少活動,夏天時常見牠一直躺在地上,要不就只從洞口走到外面不到5公尺處,再走回洞口,不斷的重複相同動作。
a



棕熊是抓魚高手,在自然棲地裡,森林 、開闊的草原、河流 …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公熊野外的生活空間約 200-2000平方公里;雌熊則約100-1000平方公里。但在亞熱帶台灣的動物園內(上圖),棕熊白天的活動範圍約600平方公尺,環境單調無味, 四周都是水泥假山。 晚上則關在更小的空間。
a
a
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動物園熊科動物有嚴重不正常行為是動物福利嚴重被剝削的表徵, 數年來, 動物園不但沒有善用政府(動物園是有政府預算補助的單位)與民間資源(每年民間捐款無數),為動物改善精神及行為失常、疾病或福利,反而一心一意不斷引進新奇物種來當作「商品」炒作。
a

根據動物園申請進口貓熊的「飼養繁殖計畫」,兩隻貓熊最大的活動範圍(所謂「戶外活體展示區」)是 495.36平方公尺,與目前台灣黑熊展示區大小相近,卻比大陸目前正在進行貓熊第一期野放復育試驗計畫的生活空間24萬平方公尺,有天壤之別。更何況公貓熊在野外的活動範圍約30平方公里。因此 在政府審核貓熊可否來台之際,民間團體慎重呼籲-- 不要再增加台灣的「肖熊(發瘋起肖的熊)」(熊科動物有「複雜行為需求」,是全球動物行為學家認為最不適合被圈養的五大類動物之一),如果貓熊是象徵兩岸「和平」的禮物,我們更應該將牠們留在「自然棲地」復育!而保育團體更呼籲打著「教育」及「保育」名號的動物園,能多關懷台灣特有物種的保育及棲地復育,以目前 動物園為「兩隻貓熊」編列每年約 550萬元的「飼養研究」經費為例,幾乎可以投入「台灣黑熊保育研究計畫」7年所需。另外保育團體更呼籲民眾要求動物園--要養貓熊,先將目前園內其他熊科動物的刻板行為治療痊癒,否則免談!
a
~~~~~~~~~~~~~~~~~~~~~~~~~~~~~~~~~~~
a
【名詞解釋】動物福利
a

應賦予動物某些特定自由的想法,是由一份在 1965年呈給英國政府的布蘭貝爾委員會報告(Brambell Committee Report)中所提出 ,被視為集約畜牧農場動物福利的最低標準。歷經獸醫與動物福利學者修改討論,1992年英國政府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完成所謂「動物福利五大自由」的條目 (Nursahid, 2002)。並進而應用於各種動物福利標準的制訂,包括現代動物園管理的標準在內。
a

這五大自由在評估圈養動物生活環境上相當有用,對圈養設施可以做有系統及易於理解的評估。五大自由簡略定義如下:

一、免於飢渴的自由: 此項基本需求可藉由取得新鮮飲水及食物以維持完整健康與體力來滿足。

二、免於氣溫與生理不適的自由: 可藉由提供適當環境,包括遮蔽及舒服的休息區域來滿足。

三、免於傷害,疾病與痛苦的自由:欄舍設計應盡量減低可能使動物受傷的危險,避免動物受傷或生病,並在動物受傷或生病時給立即診斷及治療。

四、免於恐懼與緊迫的自由: 可藉由避免造成動物心理上受苦的環境和對待方式達到滿足。
a
五、表現正常自然行為的自由: 應提供動物充足空間、適當設備以及使社群動物有同種的同伴以使動物表現正常行為。
a
~~~~~~~~~~~~~~~~~~~~~~~~~~~~~~~~~~~~
a
【名詞解釋】 複雜行為需求
a

每一動物個體都有其基本需求,也應該被照顧到。但由於動物園的經費通常都有限,因此在要求動物福利時,應優先考慮有複雜行為需求的動物 (Poole and Law, n.d.)。而國際動物福利科學界建議優先考慮的動物(Poole and Law, n.d.),包括以下五種,熊科動物是其中之一:

一、大型猿類
二、熊、象、猴、海獅
三、一般雜食性動物
四、食肉目
五、食草目
a
~~~~~~~~~~~~~~~~~~~~~~~~~~~~~~~~~~~~
a
◎台灣動物園圈養熊科動物,基本動物福利問題一覽表

一、免於飢渴的自由

1.一般正常運作的動物園雖可提供食物與飲水,但絕大多數動物的食物都是「非自然食物」。
2.由於動物園的餵食時間固定,方式也不自然。動物無需覓食、缺乏運動,常造成體重過重,或其他疾病。

二、免於氣溫與生理不適的自由

1.大部分欄舍無天然地形地物或樹木,以供躲避日曬雨淋。
2.溫寒帶動物飼養於亞熱帶(如:棕熊、或想要引進的貓熊等)。
3.非自然的地形地貌:水泥地面,假山假瀑布等。

三、免於傷害,疾病與痛苦的自由

1.因緊迫或欲求不滿而誘發的刻板行為無法醫治,或未編列足夠經費改善(環境或行為豐富化設施與措施無法不斷更新)。
2.繁殖生理失常。
3.護幼不週或失常。
4.氣候因素無法完全克服(棕熊脫毛)。
5.遊客餵食行為導致動物腸胃疾病。
6.地表主要為水泥地,方便園方清洗,但常造成動物腳掌疾病。

四、免於恐懼與緊迫的自由

1.活動空間過小(尤其是晚上,動物園關門後至第二天開門營業前)。
2.活動環境單調。
3.白天活動區域雖稍大,但卻完全無法躲避「人類」這個天敵的干擾、觀看(且多半是居高臨下)。


五、表現正常自然行為的自由

1.獨居型動物以群飼方式飼養。
2.日夜活動型動物,只有白天可以活動(台灣黑熊)。
3.覓食動機完全被剝奪(低度刺激或零刺激)。
4.樹棲型動物無樹可棲。
5.自由活動權益完全被剝奪(形同上下班,朝九晚五)。

Nov 19, 2008

愚鈍使人安定

最近新聞頗為灰色,頻頻報導各國經濟慘況。
有國家要破產啦,有跨國公司要裁員啦,幾百家公司倒閉啦... 有人說這是百年難見的不景氣,有人努力搶錢大作戰...


連老同學發mail給全班同學都不忘先問候:「希望各位安處現今的社會與經濟困局!」
似乎咱們台灣比起其他各國,只有更慘,除了經濟黑洞,還得面對「社會困局」哩。

什麼困局?大約是說我們那偉大的、不停進出土城的「前老大」捲起之亂石崩雲吧。

老實說,我不是很在乎。主要是不想被此人或任何人引發「負面情緒」。

換句話說,我可不想墮入「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窠臼,以免內心擾攘不安。同時,我也期許自己以黃仁宇教授的「大歷史」觀點來看待每一個人,對彼對己都好。

曾經是「政治狂熱分子」的我,到現在成了絕對的「政治冷感動物」,不折不扣的「中間分子」,非藍非綠。今年打得火熱的總統大選,我根本沒去投票,整天鬼混玩耍。 結果,被我那「老筆友」硬K一頓,他狠狠威脅我:「以後台灣出什麼亂子,你們這種人就要負責!」
媽媽咪呀~~~

至於經濟蕭條嘛... 我一直沒感受到。 倒不是我家存款多多,或小熊財源廣進,而是這方面,我只有二字可形容:「遲鈍」。

將近七年沒工作、沒任何一毛收入的我,比起那披星戴月拼經濟的時光,好像還快樂不少。
一言蔽之,現在生活品質好太多了。

隨便舉一例,幾乎每天都可睡到「自然醒」。聽說這是許多人的「渴望」啊!
其他,除了變老,我幾乎沒什麼改變──住一樣的房子、穿一樣的衣服、吃差不多的食物、和同一個先生一起生活、爬同一座山...


似乎是很無聊的一個人。= =

老實說,金額超出NTD3,000,我就失去概念了。 也就是,五千元和一百萬對我來說,沒什麼差別。 換句話說,我是道地的「金錢白癡」,所以錢都讓先生管,我不敢碰。(他也不敢給我碰吧)

從小到大,我沒為錢擔心過,雖然我們只是小康家庭,且食指浩繁。
據席長安老師的說法,這是童年期家庭環境的影響。大約是我自幼就十分有「安全感」,沒有太多憂慮。奇怪的是,媽媽超精明能幹,傳給兩個姐姐,到我就成拒絕往來戶啦。

好處來了...... 我這種白癡,遇到全球不景氣的大風暴,自然沒感覺了。
作家余秋雨在【千年一嘆】說得好:「愚鈍使人安定,小智使人慌亂,大智又使人安定。」
有時愚蠢遲鈍,未必全然壞事呢。


Nov 15, 2008

感冒幸福論

小時候,我並非體弱多病的藥罐子,卻三不五時發燒感冒,成了巷口小兒科常客。
也數不清幾回,三更半夜發高燒,讓著急的媽媽,揹了就往幾條街外的省立醫院狂奔掛急診。

倒是,打針、吃藥,我都不怕。想是經驗多多,早習慣了。


最怕的,也是唯一習慣不了,媽媽不知打哪問來一帖「靈方」,專治感冒咳嗽──台語稱之「豬肺油」──由豬的氣管、蔥白、冰糖熬成,一大碗極油、極甜、極稠,豬油味濃重的蜜膏,說多噁心就有多噁心。我們小蘿蔔頭,還得一口一口嚥下,把整碗喝完,邊喝邊作嘔想吐。極恐怖的經驗,至今想來餘悸猶存。


為娘的一番苦心,加上威逼利誘,讓少不更事的我們,個個都喝下不少豬油。
等我學了中醫,才知... 哎~好不冤枉~

長大後,隨著免疫力增強,感冒頻率自然降低。
尤其我吃素後,感冒越來越少,甚至曾經六年沒感冒,讓我十分自豪。
孰料婚前六年不感冒的優良記錄,婚後卻破功,連續三年感冒。
想來是吸多了公公的二手煙。

好笑的是,我們恐怕是「非典流行感冒」(a.k.a. SARS)極少數的受益者──公公在流行期間得了重感冒,久不癒而嚇到,因此戒煙。放他自己一馬,也饒了我們的肺。

就因為近十年來我很少感冒,所以每次感冒都倍感辛苦,極為難受。
感覺是,幾次感冒該承受的痛苦,累積在一回迸發。強度自然放大許多。

前不久聽了防癌專家梅襄陽醫師說:「一直不感冒其實不是好事。每個人最好一年感冒個一、兩次。」
我深有同感。這樣,免疫系統才有機會練兵呀。
這幾年來,每中獎就吃大苦頭,真是怕了。
也開始有點苦惱:我這麼少感冒,怎麼辦?(好像有點阿達...)

好吧,也算「心想事成」,常在外趴趴走的小熊,終於把感冒傳染過來啦。

前兩天已覺病毒上身,但就腦袋不太靈光,如此而已。不放在心上。
不料,第三天開始,各種症狀瘋狂發作~

咳嗽時,整個胸腔劇烈作痛,甚至牽引胃部肌肉酸痛。
打噴嚏簡直像霹靂雷霆,筋疲力竭之餘,腦部發熱發脹,昏暈渾噩,糊里糊塗。
全身癱軟無力,筋骨痠痛,體虛氣弱,連刷牙都覺得好累。

頭痛得好像快炸開了,偏又睡太多落枕,痛上加痛。
一咳痰,用力得好像快把氣管咳出來了。
咳嗽太多了,聲音沙啞到大姊都聽不出來,以為是妹妹打電話給她呢。(呵呵,我感冒,聲音居然像妹妹?莞爾~)

這兩天,我的頭一直在游泳,鼻子跑個不停。
全身全天候忙碌不堪,應付來襲的病毒,想必免疫系統總動員,打了好幾仗。

唉,感冒,好累!早忘了生病是啥滋味的我,著實吃足苦頭。

其間,以瑞月為主角,寫了一篇文章。
她看了,還幫我挑出兩個錯誤:

There are some words below needed to be corrected.
在這之前,我們將近十四年沒了----->沒見面
雖然是師父了,但她說:「我瑞月也可以呀。」----->叫


....... 腦子真的不管用,寫這啥?還有勞人家改正。跌股啊~~

但今天讀到一篇文章,與「
肺癌末期病患感受」有關的。
嘿,拜重感冒之賜,我居然有點能體會:

...到了末期,完全無法呼吸。接近窒息狀態。我們一般理解的窒息是全然閉氣,說實話,一口氣不來,死了倒也輕鬆。但是肺癌之苦是還能夠呼吸,只是能吸收到的氧氣不夠。一般正常呼吸方式是一分鐘十多次,但是肺癌患者需要呼吸一百多次,否則他的氧氣不夠。他會一直喘,拼命吸氣,這階段,如果生命力強韌,會持續數週。這其間病人除了努力吸氣,一口比一口用力的吸氣之外,沒有辦法吃喝沒有辦法睡,要一直到整個肺部為癌細胞完全侵蝕,再也沒有能力呼吸任何一口氣時,才得以死亡。

真是驚悚恐怖的畫面...

雖然我離窒息相當遠,但鼻塞嚴重,根本無法呼吸,一呼吸便胸口發痛,深知「用力吸氣」的辛苦。
天佑肺癌患者啊~

雖然成了病號,但這回除了身體病痛,我其實蠻平靜,甚至頗開心。
當然,我不致阿Q,或大言不慚如無恥政客違心道「求仁得仁」,實在是收穫不少。

除了有機會鍛鍊免疫系統,更棒的是,可以體會「生病的感覺」那種無力、虛弱。有助於日
後面對病患,能「感同身受」,多些同理心。


這幾天,小熊不但細心照料,幫我扎了兩針(密醫的徒弟哦),還包辦大部分家事。教我這家庭主婦頗為愧疚。

媽媽自然很關心。(但不用喝豬油了,耶!)

大姊叮囑我多休息。

小阿愷唱歌、講故事給我聽,帶來不少歡樂。

瑞月幫我唸佛號。

遲鈍昏惑中,我仍清楚知道,我真幸福~~




Nov 12, 2008

野草莓─台灣學生運動‧2008

看到許多年齡稍長的人對野草莓不屑、不耐、嗤之以鼻,紛紛開口、為文嘲笑諷刺,讓身為五年級的我很難過。

是啊,我們活得久了點、見多識廣了些,對他們目前經歷的一切,我們都聽過、看過好多套了,不是?從古早的「五四」、醞釀中的「野火」、天安門的「六四」、台北的「野百合」...... 難道,這多出來的年紀與見識,不能轉化為寬容,放手讓這些孩子發揮,描繪他們的理想與願景,即使那是多麼幼稚可笑?就算不願給他們養分,也該給他們空間吧!這樣他們才能成長,才能依自己的想法體驗人生。

畢竟,這是他們的人生。他們有資格選擇自己的道路。


他們的表現,有些地方很不成熟(如要誰道歉,誰下台等),有些地方很糟糕(如罵誰不是人)。或許他們在虛耗,或許他們在耍帥,或許他們受操弄,或許他們膚淺幼稚無聊...無可厚非,他們只是學生。就是因為犯了不少錯,才看出少了很多「大人」的干預。

我很想看看他們能發揮多大的能量。

如果要怪他們妖言惑眾、撕裂人民感情,我想,政客與名嘴才是遙遙領先者,還輪不到這批草莓吧。

團體活動中,有害群之馬,難免的事。不能因為零星的錯誤就全盤否定他們。反而,錯誤更會使他們堅強與茁壯。

「學生」,並不指他們有什麼特權,而是他們還在學、還年輕,犯錯的可能比「出社會的大人」多些。我們對年輕人,可以多一些包容的。

也是因為,他們懂的事不太多,受到的思想限制(包括意識型態、成見、意諦牢結等)相對較小,因此,想像空間可能和我們大不相同,所以,我樂見他們帶出新方向、新氣象、新境界。

失去夢想能力的人,很可悲,不是嗎?

如果他們成不了氣候,做不了什麼,我也不會在他們背後猛插刀訕笑。我欣賞肯為自己理想努力的人。

野草莓,雖然我不欣賞你們取的名字,也不贊成你們某些言論或策略,但我支持你們表達意見的權力。年紀大的人,未必永遠是對的,甚至常常錯得離譜。希望你們以腐敗的前輩為鑑,以淑世的中心思想為後盾,為「學生運動」立下清新良好的典範。

加油!

Nov 9, 2008

遊戲──郭小熊的小說


這陣子以來,Cybernetic Reality整個公司上下,瀰漫著一片歡欣的情緒。

一群主管圍坐在會議室的大橢圓桌,焦急等待公司高層的到來。滿天飛的傳聞讓他們緊張又興奮:今天總裁要宣佈公司創立以來的「終極絕招」──如果成功,公司營業額將至少翻十翻,並把其他線上遊戲公司全部逐出市場。

他們胃口大了,現在唯有「獨佔」才能滿足。

「咿呀!」一聲,門開了,打破會議室凝結到幾乎冰凍的空氣。兩位西裝畢挺的中年男子走進來,穿過整個房間,在桌首兩個空位坐下。高大微胖有點地中海禿的是總裁 Ed,一身瘦削眼光銳利的是產品總監Peter。

Ed 清了清喉嚨說:「我知道大家等很久了。廢話少說,就請 Peter 發表吧。」

眾人瘋狂鼓掌歡迎。這一刻,他們真的等太久了。

Peter 從深陷的座椅起身走向投影布幕。他一點頭示意,坐在角落的小朱立刻開始操作電腦,播放投影片。

Peter 說:「我們決定把所有的武俠冒險遊戲結合起來,辦個單一比賽選出冠軍。比賽規則很簡單,每個人都可以找其他人決鬥,勝負分出之後,贏家通吃。所謂通吃,是指贏家不但可以接收輸家在虛擬世界裡所有的資產,包括積分、能量、點數、武器、裝備、房子、土地、寶物、虛擬貨幣等等,同時也接收輸家的記憶和經驗。這樣一路比下去,直到冠軍出現為止。」

「啊?!」每個人都睜大了眼睛,一下子反應不過來。一時之間,沉默再度佔據會議室。

幾秒鐘之後,一個狐疑的聲音傳來:「什麼叫接收記憶和經驗啊?」

「這就是我們用來席捲市場的關鍵。」Peter一臉詭譎神秘。「真實世界裡,記憶是一個人對過往的事件、人際關係、感受等的印象累積。在網路遊戲裡,也是一樣。」

一片此起彼落的「喔?」。大夥兒似懂非懂,半信半疑。

「一個遊戲玩家從加入會員起,買武器、練功、打怪獸、破紀錄等,每天在虛擬世界都有新的事件發生。每個玩家也會和其他玩家產生各種人際關係。這些人際關係,也隨著新事件的發生,不斷改變。」

「什麼意思?」

「比如說,你和別人結盟對抗怪獸,不就是盟友關係嗎?盟友中如果有人背叛你,兩人翻臉,你們就從盟友變成仇人了。在遊戲中交男女朋友,結婚之後,關係就由異性朋友變成夫妻了。這些都是人際關係。」

眾人點點頭表示理解。

「虛擬世界中,新的事件或人際關係變化,會使人產生喜怒哀樂等感受,這和真實世界沒什麼兩樣。譬如說你打敗了怪獸,一定很高興。盟友背叛你殺你一刀,你會很生氣。對吧?這就是感受。遊戲過程中的各種事件、人際關係,以及感受累積起來,就成了記憶。但這些記憶實際上存在真實世界的人腦中。」

「嗯,有道理。」有人熱切附和。

「經驗的部份,比較複雜。」Peter停下來喝口水,滔滔不絕繼續說:「所謂經驗,主要是透過體驗、觀察,在事件發生的過程中累積的心得,包括知識、技巧。這些累積的東西就是經驗。一個遊戲玩下來,隨著經驗累積,功力會越來越強。」

「但是真人怎麼接收其他人的記憶和經驗呢?」有人質疑。

Peter 雙眼圓睜,幾乎像問囚犯般尖銳:「真人和虛擬世界怎麼結合?我倒要考考你!」

「啊,記憶實境!」幾人不約而同喊了出來。

「沒錯。公司總算沒白養你們。」Peter 臉上勉強擠出一線剛硬的微笑。「我們技術中的腦機介面和儲存機制,已經有能力側錄玩遊戲時產生的記憶和經驗,儲存在快閃記憶體中。腦機介面和人的腦神經連結,隨時交換資料,玩家就可以迅速接收別人的記憶和經驗,自己的大腦也可以處理這些記憶,並運用別人的經驗。」

「啊… 這個技術不是還沒送外部測試嗎?接收別人的記憶和經驗可能產生的影響,還沒徹底研究過,我們可以用這個技術嗎?」一位年輕女主管怯生生問道。

「送外部測試的話,我們以後怎麼操控會員的腦?」Peter 面不改色,冷冷地說:「妳要當乖乖牌,就不要選擇坐在這裡。『贏者圈』不差妳一個。要走要留,隨妳!」

幾句話像冷箭般射出。女主管欲言又止,把到嘴邊的話硬生生吞下。在場人人像磁鐵被吸住一樣感到沉重。

有人看苗頭不對,岔開話題緩一緩。「這和電影『時空英豪』很像。戲裡不死人把對手的頭砍下來,就可以接收他的功力,變得更強。」

這話果然奏效,Peter 放軟了點:「沒錯。吸收功力或是能力這方面,我們的作法和這部電影類似。」

「可是這樣的話,最後的冠軍,不就成了虛擬世界中的富豪超人了嗎?這個人不但接收其他所有人的資產,也變成能力最強的人。以後誰比得過他?搞到玩家倒盡胃口,生意不就完蛋?」有人突然想到。

「所以比賽開始前,我們會記錄每個參賽者的狀況,包括他的線上資產和記憶。等到活動結束就全部回復原狀。我們用高額獎金,而不是網路資產來獎勵勝利者。這樣可以讓玩家源源不絕地送錢進來。而且,别忘了,電腦和人腦連結後,我們就有了操控權,只要玩家一連線,他腦袋就被我們掌握,這些人以後還跑得掉嗎?嘿嘿…」

大家聽到這麼驚人的描述,不由自主都打了個冷顫。是Peter 陰冷的笑聲讓他們發毛,還是冷氣太強?

「講到『時空英豪』,那還差我們一大截。」自負的Peter 談興大發:「我們記憶實境的技術,接收的範圍非常廣,除了功力能力,還包括喜怒哀樂等情緒感受,電影裡的不死人哪做得到?玩家接收了別人的記憶後,各種情緒混雜融合,心理衝突一定會持續增高。如果有人在打鬥前,接收了對手的情人的記憶,和對手產生感情,可能讓他遲疑,下不了手,比賽就有逆轉的可能,提高不少遊戲的精彩程度。這是前所未見的體力、智力、耐力,加上意志力的戰鬥,絕對是票房保證!」

Peter講得口沫橫飛,得意非凡。

突然,他臉色一沉,身體壓著桌邊往前斜傾,像是要對大夥兒講悄悄話:「各位別忘了,我們可以操控玩家的大腦,如果有人停頓太久,拖緩打鬥節奏,我們可以指揮他的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類固醇大量分泌,讓他馬上進入戰鬥狀態。」

「Very good!Peter 的價值就在這裡,快、狠、準。你們學著點。不要忘了每個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Ed這時才再發聲,一開口卻讓人膽戰心驚。

「哇,接收了財產,又接收了記憶,簡直變成另外一個人。感覺好像投胎轉世!」有人突然冒出一句。

「哈哈,沒錯!」Peter 眼見他的提案獲得老闆背書、同事支持,心情大好。「我們乾脆把這個比賽取名『前世今生,恩怨情仇』好了。」

「欸,這個不錯,聽起來有賣點!」大夥兒紛紛贊成。

Peter引回正題:「技術上絕對沒問題,再來,就是行銷和客服部門的責任。除了鼓勵舊會員加入戰局,還要大量拉進新會員。」

「OK,就這麼辦!」Ed最後裁示,「比賽給個時限,不要超過一年,太久氣氛會冷掉。比賽進行要一對一才公平,技術上也容易處理。把比賽炒熱,人氣衝上來之後,我們要想辦法把其他公司的會員也一起吃進來。到時,我們不但稱霸天下,更是『獨霸』啦!哈哈哈!」Ed 的龐大野心,撐起 Peter 的蠻橫,也撐起整個公司的願景。

整個會議室籠罩在狂喜卻帶點不安的氛圍中。

於是,用電腦「操控人腦」的企圖與運作,就這樣在人類歷史上寫下第一頁。


***


「記者在『前世今生,恩怨情仇』比賽現場,為您訪問Cybernetic Reality的產品總監。Peter,可以請您說一下比賽進行的狀況嗎?」

「OK。經過一年的激烈競爭,人數由最初的六千萬人淘汰到目前的六強。距離決賽只剩下一個星期,打鬥更是激烈。比賽精彩可期!」

「好的,謝謝。『前世今生,恩怨情仇』比賽推出以來,受到廣大的矚目。Cybernetic Reality的股價在景氣大衰退當中,逆勢上漲了五倍。據記者側面了解,比賽會這麼成功,除了高額的三百萬美元獎金之外,主因是,這是人類第一個把虛擬世界的記憶儲存下來,灌入真人腦中的遊戲,噱頭十足。另外,據我們掌握到的消息,Cybernetic Reality正計畫大規模購併多個線上遊戲公司,合併之後他們的市佔率將達到85%。有人當然十分不滿,但是對眾多的玩家和觀眾來說,最關心的還是誰能贏得冠軍,抱回鉅額獎金。我們可以從畫面中清楚看到,六個人出手越來越快,招式也越來越繁複。請問 Peter,這是什麼原因呢?」

「根據我們技術部門的分析,玩家出手快又創意不斷,是因為接收了別人的記憶之後,經驗、能力大幅成長,讓腦部活動更頻繁,思考也更敏銳。所以,武打招式和思考速度同時突飛猛進。」一向口才便捷的 Peter 隨著公司股價狂飆,愈見意氣風發了。


***


「颯!」蕭煜一刀揮下,馮屏舉起斷成半截的長矛擋了一擋,順勢在地上翻滾兩圈避開蕭煜凌厲的刀法。翻滾之際,馮屏右手一撈,撩起地上的流星槌,奮力擲向蕭煜。蕭煜正待避開,卻見青光一閃,馮屏左手不知何時多了一柄冷光精劍,猛地向前刺出。蕭煜閃避不及,右腿立刻劃出一道深深的血痕。

蕭煜忍住疼痛,反手揮刀猛砍。馮屏沒料到對手受傷後,身法還能如此矯捷威猛,正待舉劍抵擋,卻已遲了一步,只見百煉寶刀來勢狂猛,意在一刀斃命。馮屏這時束手無策,只能閉上眼睛等死。

驀地,蕭煜憶起在某一世當中,馮屏曾是他的妻子。兩人苦戀多年終得長相廝守,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的回憶湧上心頭。記憶的末端,是兩人數不盡的纏綿悱惻。然而,這許多記憶的浮現全發生在彈指之間。

蕭煜心念一轉,寶刀倏忽轉向,捱著馮屏身旁一寸斬下。只聽見「噹!」一聲巨響,砍在巨大的石頭上,激出一股炫目的火花。大石立即裂成兩塊。

情勢忽然逆轉,馮屏愣了半晌。只見蕭煜緩緩將寶刀垂下,一臉淒然。剎那間,馮屏也憶起和蕭煜結為夫妻的那一世,百感交集,放下手中的長劍。

兩人再次陷入沉思。半秒之後,又同時想起,在過去的某一世中,他們情同莫逆,卻因理念不同,投效了兩個敵對陣營而反目成仇。雙方的父母妻兒都為敵營俘虜,最後竟遭凌虐致死。兩人霎時義憤填膺,二話不說,掄起兵器,再度陷入激戰。噹噹鏘鏘的刀劍碰撞聲此起彼落,兩人出手狠毒,招招都欲置對方於死地。

這場決鬥進行已久,兩人全身傷痕累累,筋疲力竭。縱使如此,功夫傲睨武林的他們在旁觀者眼中,成了兩團快閃的光影,完全看不到他們的身形與動作。旁觀者更看不見的是,兩人大腦記憶區不斷急速更迭,過去的生生世世,一幕又一幕快速浮現又再滅去。

須臾,兩人又憶起了下一世。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倆,直到不惑之年,才發現一段蝕骨的血海深仇。原來,兩個家族向為宿敵,積累了一代又一代的仇恨。在這一世,恩恩怨怨累積到了頂點,爆發血腥的滅門殺戮。倖存的兩個嬰孩竟同時被好心的農夫收養,成為手足情深的兄弟。不料有一天,這段黑暗的歷史終於浮現,兩人於是展開追殺和逃亡,直到同時愛上了一個女子。這個奇女子為了消弭這段深重的仇恨,陰錯陽差死在他們的劍下,遺留給兩人永無止盡的悔恨與悲哀。

想到這段不堪的傷心往事,兩人立時丟下兵器,一同放聲痛哭。旋即又拿起刀劍,拼鬥更是凶猛。

前世今生的過往記憶,像團團累累解不開的結,用力想甩開卻更糾纏不清。兩人完全淹沒在感受的漩渦。

迅雷般的激烈比鬥和洶湧的記憶翻攪,早已交織成片片碎碎狂亂,灑落飛舞在交鬥之間。一切動作與思考乍看疾如閃電,再看卻又慢似蝸行。「滄海桑田五百載,石火電光一剎那」。

不知不覺間,拉開了記憶實境的永恆…


***


冠軍終於要揭曉了。全球觀眾引頸企盼下,久候多時的各國記者塞在擁擠的會議室中,不耐地等待。

「這公司行銷實在厲害,在氣氛炒到頂點的前一天,居然暫停實況轉播,增加懸疑刺激來達到最高潮,真是媒體操作高手!」

「對啊,可是他們也該租個大一點的會議室吧。這麼擠誰受得了?好歹也是遊戲市場佔有率98%的大公司啊。這公司的主管個個看起來都霸氣十足,不可一世,沒想到這麼小家子氣!」

「哎,這也不能怪他們啦。誰會想到有這麼多記者要來?全球主要媒體都派人來採訪。他們的商業模式和吸金功力,你只有佩服的份啦!」

「是啊!參加比賽的人數破紀錄,連主辦公司都沒料到。你想想看,六千萬人參加,那是過去史上最紅遊戲的數十倍了。難怪獎金會給到三百萬。」

「哎呀,獎金有什麼了不起,聽說光是東南亞一個小國家,賭盤就達十億美金!恐怖吧!」

終於,在眾人七嘴八舌的談話聲中,布幕緩緩地拉了開來。

只見Cybernetic Reality十幾位高階主管坐成一排。奇怪的是,他們往日出現在媒體驕傲神氣的跩樣不見了,反而個個神情落寞,尤其坐在正中央的 Ed 與 Peter,看來簡直老了二、三十歲。

眾人大惑不解中,只見 Peter 緩緩起身,和平日的俐落大相逕庭。他慢慢吐出這幾個字:

「各位,『前世今生,恩怨情仇』比賽的結果揭曉了。最後的總冠軍是…」

「啊…」所有的人都張大了口,不敢相信最後的結果竟然會是這樣。

只見巨大的螢幕上,打出了孤零零兩個字──「從缺」。


***


小孩坐在電腦前,一動也不動。

「小平!」媽媽邊走近邊喊。「來吃水果呀。咦?怎麼盯著電腦發呆啊?」

「這什麼爛遊戲嘛!『企業爭霸─第五代』,難玩死了!」小平頹喪地說。「我玩了好幾個月,本來今天會看到結局,都是那兩個笨蛋,打到最精采的時候竟然就不打了。好爛哦!」

小平越說越氣,「啪!」的一聲把電腦關掉,跟媽媽吃水果去了。

Oct 25, 2008

練習駕馭自心──【內觀】心得(三)

前幾天我對小熊說:「我再也不會對你發脾氣了。」

為何許下如此承諾?因為,從交往到現在,兩人相處將近十五個年頭了,可是,只要我一大聲說話,他還是會心驚膽戰。我覺得奇怪:他不是早該習慣了?大姐同樣感到不可置信。

於是我開門見山問他箇中原因。他的回答十分簡單:「因為我很在乎妳。」並說,如果是一個他不在意的人,如邱X,怎麼講都沒關係,他完全不在乎。

我既感動,又心疼,想到這段時間以來,他的情緒受到我多大的牽動啊。讓人不忍。(雖然歡樂時光多了許多)思考了幾分鐘,告訴他我的決定。他很開心,兩眼閃爍著喜悅,帶有幾分感動。

大約昨晚沒睡飽,今早下床選錯了邊,「起床氣」不小──渾身酸痛沉重,腦筋一片混沌,滿肚子煩悶火氣──儘管如此,還是得準備早餐。我一邊熱糙米漿,一邊做小熊設計的「素漢堡」,昏睏中不免手忙腳亂、心焦氣燥。小熊在一旁幫忙,礙手礙腳之餘,居然想半途落跑,我看在眼裡,內心一股蘊釀的火慢慢加溫上升。

如果是以前,我一定忍不住罵他。但經過內觀練習,這時的我,已可很快感覺到自己「呼吸變得粗重,不愉快的感受生起」,同時想起才許下的承諾。於是,我緩緩降低呼吸速率,觀察感受。一會兒功夫,火氣即消失無蹤,再度體驗平靜的喜悅。原來,控制心情是這麼容易啊。

和大姐聊起這事,她也分享教導小阿愷控制脾氣的方法:「感到要生氣的時候,先冷靜下來,作十次深呼吸。」是啊!我早幾十年前聽到,修養一定好多啦。和大姐談著,我又對自己許下另一個諾言:「練習駕馭自己的心,再也不要發脾氣。」既然要做,就徹底吧。反正是一樣功夫。

正如出家的瑞月告訴我,聖嚴法師說:「禪修在步出禪堂之後開始。」(大意,非原句)

不再發脾氣,我邁向喜樂的第一步。


*「喜樂」,基督教用語。我非教徒,但很喜歡這詞,尤其意境。

Oct 22, 2008

靜坐醒腦


越來越多醫師推薦靜坐,當作防止、延緩或至少能夠控制長期性疾病的方法,如心臟病、愛滋病、癌症和不孕症等等病痛。憂鬱症、過動兒症和注意力短缺症等心理疾病也可運用靜坐平衡過來。


過去30年來,靜坐研究報告指出,靜坐作為抗壓或降壓的解方十分有效,新的研究更令人振奮:靜坐可以訓練我們的心靈,改變我們的腦部結構。


靜坐的「實用」性既然受到科學的佐證,加上名人,如希拉蕊、柯林頓等的推波助瀾,難怪時代雜誌說一千萬美國成年人「經常」打坐(比十年前多了一倍),打坐成為美國主流社會的風尚。 (引用來源:時代雜誌)

平衡自律神經系統 提高自癒力

Just Say Om

靜坐,基本上它是一種自我引發、非藥物性的意識特異狀態。靜坐放鬆可造成各種生理變化,包括氧氣消耗量、二氧化碳排除量、呼吸速率、心率、肌肉張力和交感神經活性的降低,及皮膚電阻和副交感神經活性的升高。調息是廣為中國人練習的一種放鬆方法,它強調集中所有注意力於呼吸上,以解除壓力、增加內省與產生舒暢的感覺,其中壓力的解除與舒暢感覺的產生有助於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

人體90%以上的身心活動靠自律神經調控而我們卻不自知,中樞神經(腦部)發號命令,遂行意志力,身體各部器官依號施行,自律神經居中負責訊息傳遞並依需求強化各器官活動;如果您常覺得力不從心,應從加強自律神經功能開始。


人在靜坐深度休息狀態時,身體處於恆定狀態(Homeostasis),此時穩定的體溫、血壓、心跳、心輸出及呼吸主要靠體內負面回饋(Negative Feedback)來維持,而自律神經則是這些回饋機制的主要執行者。活潑與健全的自律神經會將新陳代謝的速度微調的恰到好處,整個人覺得神清氣爽。(摘自:HRV養生談集錦)


愈來愈多科學證據顯示,靜坐具有療癒能力。許多大型研究計劃持續不墜,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甚至撥款800萬美元給愛荷華馬荷許醫學院,研究靜坐。


人們靜坐的動機已經從早期追求壓力放鬆,轉為預防、延緩或控制高血壓、心臟病、偏頭痛、慢性疼痛甚至癌症等疾病。早期知名研究始於1960年末期,哈佛醫學院心臟學家班森訓練病人每天靜坐20分鐘,結果病人血壓降低、心跳次數減少,氧氣消耗量比平時少17%,二氧化碳與血清乳酸量分泌減少。

提升免疫力 保護心血管


Meditation Can Lower Blood Pressure, Study Shows

科學家研究靜坐與免疫力的關係。戴維森和麻州大學醫學中心卡巴金博士合作,針對一家生物科技公司進行免疫研究。他們替所有員工注射感冒疫苗,同時測量血液內的抗體指數以及腦波變化。


結果發現,靜坐組的人左額葉活動強,免疫反應佳,不論在注射疫苗的第四週或第八週,靜坐組的人產生更多抗體。


壓力與免疫力的關聯已普為人知。壓力大時,免疫系統降低,容易生病,若心情愉悅則能啟動免疫反應,增強抵抗力,連帶影響疾病康復力。


近十年來,分子醫學界逐漸了解,人類的免疫、內分泌與神經系統藉著分子相互連結、溝通。靜坐,最直接帶動的就是放鬆,壓力減低,同時連結腦部活動與免疫反應。


「靜坐的免疫反應機制和談戀愛一樣,」台大免疫學研究創所所長林榮華喜歡以陷入熱戀引發的分子機制譬喻:一看到愛人,生理機制立刻啟動,腦部分泌大量的 phenylethylamine、dopamine、norepinephrine等神經傳導物質,一旦催動這些物質分泌,即使在很痛苦的狀態下,也能減緩疼痛,感覺詳和平安,對抗疾病的能力也提升。


醫學家說80-90%的疾病源自壓力焦慮,壓力也會加速老化的過程,超覺靜坐技術是唯一科學證實的方法,提供比睡眠更深度的休息和放鬆,溶解根深蒂固的壓力和緊張,促進健康,逆轉老化。

活化腦細胞 - 消除腦波雜訊 調治精神障礙

Brain Activity During Meditation


靜坐時,大腦高秩序性運作,左右腦之間和大腦皮層內的腦波協調性增加。腦波協調性是一種量化的指數,說明腦波遠程空間秩序的情形。如圖顯示練習靜坐二週者,在靜坐時腦波協調性增加。如圖顯示練習靜坐二年者,協調性的程度在開始靜坐前就很高了。在靜坐到一半時,協調性從高周波擴散至低周波,高周波α波一直持續到結束張開眼睛。(參考訊息:超覺靜坐-2

a


Calming the Mind
A

「靜坐能影響腦部活動,尤其大腦邊緣神經系統,新陳代謝、血壓、呼吸和心跳速率也隨之放慢,」班森在《鬆靜反應》書中說明,靜坐能抵銷人面臨壓力時產生的攻擊、逃跑反應,進入沉靜、安詳狀態。賓州大學神經學家發現,當進入深層冥想狀態,腦部運作並沒有關閉,大腦枕葉活動減弱,位於腦前面區域的額葉活動反而增強。額葉與人類智力活動有關。

a

據腦影像學之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腦室擴大、局部腦委縮,其額葉前側部位之功能有下降情形。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精神醫學教授戴維森首開先鋒,將神經科學結合心理學領域,研究靜坐如何改變大腦機制與身體活動。

a

長期研究大腦與情緒關係的戴維森指出,樂觀、開朗、有活力的人,左額葉皮質較活躍,杏仁核活動降低。透過腦波圖顯示,規律靜坐能誘發左額葉皮質活動強度。戴維森強調,人們平時傾向右前額葉活躍的負向思考,他希望推動靜坐訓練以改變大腦活動,「畢竟,這是人們自己能控制的力量。」

a

醒睡夢三種不同的意識狀態有各自對應的生理狀態,我們從腦波、新陳代謝率、呼吸率等生理活動來觀測意識的變化,發現靜坐確實可以改善大腦內分泌狀況,讓人格外清醒。

a

Brain Scans Reveal Why Meditation Works

a

哈佛醫學院精神科醫師賈克布利用腦電圖,追蹤記錄靜坐長達數月的受試者。這群靜坐者大腦頂葉活動逐漸降低,腦部產生更多θ(theta)波,θ波比入禪定後產生的α(alpha)波頻率更慢,達到更深層的放鬆。

a

林口長庚神經內科主任朱迺欣曾解釋,一般人靜坐後腦內α波增加,從後腦擴散到前面區域,呈現清醒、寧靜的狀態。長期靜坐,容易出現更深沉緩和的θ波,有與宇宙渾然合一之感。

a

這些改變的心理狀態,傳統上可用超凡的術語描述,但最近幾年,威斯康辛大學研究人員和西藏喇嘛合作,將這種精神經驗解釋成高頻率的科學語言。研究人員專注左前額葉腦皮層,這個部位剛好在左前額後方,是與靜坐有關的腦部活動特別密集之處。

a

威斯康辛大學功能腦部想像和行為實驗室的神經科學家戴維生說:「我們發現,長期靜坐的人腦部活動現象是我們前所未見的。靜坐對腦部所產生的效果,就如同平常練習有助於高爾夫和網球選手磨練球技一般。」戴維生表示,這意味腦部可以訓練,從而實際改變,影響之大,很少人可以想像。

a

這與科學家從前相信的現象剛好相反-腦神經細胞間的枝纏葉繞早年時期即已固定,成年後不會改變。但過去十年中,此一假設已被推翻。戴維生說,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藉靜坐進行精神訓練,可以改變腦內工作和循環。

a

戴維生從研究獲致的結論是,靜坐不但可以在短期內改變腦部的工作情況,甚至可能產生永久性的改變。他說,這種改變係根據一項事實-甚至在喇嘛開始靜坐前,他們腦部的伽瑪波活動都比控制組多得多。幾年前,麻州大學研究員卡巴辛也獲致類似結論。

a

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目前正在測試上述喇嘛不同層面的靜坐,觀察他們將想像影像化,並控制思維的能力。戴維生也計畫進行進一步研究。戴維生說:「我們發現,心靈或腦部有受過訓練,實質上和沒受過訓練的不同。」



提高注意力 找回內在力量

a

靜坐的目的,就是尋求個人及人類的「再進化」。
Meditation Increases Attention - A Brain Scan Report
 

Meditate To Concentrate

a

蘇聯腦生理研究所所長路比莫夫博士,已於1999年發表的一篇研究中指出,在靜坐中,大腦對皮膚刺激的反應區,從原本的局部點,擴張到左右腦整體性的反應。表示在靜坐中,大腦整體性的活化。

a

心理學認知測量也佐證這種觀點,靜坐者左右腦的功能同步成長,表示全腦功能的整體性開發,整合性運作。在靜坐中,大腦的感知組織,對軀體感覺刺激(0-100msec)的反應,在大腦皮層區擴散的範圍,增加了許多。

a

近數十年來,現代科學已經逐步揭露了大自然更深層的秩序性。從原子到核子、到次核子等大自然運作的層面。量子物理學家已經確認,在靜坐技術練習中所體驗到的超覺意識,就是自然律的統一場。統一場藉由其中的「自我交互作用動力」,造成了管理宇宙有序進化的所有力量和現象的出現(也就是個人自己的總體智慧領域),從而把這領域的無限創造性潛能注入實際生活之中。



Oct 13, 2008

小老虎


小老虎,aka小阿愷,我小外甥。為何有這綽號?簡單,他屬虎嘛,和他娘一樣。有趣的是,這三口之家的第三人──我姊夫──恰巧屬羊,真是標準「羊入虎口」,而且,一羊入二虎口哩,好慘。
a
小老虎非常幼稚,頑皮搗蛋,又超搞笑,不時語出驚人,常把一干人笑得東倒西歪。
a
有回我和唸高中的外甥亦寶聊金庸,小老虎在一旁搶話:「我媽媽也有看。」還用他說?我當然知道。大姊是標準「金迷」,她早迫不及待搶訂新鮮出爐的「第三版」。(應該也最後一版了吧?拜託金老,請別再改啦!)
a
小娃兒來插話,想加入聊天,我無法和亦寶繼續聊,只好跟小老虎玩啦。我說,我講金庸小說的第一個字,他來接完。他躍躍欲試,很開心,總算有得參與囉。
a
我說:「倚...」,他趕忙答「倚天屠龍記」,緊張兮兮,認真專注,好像有誰跟他搶答似的。等我說「對」,小孩一副樂不可支的興奮模樣,可愛得很。真是太容易滿足的小生物。
a
於是我和這腎上腺素暴衝的小孩繼續玩。
a
「書...」,「書劍恩仇錄」;「神...」,「神鵰俠侶」;「天...」,「天龍八部」;「俠...」,「俠客行」... 哇,答得又快又溜,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直到這題:「笑...」,他急忙蹦出:「笑鼎記!」.........
a
亦寶和我一聽之下,簡直笑岔了氣。小老虎一臉茫然,渾不知怎麼回事,一副小傻瓜模樣,十足引人發噱。過了好一陣子,笑爆的我們才有剩餘的氣力,告訴他:「是... (哈哈哈)... 是『笑...(哈哈)傲...(嘻)江... 湖』啦,(哈哈哈哈)... 不是『笑... 鼎記』。」
a
等「冷靜」下來,我告訴小老虎:「以後阿姨有本事,就以你當主角來寫『笑鼎記』。」看著這迭出奇招的小毛頭,我內心繼續竊笑不已。
a
小老虎從小就口才奇溜,大約四歲就贏他老爸了,而且是不折不扣「長舌男」,隨時一張嘴碎碎唸講個不停。最大樂趣之一就是講電話。每回打去,若是被他接到,想找我大姊或掛電話,真是難之又難。
a \]
他雖愛講,話題卻十分貧乏,內容也很幼稚無聊。如果不是他的聲音可愛,我實在無法忍受程度如此之高的「言不及義」。
a
但最近小老虎不太一樣啦。
a
升上小學五年級的他,老師規定每天要讀報,所以他開始講報上的故事;他喜歡打棒球,也擅長分享精彩的比賽過程與結果。論述不但條理分明,還趣味橫生,從此和他講電話再也不無聊,反而樂趣無窮、驚喜不斷。
a
今天他八百公尺跑第三名,有點小得意。於是大講特講他的「賽跑策略」。且看這小子如何「鋪陳」~
a
他說:「我第一圈跑最後一名。」(一開始還搞「懸疑手法」哦)
a
「啊?!」我嚇一跳:「那最後怎麼會第三名?」
a
他賊賊地說:「因為我第一圈慢跑啊。」
a
「然後慢慢趕上來?」
a
「對啊。第二圈小步快跑,第三圈大步快跑,第四圈衝刺跑。」連珠炮一口氣說完。
a
我來不及接收,要他重新慢慢講一遍。
a
講完他還耍酷哩:「最後一圈我趕過五、六個人哦。」哇,真是高潮迭起。小鬼頭很有說故事的天分。
a
a
小小蘿蔔頭,好像慢慢開竅囉~~~雖然口音還是不脫幼稚氣,超口愛哩。
a
(雖然這策略怪怪滴... 「小步快跑」?作啥?白花不少力氣罷。難怪跑不了第一名。duh~ @@)

Sep 15, 2008

烙餅‧炒餅‧下廚樂

aaaaaaaaaaaaaaaaaa 自製烙餅──成功!我們很得意呦~

兩個多月前,從內觀回來那晚(7/6),小熊帶我到政大附近一家小餐館吃「炒餅」。對我而言,這玩意兒很新奇,不但沒吃過,連聽聞都不曾。那時身心疲憊,腦袋不靈光,印象模糊了。只覺,好大一盤呀,餅蠻香Q好吃,但整體味道普通,不太吸引人。
a
前幾天,小熊又想吃炒餅。這回我們學乖,兩人分享一盤。份量少了,沒有狼吞虎嚥的壓力,少了囫圇吞棗的粗糙,可以細細品味。嗯,烙餅散發麵粉香甜味道,層層疊鋪的麵皮極具咬勁,充分滿足口齒的樂趣與味蕾的渴望,但整盤有股焦味,苦苦澀澀,伴著店員大呼小叫吆喝聲,未免壞了餐晏興緻。而且頗油膩,令人發脹,連帶頭暈腦轉良久,雖然往好處想,算「高效能食物」罷。(吃一點,飽撐許久)
a
回來後,我靈機一動:「小熊喜歡炒餅,但那店不好吃,氣氛又糟,乾脆自己來做好啦。」
a
或許得到媽媽真傳,我很喜歡下廚,如果時間許可,樂於當作享受。湊巧又幸運,小熊和我都偏好麵食,所以我們一起完成不少「自己揉麵」的餐點:包子、餃子、披薩、刀切麵、水煎包、素牛肉餡餅、蔥油餅、香蕉麵包等。此外,焗烤也是我拿手菜。
a
滿意的作品自然不少,但記憶最深刻,卻是一次「悲壯」經驗。有回小熊出差國外,我心血來潮,想包餃子,而且「從最基本做起」(start from scratch),從桿餃子皮、切菜、切豆皮、炒豆皮、煮冬粉、炒內餡... 等,通通一手包辦(悲壯的「壯」之所在呀!)。結果,整天忙碌下來,居然只完成28顆歪扭醜陋大小不齊的餃子,教我大嘆不值。究其原因,我不懂麵團黏膩習性,給餃子皮攪得狼狽混亂。
a
光明面是,經過那次教訓,學乖不少,功力大躍進。人間事,極少壞到底的。
a
小熊如果有空,常興緻勃勃主動來幫忙。幾經歷練,婚前「遠庖廚」的他早成了「刀切麵高手」,可得意哩。剛開始學揉麵的他,開心極了:「我不知道這麼好玩呢!」每回要做麵食,他總像個小孩兩眼發亮興奮不已。玩開了。
a
所以會起心動念自製炒餅,其來有自──我們可非新手呀。
a
餅怎麼做呢?前天古狗一下,運氣很好,找到圖文並茂、解說清晰的→家常烙餅的製作。我一看,哎,蛋糕一塊。於是,昨天在婆家娘家度過颱風相伴的中秋回家後,心手一道發癢,趕在臨睡前動手和麵,製作今天成「老麵」的麵團。(為何要老麵?我也不知。比較好吃吧)
a
我負責揉麵、桿麵,小熊負責灑鹽、放油、烙餅。夫妻同心,一邊忙乎,一邊談天說笑,其樂也融融。
a
在一片麵粉飛舞、煎鍋冒煙、油煙機轟隆聲中,Voila!九張漂亮的烙餅完工啦~
a
aaaaaaaaaaaa  aaaaaaa小熊初試身手,就有美麗結局。
a
等餅涼些,切成條狀,就開始炒餅。先用蒜頭爆香,再下洋蔥、木耳、胡蘿蔔、玉米、青豆、綠豆芽(可惜沒香菇),放調味料,最後放餅下去翻炒,幾分鐘後上桌啦。小熊邊吃邊呼過癮:「比外面賣的好吃多了!」讓我飄飄然..... (但那餐館不上道,勝之不武也)
a
aaaaaaaaaa  自製家常炒餅。這餅有「多層次」哦,可惜看不清楚。

吃完炒餅,小熊意猶未盡,拿起剩下的乾烙餅和我分著吃。我們不時相視而笑,心滿意足。這餅,材料只是麵粉、鹽巴、水、油,很廉價,卻因為我們花了氣力,嚐來格外甜美。

我有個體會:在簡單的事情中,能找到心靈滿足(或像這裡,加上口腹滿足)的共同支點,就是幸福了。


p.s. 幾年前和沈老師聊起,我愛做菜、常下廚,她很驚訝:「啊!妳還做菜啊?」言下之意,中醫考生該是焦頭爛額焚膏繼晷,怎麼還浪費這功夫?老實說,的確很花時間。

與其說是「有責任感」,不如說我「貪玩」吧。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問我:「如何讓令堂開心?」我會說:「請她煮東西給我吃。」基因力量之強大,由此可見。

Aug 28, 2008

采玟‧米勒

五月起,國立歷史博物館揭開「驚艷米勒─田園之美」展覽序幕,立即在全台刮起強勁的「米勒旋風」。轟動的盛況,與一波波來襲的熱浪恰成正比。前不久才有新聞,主辦單位為了疏散人潮,把參觀時間延到晚上11:00。當時我想:「有這麼誇張嗎,人多到這樣?」

狐疑的我,總也見識到了。

本來我對此展興趣缺缺,一來不太懂西畫,二來我獨鍾「印象派」,最愛「莫內」。鄉村風味米老大實在不是我的「那杯茶」。硬湊這場熱鬧,純粹是好友采玟計畫由苗栗北上親炙大師真跡,邀我同往,於是順道附庸風雅一番。沾惹些文藝氣息,倒也挺美。


哇哈,結果真的很熱,又很鬧。


昨天早上10:00多,雖不見酷暑,但老天爺的氣息好似抑鬱般悶脹,縈迴的烘熱,蒸出我滿頭大汗,讓人渾身黏滯,舉步沉重。走在蔭綠的南海路,迎面而來是熙攘人群,想是剛結束欣賞畫展,雖然面容疲倦,喜悅卻溢於顏表。大約欣賞了世界名畫,內心十分充實快樂。處在飄蕩的歡愉氣氛中,縱使氣溫不怡人,川流的路人又讓我行動窒塞呼吸不暢,卻絲毫不減我心中興奮的期待。

可是,才走到植物園側門,我嚇愣住了... 長長的人龍從歷史博物館傾瀉而出,邐迤綿延到植物園牆外,再鑽入旋轉門內的植物園區,深入不見「龍尾」。

眼見萬頭鑽動,再抬頭看看高掛的豔陽,我感到有些膽怯。不知哪兒飛來一言,更教我心驚:「要排四個小時耶!坐飛機都到了。」到哪?新加坡?沮喪、心慌的我暗自盤算,就算是莫內,我都不願意排這隊,還米勒哩?當下決定放棄。真想看米勒,我情願日後飛一趟法國吧。

采玟母子呢,先去中正紀念堂看長毛象,正在途中。一會兒,三人汗流浹背、神態疲憊蹣跚走來。采玟情況算好,為母則強。兩個孩子可累壞啦,滿臉不情願拖步,像似橫越沙漠的乾涸旅人,讓人於心不忍。我告訴他們要等這時間,眾口驚呼「啊!」。本來采玟還是想看,因為有票,而且都到門口了,但小孩一副快虛脫模樣,我便強力遊說她改變主意。終於,她決定另日再來。我鬆了口氣。


雖然壟罩在一片鬱熱燥悶,植物園裡的荷花池,幾朵紫色蓮花正燦爛綻放,十分嬌媚可愛,緊緊抓住我的眼光。回想起來,幾年前才和沈老師約在這兒,一邊品茗、一邊賞荷,渡過悠閒午後時光。

├├adibj;;dkkkkkkkk   植物圓內的荷花池。後方即史博館。

講到荷花,剛巧也是莫內最喜歡的主題之一。來介紹一幅。


dd莫內1916年的作品:「水蓮」。看他對色彩的運用多豐富、多有生命力啊!

喔,言歸正傳。我們一行,先到懷寧街上 Loving Hut 素食餐廳飽餐一頓,接著到據傳是台北「最富人文氣息」的敦南誠品。這裡,睽違數年了。以前常來,娘家就在附近。

心得:傳言不可信!

Well, I've seen better. 但誠品還是不失為休閒好去處。重要的是,有機會和采玟暢所欲言。

采玟一向認真努力,我遠遠比不上。她除了在國中擔任國文老師,還利用暑假到彰師大修碩士課程,辛苦可見;此外,女兒珉宇今年考高中,先生「望女成鳳」的嚴苛和女兒成績未達理想的壓力,讓她心力交瘁幾近崩潰。


幫不上忙,我光乾著急,最多只能給予精神支持與鼓勵。不然,就是聽她傾訴心聲了。

aaaaaaaaaaaaaaaaaa采玟全家福。希望他們越來越幸福快樂!

還好,珉宇第二次考得不錯,可以上「竹南高中」,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包括我。雖然我不懂「竹南高中」與「苗栗高中」之間的距離。采玟雖然暫時解脫,卻又不免擔心起三年後歷史恐將重演。看她憂心忡忡,我一面感慨,一面思考如何幫她脫離困境。啊!但願我有足夠的力量與智慧。

其間,當然和禮貌乖巧的珉宇、竑宇聊了不少。

說「聊」,言過其實,主要是我在「訪問」他們。珉宇談到國文課學韓愈的「師說」,英文課讀西洋文學名著「Frankenstein」(科學怪人),並說她最喜歡的科目是歷史。幾年沒見她,愈見標緻,已是小美人胚啦。竑宇要升小六,仍不脫童稚模樣,但懂事多了。湊巧啊,他和我一樣,正看福爾摩斯。在我「央求」下,他講了一個「三K黨」的故事,很是可愛。

采玟和我喝茶閒聊時,兩個孩子一直待在書店看書,乖巧又聽話,讓人疼愛。

雖然我對米勒沒什麼感情,但為了看展,還是先做了功課,上網研究一陣。這才知「拾穗」( Des Glaneuses)何以感人至此。雖然與大師失之交臂,還是來介紹一下,給向隅的朋友與小熊參考。

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在法國農村長大,從小便展現過人的繪畫天賦。於是,惜才的地方神父集資送他到巴黎學畫。不料學成之後,他的職業生涯並不順遂。趕流行為貴族畫人像,不受青睞;畫裸女圖,亦無過人之處。後來他回到熟悉的鄉村,用心觀察體會,才再度拾起畫筆,描繪觸動他心弦的畫面,終至成就大器。

「拾穗」是他最有名的作品。



這幅畫的焦點人物,是正前方三位婦女。

左邊兩位彎腰的幅度極大,可以想見筋骨的使力吃重。最左那位還把手覆在背上,表示她腰酸了背痛了,但仍孜矻工作,捨不得片刻休憩。

最右邊一位身形壯碩,面容顯示她較年長。她俯身細看,像是尋找田裡的麥穗,準備下一次彎身撿拾。或者,她的背實在太酸太痛太老,彎不下去,卻仍不願放棄眼光的搜索。畢竟,家人能否飽餐,全靠她們了。

為何拾穗?因為太窮,沒有自己的田,只有在地主收成後,來蒐集零零落落的麥穗。黯淡迷濛的天色,烘托窮苦人家的悲涼。濃郁的哀戚,躍然紙上,打動無數人的心,同感其悲。

藝術家用傳神的畫筆,寫實而深刻,將貧窮的真象昭告世人。

另一方面,她們寧靜自持的尊嚴與專注的神情,教人肅然起敬。貧窮與自尊,如此自然揉合在她們身上,閃耀了晶瑩的光輝,照亮了人性的矇矓深幽,讓我們看清了究竟。

畫作後方背景,是受惠於工業革命的富農,因為收割器械的改進,得以輕鬆享受豐收。於是,高聳的穀堆與零散的麥穗、富裕與貧窮、歡樂與悲苦,看似平靜的畫作,藉由強烈對比,蘊蓄了巨然的能量,百餘年來,深深撼動不同世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包括今日的我。

「拾穗」,是人性尊嚴與人性之美,最婉約、最動人,卻也最痛楚的展現了。

據說拾穗的典故,源於【聖經】的教誨:富人收割時,不要收拾得過於乾淨,要留一些給窮人。不僅如此,還要尊敬窮人,請他們喝水以解渴。

這幅畫引發我聯想金庸的小說【連城訣】。一中一西,迥然不同的藝術型式,卻都表現出創作者悲天憫人的偉大胸懷,正跨越時空,相互輝映著。

Aug 24, 2008

小熊的新工作

》》》》》》》》》小熊的書房。他在這兒,「苦讀」了五年多。

六月初以來,我家小熊悠哉遊哉休假。其間,除了上內觀、遊樂、聚會之外,他照原訂計畫,寫了兩篇小說參加比賽,剩餘時間就鬼混瞎摸,預計八月中旬才要開始找工作。不料才八月初,還在「慵懶期」的小熊收到一封伊媚兒,打亂了整個節奏。

那是一位甫接任輔仁大學教職的學妹,剛好遇上系上有急缺,於是熱心詢問小熊有無意願。之前小熊對學術圈,簡直可以用「痛恨」來形容,博班人人知道他要往業界發展,絕不教書。誰知上過內觀的小熊改變不少,包括對學術界的觀感,於是欣然接受學妹建議,開始興緻勃勃申請教職。

幾天後,小熊從博班餐會中得知,另一更吸引他的學程也在找老師,更讓他躍躍欲試。

最後,他應徵上了,下學期開始,就要正式展開學術生涯,在輔大教書,成為「助理教授」。

小熊終於定了。至少一年。

Aug 18, 2008

Rain and Tears ─ Aphrodite's Child

中華隊又輸了!
又是一分!
這次對韓國,
只是換了一隊,結局都一樣。
無言,惟雨和淚而已矣....

Aug 16, 2008

My Eyes Adored You ─ Frankie Valli

Frankie Valli 是美國著名白人合唱團 The Four Seasons 的創始人。

The Four Seasons是個長青團體,從 60's 年代開始,活躍流行樂壇將近四十年時光,名曲包括「Sherry」、「Big girls don't cry」、「Walk like a man」等。團員的傑出表現,在1990年把他們送入「搖滾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1999年又進入「合唱團體名人堂」(Vocal Group Hall of Fame),永遠在歷史上留下不朽的美聲。

Valli 個人發表最出色、最成功的單曲是1967年「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這首歌亦為奧斯卡最佳影片「The Deer Hunter」(越戰獵鹿人)的主題曲,為諸多歌手競相翻唱,風靡全球,至今傳唱不歇。

但我最喜歡的 Valli 作品,是「My eyes adored you」,他在 19 歲初試啼聲的作品,隨即一飛衝天,登上排行榜冠軍寶座,也直接促使 The Four Seasons 成團。

這首歌描繪青梅竹馬之間的童稚情愫,隨著兩人成長,由濃轉淡而漸行漸遠。

有些感傷,又有些甜蜜的小情歌。

我在國一時聽的歌,一聽就迷上,喜愛至今。

當時哪知「adore」是啥,還以為人家唱「my eyes towards you」呢。呆事一件。





CHORUS
My eyes adored ya
Though I never laid a hand on you
My eyes adored ya
Like a million miles away from me you couldn't see how I adored ya
So close, so close and yet so far

Carried your books from school
Playin' "make-believe you're married to me"
You were fifth-grade, I was sixth

When we came to be
Walkin' home every day over Barnegat Bridge and Bay
Till we grew into the me and you
Who went our separate ways

CHORUS
Headed for city lights
Climbed the ladder up to fortune and fame
I worked my fingers to the bone
Made myself a name
Funny I seemed to find
That no matter how the years unwind
Still I reminisce 'bout the girl I miss
And the love I left behind

CHORUS
(My eyes adored ya)
All my life I will remember
(Though I never laid a hand on you)
How warm and tender we were way back then, whoa, whoa, baby
(Like a million miles away from me you couldn't see how I adored ya)

Oh, the feeling, sad regrets
(So close, so close and yet so far)
I know I won't ever forget ya, my childhood friend

(My eyes adored ya)
(Though I never laid a hand on you)
(My eyes adored ya)
(Like a million miles away from me you couldn't see how I adored ya)

FADE
So close, so close and yet so far

Aug 11, 2008

我親愛的爸爸

aaaaaaaaaaaaaa爸爸年輕時就喜歡到處趴趴走。旅遊是他的一大興趣。

前幾天父親節,我們和我的爸媽共渡愉快的一天。印象中還沒有哪次 Father's Day,可以「獨佔」爸媽九個多小時,載來載去玩耍。

願意好好慶祝、認真看待「8‧8」的人並不多,比起母親節濃郁的溫馨感恩氣氛,真是遜色不少。縱使如此,網上還是不少「書寫父親」的文章,連接上幾年前的風潮。「父親節」,果然挑動我腦中深埋的千思萬緒。人同此心啊。

爸爸,單純樸實的農家子弟。書念得不多,國中學歷,卻有本事和人合夥開公司。生了五個女兒,幾十年來就是在「女人國」中打轉。年輕時就長得很體面,神似高級將領或警官,唬過不少人。是典型的「嚴父」。和許多父親一樣,不懂如何和孩子打交道,甚至不懂如何表達愛。

老實說,我不太了解爸爸。

他沉默又神秘,不肯(或不會)表達想法。可以看出的是,典型的O型處女座,頑固、細心、龜毛、規律、愛乾淨;個性急躁、平日溫和,一發起脾氣則恐怖至極。不容否認的是,他非常負責任,是顧家的好先生與好爸爸。

很複雜吧?雖然我對他的「內心世界」很感好奇,但也只能從「自己的觀點」來談他了。可能要全家人合作,才能勾勒出爸爸比較完整的樣貌。

唸小學時,小一開學日起,就是爸爸帶我上學。每天早上,總得媽媽狂喊,我才起得來。當我還在餐桌上著急心慌地吃著滾燙稀飯,爸爸一定早把摩托車準備好,等著載我到學校,風雨無阻,從無間斷。其實,從我家到學校走路才五分鐘,純粹是我貪睡。那時,坐在摩托車後座,抱著爸爸胖胖的啤酒肚,覺得好幸福啊。

如果不是爸爸這麼好,我一定每天罰站在穿堂。(或者,我會搖身一變,成為自動自發的好孩子?)

爸爸雖然當老闆,但翹著二郎腿看報的大男人,我家可沒見過。他向來主動參與各種家事。譬如媽媽幫我們洗澡洗頭髮,爸爸就幫忙吹乾。另外,打掃、洗衣晒衣、倒垃圾,他可是「無役不與」。真要挑毛病,就是廚藝欠佳。這倒不能怪他,誰教他娶了「天才廚師」?

對小學生的我來說,爸爸有個厲害本領:「超會削鉛筆」,筆尖粗大又好寫,比削鉛筆機強多了。每天晚上,爸爸都會坐在客廳,拿著小刀極有耐心、專注地削,削完一隻又一隻的鉛筆,好讓我們寫功課。因為削得太漂亮了,引發我虛榮心作祟,在學校得意炫耀。不幸的是,我真是笨透了,還邀同學「共襄盛舉」,結果害爸爸當晚多削了一堆鉛筆!但他毫無怨言。大約誰替爸爸出氣,那回「暴發」即成絕響,我再不敢耍白癡了。

爸爸從來不管孩子功課。媽媽呢,自從她對兩個姐姐「管教無方」,輪到老三的我就放牛吃草了。小學時,我每晚都11:00才開始寫功課。為什麼?因為這個時間沒有小孩在外頭玩耍,也沒電視看啦,我才心甘情願作功課。早上起不來,也就是這個緣故。

從小我就是「充分享受自由,但缺乏紀律」,幸抑不幸?真不知啊!

升小四那個暑假,我一定玩瘋了,開學前一晚才開始寫暑假作業。真不知這是哪個天才的發明,對活潑好動的小孩來說,簡直是殘忍酷刑。雖然不甘心,還是乖乖寫,國語、數學、自然、社會... 從晚上8:00開始,書桌前檯燈下,貪玩活該的小學生孤軍奮戰。唯一的溫暖來自坐在一旁的爸爸,除了偶爾為我解惑與鼓勵,沒有任何苛責。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中,時間一分一秒過去,1:00過了、2:00過了,到了3:00,我又睏又累,但功課還剩一大堆,我緊張地大哭起來。爸爸慈祥地安慰我:「沒關係,收一收好了,明天再跟老師講。」然後就抱我上樓睡覺。

跟老師講什麼?我哪知?既然爸爸這樣說,我就安心睡去。

第二天結果如何,我早忘得一乾二淨。但一整晚陪我的爸爸,從此在我心中有了不可撼動的地位。

有回我發高燒,爸爸先帶我到巷口的小兒科打針,結果無效。後來燒到42度,爸爸又帶我到河對岸的診所看,醫生說,燒到這樣,只好全身擦酒精了。我還記得當時頭昏腦脹,整個身體輕飄飄,一顆沉重頭晃啊晃啊,很虛幻的感覺。幾天下來,爸媽一定嚇壞了。

不知和此次發燒有無關係,我真的糊里糊塗,少一根筋。直到現在都是如此。

小學時代規矩多,要帶手帕衛生紙,要簽聯絡簿,還有一堆有的沒的回條,有時我忘了帶,但不怕,因為我有無敵救兵:打電話給爸爸。那時的我,什麼都能忘,除了上述項目,還有便當、作業、該繳的費用... 三天兩頭就來一回。有這笨孩子的倒楣爸爸只好放下手邊工作,從公司火速回家,再幫我送來,不管豔陽高照或是傾盆大雨,他總是不辭辛勞,讓我有求必應。

老實說,當時我是很感動,但不是很懂那種辛苦。神奇的是,爸爸從來沒因此罵我。現在想想,他真該臭罵我幾頓或拒絕幫我送,這樣我才會學乖。父母愛孩子的心,實在深不可測哪!

上了國中,學校在半山腰,走路大約10分鐘到。我還是老樣子,請爸爸載,總是在規定的7:15打鐘前「驚險」到校。有回爸爸載我,半路上被導師看到,于是她嚴厲訓誡,要我別再讓爸爸載,說他太辛苦了。回想起來,老師應該是看出身材圓胖的爸爸有了點年紀,騎著摩托車爬坡實在太累了。

那時年紀小,對老師的教訓感到莫名其妙。爸爸在我心中一直是「強者」,在公司、在家裡他都是老大,一呼百諾,強壯威武,怎麼會辛苦?我的愚蠢讓爸爸付出代價:小學六年、國中三年,爸爸整整載了我九年。哎,慚愧...

小學拿市長獎的我,國中成績自然不差,但因紀律欠佳考前鬆懈,考上台北吊車尾的高中。教我詫異的是,爸媽不但沒有表示絲毫失望,媽媽還歡歡喜喜帶我去學校辦理報到和註冊。高中住校的我,終於可以讓爸爸鬆一口氣,不必天天載我上學。但我好黏家,每週六下午練完儀隊,我一定從北投搭公車到台北車站,再搭客運回基隆換公車回家。很麻煩又花時間,但不敵我濃厚的戀家情結。

於是,每週日晚上的返校時刻,「父女溫馨接送情」再度登場。

爸爸總是載我到車站,幫我買票。我排在隊伍中,他在一旁等候。雖然在「等車」,我總希望車子愈晚來愈好,最好別來。父女之間有一搭沒一搭聊些瑣事,沉默還是佔了大部分時間。短短的幾分鐘,我心裡充滿依依不捨的悲傷和濃烈的愁緒。

車來了,總是會來。

我坐上車,挑一個可以看到爸爸的座位,隔著玻璃窗跟他揮手道別。他總是像一棵樹,筆直堅韌地站在那裡,動也不動,靜靜地望著車子。車子駛入黑暗中,爸爸越來越小,最後變成黑點、然後消失。


爸爸終究會變老,白髮越來越多,動作也不若以往敏捷。日漸長大的我看在眼裡,難受得心痛。朱自清的「背影」中刻劃細微的孺慕之情,我感同身受。

不變的是他的不善言辭,和他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對孩子的愛。盡管看似平凡、一成不變,有時甚至笨拙,但我終於看出,爸爸對我們的愛極深邃極誠摯,像大海深處的河流,滔滔汩汩源源不絕。可是一搬上檯面,全走了樣。

像爸爸對大姊表達愛的方式,就很奇特。

爸爸說,他其實很喜歡唸書,功課也很棒,但因家裡太窮,只好放棄升學。我想,他把自己的失落感受完全投射到大姊身上,化為殷殷期盼。大概從小承擔了太大壓力,叛逆的大姊就是不愛唸書,老唱反調,常惹爸爸氣得跳腳,媽媽也喋喋不休責罵。很大的希望(high hopes)變成失望,對爸爸的傷害應該很深。從小就看他對大姊百般挑剔,甚至氣得要把她掃地出門。

木訥寡言的爸爸還是有「漏餡」的時候。有回他喝得酩酊大醉,把大姊叫去,對她說:「爸爸不是不疼妳,只是希望妳好好讀書,以後過好日子... 」


我猜想,他自覺書唸不多,在工作上常遭遇不公平對待,還得忍氣吞聲。因為太愛女兒,不希望她經歷這種辛苦,才對她如此嚴厲管教。不料,造成反效果,弄巧成拙了。

大姊自承至今對爸爸還是有「距離感」,雖然已經可以和爸爸輕鬆說笑,總是感覺不親近。

我推測,爸爸最疼的,就正是大姊(她還不肯相信)。最深的愛,有最大的期待啊。

小時候讓我們忿忿不平的是,爸爸和親戚小孩總是有說有笑,親熱非常,對我們卻老板著一張撲克臉,十分冷漠。長大才知道,他們這輩的男人,像我伯父、叔叔、公公,都是這個樣,在自家小孩面前保持威嚴,才算像樣的爸爸。


爸爸從來不管我功課,我總以為我考得好不好他都不在乎。但是當我收到聯考成績單,他知道我可以上不錯的國立大學,就熱切建議我「盡量填政大」,因為有朋友告訴他「政大很好轉系」。事後證明,這是騙人的,我轉系那年,西語系錄取率才14%哪。還好我有轉成。

如果不是爸爸干預,我就會唸「清大外文系」。就這樣和清華大學擦身而過。

爸爸為何要我唸政大?因為我高中三年住校,他太想念我啦。我家在我高二時搬到內湖,他要我唸台北的大學,才可以住家裡。好吧,我謹遵父命,乖乖填政大,就這樣糊里糊塗上了外交系。也真的可以住家裡,只是我每天得花四個小時通車,為了準時上早上8:00的課,我6:00就得出門。

爸爸還真習慣送我上學,每天陪我搭公車到台北車站,然後分道揚鑣,他去基隆,我到木柵。

只是這樣一來,完全打壞我唸大學的胃口。每天睡不飽,通勤擠又累,唸的東西索然無味,讓我完全提不起興趣。我想,在外交系同學眼中,我一定是不折不扣的怪咖。他們哪知我心中多苦悶啊!

事後想想,我真是笨。爸爸又沒考過大學,還聽他餿主意?要怪就怪自己罷。

有回表哥來我家,才知爸爸對我考上大學十分得意。我嚇一跳,因為他從未當面稱讚我。有夠悶騷。我很高興能讓他開心,真太棒了──他可不好取悅啊。

但我不是乖寶寶。三不五時會給爸爸帶來困擾,尤其和媽媽之間的激烈爭吵。

最近我才算開始了解媽媽。她真是標準的風象星座,千變萬化,脾氣急又壞,加上小孩子個性,有時簡直把人搞瘋。當然,現在我都想通了,但二十多年前的我,血氣方剛,才嚥不下那口氣呢。

大一那年寒假,我有嚴重的坐骨神經痛,躺在彈簧床上還痛到徹夜難眠。媽媽不顧我的病痛與抗議,堅持邀親戚小孩來家裡住,結果我只能睡冷硬的地板,整條左腿痛到言語無法形容,根本無法成眠。一氣之下,我帶著僅有的財產──200元台幣──離家出走。我東跑西跑,借住同學家,到最後身上一毛不剩,還得跟同學借錢買車票。在外晃蕩一個禮拜後,我才硬著頭皮、挑媽媽上班的時間回家。

晚上媽媽知道我回來了,硬脾氣的她悶不吭聲。教我訝異的是,爸爸來了。

離家出走時,我總一邊氣媽媽,一邊想念疼我的爸爸。一想到他我就滿腹委屈心酸落淚。

那時,我躺在床上,爸爸悄悄走進房間,沿著床邊坐下,我沒敢看他,想必早哭花臉了。他輕聲問我這段時間到哪裡去、住哪裡、吃什麼,我背對著他哽咽答話。最後他說:「媽媽有時不太懂事,妳要原諒她。」然後爸爸說,他代替媽媽向我道歉。

我又驚又愧,平日的他多麼威嚴,現在居然低聲下氣道歉。我的淚水早已潰堤,氣自己讓爸爸難過傷心,比氣媽媽還多。

那個晚上是刻骨銘心的經驗。至今回想,還是不禁熱淚盈眶。太對不起爸爸了。

爸爸大概當老闆慣了,又性急如火,一下命令,非要人家執行不可,否則就會動怒。事情不合他的意,他也會馬上發脾氣,蠻橫不講理。年紀越大越是如此,很教人困擾。我想,他對人生不甘心與工作上的不愉快,造成如此偏激的性格。

幾年前爸爸診斷出大腸癌第二期,想是他長期累積壓力、力求完美的不幸後果。我嚇壞了,找了一堆書來看,有本【神奇的小麥草】深深打動我,書中的描繪極為吸引人。於是,我花了一萬八千元買了一部「小麥草機」,準備打小麥草汁給爸爸喝。不料,機器才送到,爸爸就大發雷霆破口大罵,惡狠狠地說他才不喝,還要我把機器丟掉。脾氣好火爆呀。所以,爸爸會得癌症,不是沒道理。

現在我們與爸爸相處的唯一原則就是:「讓他高興。」隨便他想怎樣,我們都全力配合。因此,他術後復元良好,臉色紅潤有光澤,神采奕奕,讓我們放心又開心。過去的不愉快,爸爸都看淡、放下了,和媽媽過著愉悅的退休生活,享受含飴弄孫之樂。我們幾個女兒也開始逗他,把他當小孩子寵愛。現在和爸爸相處,如沐春風,好輕鬆愉快呀!

這場大病可謂老子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結果並不全然那麼糟。至少還給我們一個可親又可愛的老爸啦!




Aug 4, 2008

頑祖皮孫

adjpihpiohpohpihpphpihpijiiadkdk這對就是本文主角囉!


我有兩個外甥:17 歲的亦寶(二姊兒子)和 9 歲的愷弟(大姊兒子)。兩個男孩的英文名字都是我取的。其中,亦寶從小就圓滾滾胖嘟嘟,靈動活潑可愛,又常做些怪事(後來才懂,小男孩嘛,那個不是?),讓我聯想到漫畫「淘氣阿丹」(Dennis the Menace)裡的 Dennis。從此,亦寶就成了阿丹啦。

等到愷弟蒞臨,從嬰兒變小人,會走會跳會講話,哇塞,乖乖不得了,舉天之下有此等頑皮耍賴小皮蛋?連見多識廣的爸媽都十分訝異,相顧駭然。相形之下,咱們小亦寶可文靜又乖巧。等到要取英文名,哎,糟糕,皮小孩名錯給乖亦寶啦,那這超皮小東西怎麼辦?幾經思考,我腦中一閃福靈心至,從此他成了「野獸派小子」──Cheetah。

Cheetah,獵豹,全世界速度最快的動物,身型、動作極為優美,我最喜愛的「Big Cat」之一。

不誇張,小愷弟活像一頭小猛獸,粗魯又暴躁,整天跳碰衝來咻去,老看他跌撞個痛徹心扉,然後用他超高分貝的嚎哭讓人心碎,痛完哭完繼續橫衝直撞,一點都沒有在怕,然後,又哭得淅瀝嘩啦。這檔怪事不停循環了好幾年,最近隨著他長大,總算有減少的跡象,鬆了我們一口大氣。依我看,這小子壓根兒沒法控制自己,從小精力旺盛過人,每每照顧他的大人都累垮了,他還活蹦亂跳,一點兒沒事。看來,八成誰惹到老天爺,派他來整人。

aaaaaaaaa  aaaaa小愷弟五歲時。皮歸皮,可是小帥哥一枚呦!

才兩、三歲,小不隆咚的他就伶牙利齒,口才一流。奇怪,書上不都說小男生普遍拙於口齒?這怪孩兒可整天嘰哩聒啦油嘴滑舌,加上天生滑稽又爆笑,反應極快,滿腦子鬼主意,歪理一大堆,花樣之多,活像金庸筆下的「韋小寶」。辣塊媽媽呀~~~ 每每令一干大人噴飯或頭痛不已。

皮歸皮,小傢伙可是超口愛呦!滑溜搞笑的事蹟多不勝舉。

他七歲時曾問小熊:「你交過幾個女朋友啊?」小熊答:「我只交過一個耶!」(哎,不好說,我是他初戀... )

不料,這臭乳呆娃兒橫眉一豎,老氣橫秋說道:「啊?!才一個。我從小到大已經交過三個了。」從小到大?你才幾歲呀?小熊和我笑不可抑。真個人小鬼大。

但別光聽他瞎吹,啥「女朋友」啊?才怪。還不都「單戀一隻花」。這隻小色鬼,相中人家漂亮溫柔長髮小美眉,就一心認定那是他女朋友,認真得很。嘿,臉皮有夠厚。給他生在古代豪門,豈非強取豪奪之豬頭一枚?

小愷弟唸小一時,第一回考試有個考題:「你最喜歡上什麼課?」擺明就是要送分嘛。這小子想也不想就填「下課」,結果當然錯啦。他不敢向老師申訴,回家向媽媽抱怨:「我本來就最喜歡下課啊,為什麼不行?」堅決認為自己沒錯。可笑壞他娘啦。(其實,這部分的確可以討論)

有回我姊夫出差,才剛出門,他兒子已在浴室搞鬼... 好奇的他把一張蠟筆畫的圖揉成一團,塞到蓮蓬頭裡,想看看噴出來的水會不會是彩色的。大姊一看,簡直當場昏倒。

有次在娘家,他一反常態,自己在和室安安靜靜玩耍。大夥兒開心說:「他長大了,懂事囉。」不一會兒,和室卻傳來一陣尖叫與狂笑,嚇壞眾人。原來,妹妹看到小愷弟拿藍色奇異筆把整張竹蓆圖成藍色,讓人好氣又好笑。他可得意呢。

大姊說,昨天他爸脫了上衣坐在客廳看電視,一邊喝著冰涼的黑麥汁。瓶外的冰水滴到他肚子上,形成水珠。一旁玩耍的愷弟,抬頭一看到水珠就大喊:「爸爸脂肪好多哦!」大姊覺得奇怪,問他怎麼看得出來。他指著他爹的肚子說:「妳看!油都跑出來了!」弄得我姊夫哭笑不得。

小鬼酷愛的嗜好之一,就是嘲笑、作弄、欺侮他親爹,有機會絕不放過,自然也抖出不少「醜事」。

有次小愷弟說:「我把拔睡覺會學豬叫。」聽得我們一愣一愣,不懂咧。他馬上模仿起來:「吼─呼,吼─呼」,搞了半天,就打鼾嘛,居然說得如此不堪。忠厚老實的姊夫拿這寶貝兒子可是一點沒皮條,完全不敵。

每次到我二姊家,愷弟最喜歡跟黃金獵犬「寶寶」玩耍。小愷弟瘦瘦小小,體型體重根本差寶寶一截,人小狗大,玩成一團十分逗趣。

有回他學我二姊從後面突然抱住寶寶,寶寶大吃一驚,猛然回頭大聲「旺!」他,小愷弟嚇壞了,馬上躲到沙發大哭,一邊指著寶寶痛罵:「寶寶你最壞了!叔叔再也不跟你玩了!」(寶寶是亦寶的兒子,所以得叫愷弟叔叔)

哎呀,人家寶寶根本是乖乖狗兒,給你這阿里不搭無厘頭的叔叔搞得七葷八素,沒給你記仇就不錯了,還放話?太賣乖了吧。

我二姊說,每回愷弟住他家,這「一孩一狗」總要吵上幾回。但我們明眼人心知肚明,這小孩兒把戲太多,讓人為寶寶感到無趣,有這等不識相的叔叔。

住二姊家時,他非睡人家夫妻臥房地板不可,燈都關了,他一張嘴還碎碎唸個不停。有天二姊夫終於凍未條,跟他說:「愷愷,已經很晚了,可不可以不要講話了?」

有次他和哥哥睡和室,哥哥靜下來準備睡覺,小傢伙還是不安份玩個不停。最後,亦寶無奈地說:「愷愷,現在11點了,不要再跳了好嗎?」哥哥求饒啦。

真格「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個門」。全家同著此道。

我們覺得奇怪,大姊和姊夫都不皮,口條也不特別溜,那小愷弟是投錯胎麼?後來一想,哎,就隔代遺傳嘛,ㄐ一ㄥ到外婆啦。

我這孩子氣的媽媽,六十多歲了,光活蹦亂跳就夠驚人,還調皮得不得了。

就拿那天回娘家來說吧。一進門,媽媽就招呼我們吃午餐。小熊和我開心地看著滿桌豐富佳餚,打算大快朵頤之際,只見媽媽從冰箱拿出一盒「香蕉蛋糕」問我們要不要吃,還不停吹噓蛋糕多好吃、香焦多棒多健康。哇,有人這樣跟自己辛苦作的菜打對台?扯自己後腿也不要這樣嘛。

後來才知,她壓根兒沒吃那香蕉蛋糕呢,就一張嘴胡蕊蕊。

這時,大妹也來湊熱鬧參她一本:(以下是小妹的「實況報導〉

有天媽媽做好了一碗公的湯泡飯,正要吃的時候,看到小妹,就跟她說:「這很大一碗我吃不下耶,幫忙吃點吧!」小妹說:「好啊!」媽媽就裝了一小碗給自己吃,大碗就給小妹嚕。

結果~~~小妹乖乖的吃著湯泡飯(媽媽的小碗很快就吃完了)~~~媽媽說:「我突然想吃水餃耶!」就自己跑去煮水餃吃嚕!吃的時候還一直說:「水餃真好吃!」還嘻嘻嘻嘻......。吃到想吃的東西真是特別的好吃啊。

如果媽媽有什麼「常態」,就是她的反覆無常變幻莫測了,教人捉摸不定。雖然當她女兒幾十年了,還是時常驚喜不斷哦~

哇.....後來看到小妹鼻樑中有疤痕。一問之下,才知前幾天她跟媽媽在廚房忙,媽媽煎魚,她在一旁切菜。不料,一炮熱油向她射來,打中鼻樑。我們一聽,心疼極了,那多痛啊!小妹說起碼200多度呢。小妹講著講著,說道媽媽嚇壞了,要她趕緊去看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哇哩咧,小妹當場傻眼,啼笑皆非。我們笑成一團。媽媽有點兒呆氣哦。

媽媽在一旁笑咪咪聽我們聊她的糗事,一點不以為忤,還說:「你看,這油很厲害,剛好噴在鼻子中間,用槍打都沒那麼準!」大夥兒笑聲再度爆破。厚,真是夠了,娘,我投降。您不是心疼極了,還當笑話看?媽媽辯解:「本來就是啊,萬一打到眼睛不就瞎了?」嗯,有道理啦,但那個「比喻」實在有點兒... no three no four 哩。

有天在電話裡聊到「輔大」。媽媽不懂:「什麼是輔大?」我說,就輔仁大學,很有名啊。她硬說:「輔大誰聽得懂?要講就講輔仁大學。像妳講台大、政大我就懂,什麼輔大嘛!害我以為是『福大冰淇淋』那個福大。」ㄟ,自己常識不足,可以這樣亂抝喔?

當年「莉莉與小鄭」新聞正紅之際,我打趣問亦寶:「以後你會不會想娶年紀比你大很多的女生?」他說:「才不要!那跟阿媽一樣。」反應極快的媽媽聽了,不分青紅皂白板起臉逼問:「阿媽有什麼不好?」嚇得亦寶一時呆若木雞,完全反應不過來。卻笑翻我們一票人。雞同鴨講嘛,何苦為難小孫子?

媽媽是很可愛,就是「政治觀點」偏激得令人不敢恭維,和她聊政治十分頭痛。但不能怪她,她這把年紀這款硬思想,拿她有啥辦法?以前我會和她吵得不可開交,現在學乖了,只要她一開罵,我就說:「我沒看新聞呀,妳講什麼我都不知道。」哎,一皮天下無難事。

第二個策略就是「盲目附和」,她說什麼我必:「對嘛!」、「是呀!」狗腿一番。她開心就好,我都沒意見。

夠阿Q吧,但我不管。比起來,那些政客算什麼?值得我花力氣?我理他才怪。還是自己媽媽重要多了。畢竟,我書讀得不多,孰輕孰重還分得清。

大姊還想不開,三不五時和媽媽對槓,媽媽會氣得向所有家人抱怨。她跟我說:「大信就是腦筋轉不過來,跟她講什麼都不通。(我看,您比較難溝通哩)她腦子開過刀,真的有問題。(是嗎?我怎看不出?)這麼番,以後都不跟她講了。(那可謝天謝地。別沒事找事就好)」

我問她:「老爹怎麼說?」她可開心哪,語中帶蜜嗲聲說:「老爹當然挺我囉!」是哦,那可美極。夫妻同心,其力斷金啊!

媽媽可一點不承認自己「番」,還自詡:「我是我們兄弟姊妹裡最乖的。」此話倒也不假,內情之轟轟烈烈,可見一斑。

媽媽就像「絕不認輸的番小孩」,像小愷弟一樣,要人認同要人疼。反正她一輩子就這樣,永遠長不大啦,也就是這樣,才顯得寶氣十足又討人喜歡。

媽媽不但頑皮搞笑,講起話來更是喜感十足,連悲慘事都可以講得妙趣橫生。

幾年前,大姊腦瘤開刀,主要就是媽媽在照顧。勞心勞力的她可累癱了。手術時,她一人孤伶伶守在門外,一看到病床推出來,立刻衝上前去,心疼問道:「大信!阿妳會不會痛?我在外面這裡緊張得要命。妳沒事就好...」嘩啦嘩啦一陣後,床上病人用微弱的聲音問道:「妳是誰?我怎麼不認識妳?」媽媽大吃一驚,以為大姊一開過刀就變成呆瓜,連自己媽媽都不認得,緊張地說:「我是媽媽啊,妳怎麼不認得啊?」病人堅持:「妳不是我媽媽啦!」一陣難過心酸後,媽媽才揉揉眼睛看個仔細...

原來,那不是大姊!哇,真是超丟臉哪,還跟人家「魯」半天。想來那位小姐實在太無辜可憐,剛開完刀,精神身體都很虛弱,居然倒楣遇上這位眼花吵鬧之歐巴桑...... 拍謝極了 ...

媽媽每講這段糗事,聞著必瘋狂大笑,她自己還邊講邊笑出眼淚。每講一次就笑一次,寶得很。

幸運的是,這對「番祖番孫」還沒有同時起番的記錄,不然... 咳咳咳... 我們普通人可承受不起。話說回來,這組「頑皮祖孫」為我們家帶來了無限歡樂,只要有他們在場,家裡必定熱熱鬧鬧笑語不斷,其快樂無比。

事實上,他們的逸趣妙聞還一拖拉庫,一時想不起太多,有機會再寫。

幾年前開始有人說我「搞笑」,咳,我可不敢冒此美名。家有兩位「搞笑天兵」,我遠遠比不上,甘拜下風。

這篇,獻給我可愛的家人。



Jul 29, 2008

從文化差異到芬蘭的高自殺率


這兩天鳳凰颱風來襲,狂風驟雨吵鬧了一整夜、一整日,終於,可怕不死鳥呼嘯而去,還我們安靜了。

最近在讀一本很有意思的書:【笛卡爾的Baby】(Descartes' Baby)──副標是「從兒童發展學解讀人性奧秘」(How the science of child development explains what makes us human)。

作者為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Paul Bloom

顧名思義,這是心理學家拿哲學家的架構來談人性,而且從「人之初」談起,讓我們了解,我們如何成為今日的「我」。那麼,笛卡爾有何精彩架構?當然是「心物二元論」囉。這是許多非主修哲學的人(如我)都懂的常識。所謂心物二元,指的就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兩個層面,各自獨立存在。笛卡爾就是用這種二元觀點看待世界。作者說明,這種觀點是種「本能」,襁褓中的小baby就會了。

Bloom 教授以物質世界、社會世界、精神世界等不同面象來說明人的「心智」形成模式,用哲學家觀點來看人類的心智發展。

書中提出一個觀點,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就是「道德相對主義」(moral relativism)。Bloom 教授寫道:

「它並非現代新思想。兩千五百多年前,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便曾記述,波斯王大流士問一些希臘人,要付他們多少錢,才能要他們吃父親的屍首。希臘人聽了很震驚,答道任何價錢都不可能。然後大流士在這些希臘人面前,問某個會吃父母屍身的印度部落的人,要多少代價才能讓他們火化父母。印度人嚇壞了。希羅多德接著說,任何譏笑其他文化的人,『根本是瘋子』。」
a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希羅多德的雕像。


道德觀的最大特色,就是「具普世價值,一體適用」,譬如某種行為是錯的,那麼對任何人而言應該都是錯的。

希臘與印度人的驚駭,我們稱之為「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也就是人類面對不同文化時會感到驚訝、不安、困惑,甚至厭惡,因為這個文化的偏好、習俗、信仰、價值觀和他習慣的那一套「不同」。在道德判斷上,通常自己的文化會獲得壓倒性勝利,因為「適應性」(adjustability)是動物本能,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傾向習慣與認同自己所處的文化環境與熟悉的一切。

這時,希臘人如果和印度人爭執誰對誰錯誰好誰壞,完全沒有意義。換句話說,沒有一種道德體系在客觀上優於另一體系。如果說某個文化凌駕其他文化,就像說某種語言比其他語言優美,「一樣沙文主義(註)和好笑」,而且庸俗、粗暴。

我想起學生時代,有些老師說:「台灣人很不懂禮貌,老愛問人家結婚沒、有沒有男女朋友、幾個小孩、一個月賺多少錢。如果在美國,一定遭白眼,貽笑大方。很丟臉呢!」期期以本地人習慣為不可,也讓我們這些小土包一個個低下頭,以身為台灣人自慚形穢,深以本國文化為恥。

多麼悲哀!

等我見識多了,自己留學,也在不同國度待過,終於清楚明白這是「偏頗、狹隘、缺乏民族自信、自我矮化」的錯誤觀點。原來,希羅多德(Herodotus

)早便對此嗤之以鼻。無可奈何,我只能苦笑一番自我解嘲... 可惜我的老師不知這段歷史,也不讀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es )啊。

極端的愛國主義(jingoism)或自大狹隘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都是人類的發明與幻想,根本不切實際。事實是,世界上沒有兩個文化完全相同,就拿美國與中國來比較,有「根本上的不同」──他們重視個人,我們重視家族、團體;他們自我,我們合群;他們自信誇張,我們謙沖為懷;他們重隱私,我們一家親;他們爽快直率,我們城府甚深;他們淡漠,我們有人味兒...

總而言之,那個國家、那種民族性、那樣「個人主義」盛行的地方,如果你巴著人家問他的感情著落,的確失禮。但台灣既不是美國,又不是美國附庸國殖民地,我們巴著人家文化作啥?用刀叉真的比用筷子高明嗎?

別誤會,我們的文化當然不完美,可能還坑坑疤疤。李鴻章出使「倭國」,在人家名貴地毯啐出那口濃痰,讓同文化的華人共揹了許久的黑鍋。但那真的算「文化」?充其量不過「壞習慣」罷了,而且某些人才有。至少本人不認同,也從未隨地吐痰。(這裡談的是「文化」,自然形成之現象;而非政治上之「中國與台灣」,純粹人為造作。若強將兩者混為一談,指鹿為馬,本人不予負責。)

其他國家呢?

日本人吃湯麵非吃得唏哩呼嚕不可,吃得越大聲表示越好吃。如果你發出的聲音太小,廚師還會以為你嫌棄他的手藝。


印度人吃東西一定用手抓,問現代印度人原因,他八成答:「這樣比較好吃啊!」關於由來,一說是對上天恩賜的感激與禮贊,並可以提升靈性。

西班牙人過去每天午休三小時,快活得很。不把競爭力放在眼裡。

英國菜是有名的難吃,有人說:「他們把時間都花在園藝上了。」這有道理。我住過 Oxford,整個小城的確像座美麗的大花園。

美國的女生國中開始就化濃妝上學。而學生下課馬上一哄而散,除非有事,不然完全不理會老師。


我一位美國女朋友告訴我,美國社會中「成功的壓力」非常大,她受不了,於是「逃」到台灣來。什麼壓力呢?就是男人要賺很多錢,女人要窈窕漂亮,不然會被人瞧不起。

簡單說,不同文化產生不同面貌。如果我們身處某個文化,一定耳濡目染,覺得自己這一套才對。所以,請發揮同理心,對他國文化,不必鄙視,也無須崇拜。只要了解,所有文化都是人性表現,用平等心(equanimity)對待即可。

有門有趣學問「動力學」(kinetics),經過研究發現,一地的人不但生活習慣、語言腔調、動作舉止都相似,連長相、表情都很接近。所以,有些人長得和他養的寵物很像,很多感情要好的老夫老妻面貌極相似。這些發現更強而有力說明,我們都無可避免受到環境的制約。但我們要有足夠的自省與獨立思考能力,才不致淹沒在大醬缸或偏見濁流中。

譬如,現在美國是世界強權,霸氣十足,美國人到哪裡都自信、驕傲、高人一等,給人很不舒服的感覺。連臍帶相連的英國人都受不了,更別提其他國家的人了。

但還是有人懂得反省。兩個例子:

一個曾在印度旅行過一年的美國人直截了當的說:「我覺得我們才是不文明的那個。
我們這些自以為文明的國家,這些自以為文明的習慣(甚至還要帶著睥睨的眼光看待別人),每年要用掉1940萬噸的衛生紙,造成每年9720萬棵樹因此被砍伐。到底,誰才是文明的那一方?」

有位在台灣的美籍老師對美國的教育制度不敢恭維,甚至不假辭色:「如果你到美國唸了教育碩士、博士,回來後唯一好處是,把畢業證書漂漂亮亮裱起來,掛在牆壁上就是。」我不敢像他這麼武斷。但在美國唸書時曾到當地中學實習,我覺得這位老師說得不完全離譜。

總之,請不必「挾洋以自重」,言必稱:「美國歐洲如何如何」,非以歐美馬首是瞻,好像有了異國經驗便自我膨脹,回過頭來就全盤否定母國,我們就是低人一等,乾脆把人家那套「移植」過來。如此夸夸其談,完全不考慮文化背景、風土人情極大的差異。奇怪,這些人沒聽過「橘逾淮而為枳」嗎?

沒出過國的人,別被騙了,外國月亮真的沒比較圓。倒是下回看到有人拿洋人文化打壓自己文化,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咱們學「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直接把他當「瘋子」便罷。

講到這裡來轉個不大的彎兒。

前陣子我收到一封 email,標題為「看看高水準的國家:波羅的海貴婦:瑞典 & 灰姑娘傳奇:芬蘭」。我一向對北歐國家印象極好,覺得他們極有活力又富創意,胸襟又特別開闊。果然,一看之下,哇,水準真的超高,看得我目瞪口呆欣羨不已:

瑞典人啊,早上9:00上班、10:30休息、午餐兩小時、3:00下午茶時間,看來輕鬆懶散,但全球競爭力在前五名。他們發明拉鍊、炸藥、利樂包、滑鼠,還有諾貝爾獎,他們自己有32位得獎人。瑞典人創造風靡全球的 Erricson 手機、Volvo 汽車、Ikea 連鎖傢俱,擁有ABBA 合唱團、氣質美女大明星 Ingrid Bergman
;而且,這個國家沒人挨餓、政治透明清廉、人民儉樸自守;賦稅全球最高,社會福利也最好。

哎,人間福報!但我未必真的羨慕,因為他們看不懂金庸。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

至於芬蘭,還真有點詭異...

全國只有525萬人口,在40年前還很貧窮,今日卻成了全球最有競爭力的國家。他們發明耶誕老人、Nokia 手機、 Linux 分享軟體,國民酷愛閱讀,創新能力極強。生活方面,有務實哲學(Smart Philosophy)、福利制度(Smart System)、聰明投資(Smart Future)讓芬蘭成為幸福的國度。

但是下面這段,教我大吃一驚:「芬蘭在歐洲人心目中的形象為酒鬼。這裡壯年自殺率高達30%(註)。」

怪透了吧?既然很幸福,自殺率怎會如此誇張之高?真是超怪異的因果關係。對「精神醫學」頗有認識的我百思不解。

不久後,有本書的作者引起我的興趣,她是旅居芬蘭的台灣籍媽媽,對芬蘭的教育制度有深入的研究與觀察,寫成這本頗受好評的書,獲得許多名人推薦,她的 blog 也十分火紅。我讀了幾段她的文字,覺得她很細心,對芬蘭十分了解,而且評價很高:

從芬蘭這幾年來,中學生的教育評比一直被「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ECD) 鑑定為首屈一指,... 我總是喜歡抽時間去當孩子上各類校內、外課程的「旁觀者」,從中慢慢思索、體會不同文化與教育模式所產生的不同學習樂趣與效果... 「先見林再來看樹」,能讓孩子在逐漸多元化看到事物全貌的時程中,點燃他們學習下去的興趣,讓他們成為有心持續再學之際,師長們再將「樹」一一整理後再進行深入教學。同樣的道理,不是也可用在語言、運動、藝術、生活技能的各種學習上嗎?芬蘭的孩子們,似乎就是這樣子均衡、普遍的學會了好多東西!

北歐五國,除挪威在最近台灣熱門話題的世界「國家快樂力」(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研究評比中佔第十七名外,其他北歐四國都在前五名!甚至於人口不到 30 萬的冰島都能名列第三名,而北國芬蘭和瑞典都併列第五名!我想這些已經大半在北極圈裡、深受酷寒和日照不足所苦的國家,其人民的學習、成長與生活、工作等等,必定還是有其迷人之處,和讓人平實自得活下去的風情!

她的態度很正確,只是觀察、報導,沒有認為芬蘭教育一定比台灣好,儘管她對芬蘭教育制度多所肯定。


我覺得她是詢問的好對象,背景知識、觀察分析能力俱足。因此我在 7 月 21 日上她 blog 留言:

妳好!先恭賀妳新書成功!相信大家都很欣賞妳的細膩而敏銳的觀察。

在此有個問題請教,因為我在習醫,對「精神醫學」特別有興趣,因此有份資料引發我莫大的好奇心。內容如下: 「芬蘭的基礎教育與社會福利都極為成功,國內快樂人口比例非常高,但壯年人口的自殺率為30%。」

這是極為怪異的「因果關係」。有人從日光照射時間過短來解釋,但我覺得光這個理由不夠充分。我好奇的是,如果芬蘭教育這麼成功,除了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外,為何沒有給他們帶來「快樂的一生」,導致有如此駭人的高自殺率。

這個問題讓我百思不解。 不知身在芬蘭能夠近距離觀察的妳能否為我解惑?很謝謝妳!

但是到今天,九天過去了,杳無回音。我偶爾上她 blog 查看,發現她有回應在我之後的留言,但是對我相應不理。其間我擔心自己是否文字不禮貌不友善,有「踢館」味道?於是我和很懂人情世故的小熊商量。他覺得我用字有禮貌又恰當。

等不到答案的我,只能胡猜亂想了:她心虛?無法把這因果連起來?或連起來會很難看?器小易盈?問題超出她能力範圍?... 等想法填塞我大失所望的虛空。其實,她又不是心理醫師或精神科專家,我沒有期望得到專業的資料,但總是可以分享一些觀點吧?畢竟,「在地觀察」非常有價值。

「第一手」落空,我只好上網找「第二手資料」。

我古狗「芬蘭+自殺」,嘩啦啦,出現一萬多條。當然,我時間不多,只能擇要點閱,其中兩篇報導不錯,要點如下。

一是「大紀元」在 2003 年的新聞稿:

◎北歐國家「芬蘭」,民眾的自殺率,高於歐盟國家平均自殺率的兩倍以上,報導說,讓芬蘭民眾產生自殺念頭的,可能是長年陰冷的天氣所帶來的憂鬱、悲傷,以及冷漠。

◎芬蘭衛生官員指出,「沮喪」以及「酗酒」,似乎是造成民眾自殺的主要原因;有民眾則指出,芬蘭的生活長年寒冷,而且在冬季,晝短夜長,在長夜漫漫的環境下,更讓人容易尋短。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卻顯示,芬蘭的鄰國「瑞典」,同樣也經歷漫長而黑暗的冬季,自殺率卻只有芬蘭的一半。

◎芬蘭的「公共衛生機構」在經過了10年的情緒健康調查之後,所得出的結論是:芬蘭的高自殺率,也許和愛喝酒有關。

二是華翼網新聞中心
在 2007 年的報導:(原文在此

◎因自殺人口於最近15年大跌40%,自殺率向來居全球首位的北歐國家芬蘭,終於得以洗刷“自殺國家”醜名。

◎據統計,現今芬蘭每年自殺率為十萬分之十八,相當於法國和奧地利。不過在1990年,芬蘭自殺率高達十萬分之三十。

◎不過年齡介於二十歲至三十四歲的男子,如今仍是自殺高風險群。

◎典型的芬蘭自殺者,通常是四十多歲的離婚失業男子,有酗酒習慣,健康狀況欠佳。


這四年當中,芬蘭的自殺率的確下降,而自殺的原因有沮喪、酗酒等,和其他國家並無二致。但是,沮喪、酗酒除了為「因」,也是「果」。孰令致之?是我想深入研究探討的課題。

但第二篇中有令人震驚的字眼,「年齡介於二十歲至三十四歲的男子,如今仍是自殺高風險群。」

一個社會中,如果有這麼多「青壯人口」是自殺高風險群,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這些年輕人如果不是學生,就是社會新鮮人,居然如此不快樂,除了基因、風土,豈不和學校教育有極大的關聯?如果芬蘭教育這麼成功,二十歲的年輕人怎會不快樂到會選擇自殺?

此外,我也找到《天下雜誌》385期,詳讀有關芬蘭的報導。與自殺有關的因素,果然不出沮喪、酗酒、日光短,但多了一項「悲觀」。

◎和法國、德國相比,芬蘭失業問題不算嚴重;只是,芬蘭人對失業的恐懼感最深。

◎有13%的芬蘭人強烈認為自己在未來六個月會失業,比率高過許多國家,可算是歐盟裡面悲觀的一族。(p.163)

換言之,芬蘭人民,「既悲觀,又幸福」?看似詭異矛盾,但這只是過度倚賴統計數字的結果罷了。這點我想通了。借 Seligman 教授的話,這種幸福,不是「真實的幸福」。

悲觀,「極不快樂」的一種心態,和憂鬱症緊密相關。我在真實的快樂一文中介紹過憂鬱症的成因,包括基因、體內化學物質、教養、環境、個人際遇(專家列出的)。而正向心理學創始者 Martin Seligman 教授也在「真實的快樂」一書中指出:「過低的自我價值觀、自我浸淫、過度的個人主義、過度的仰賴暫時的快樂與便捷生活,都是導致憂鬱的因素。」

所以只要問:「芬蘭人為何這麼不快樂?」就好了。

我想起柯南道爾爵士,他藉福爾摩斯之口道出推理的「黃金規則」(Golden Rule):「當你把不可能的除去,剩下來的,不管有『多不可能』,都是事實。」於是我來扮演一下偵探。

由「基因、體內化學物質、教養、環境、個人際遇」看來,唯一是人為可以操控、變動性最大,就是「教養」。而教養又與 Seligman 教授提出的憂鬱因素密切相關。其他因素,不是不重要,而是我沒能力探索,只好先擱一旁。

我來試著抓一個可能「兇手」給各位瞧瞧。天下的報導裡,有段讓人印象深刻的文字:

「總統府斜對面,是攤販雲集的赫爾辛基市場。大白天,又是賣魚,又是賣花,一派熱鬧。總統哈洛寧的貴賓得忍著腥臭味,入府晉見這位芬蘭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外交部顧及國家顏面,曾經柔性勸離攤販;攤販反問,在這裡做生意礙著誰了?要搬,總統府搬。

在芬蘭,天大、地大、民大;官?不大。」(p.129)

這個情況,可以由兩種觀點視之。

一是「天下觀點」:在芬蘭,非常重視「平等」。而官員就是公僕,你為人民服務,人民還聽你的嗎?這點我十分贊成。中國為奴性思想荼毒太久,讓人民在官員面前硬是矮了一截。主人面對僕人,又是崇拜、又是敬仰、又是傾倒,真是誇張。

二是「心理觀點」:人民就算不把總統、官員放在眼裡,好歹要有「國家意識」、「群體觀念」啊!畢竟,來者是客,不看僧面也看佛面,給國賓一點尊重、一些禮遇,給國家保留點面子,對大家都好,不是嗎?這點正符合 Seligman 教授點出的「自我浸淫、過度的個人主義」,看來是芬蘭人不快樂的原因之一。

前面提到,人非常容易為所處環境制約。這個環境,指的不是「日照少」之類的天然環境,而是「整體社會文化」。而「教育」,包括家庭、學校與社會,正是文化的基礎。如此過度之個人主義,告訴我們什麼呢?

有意思的是,同樣是天下雜誌,在386期對瑞典有段報導和芬蘭「民大」形成對比,相映成趣:

「瑞典潛意識裡深受楊特律法(Jante Law)束縛,像是一種無形的規範,瑞典幾乎人人會背: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好、比別人聰明、比別人重要、比別人知道得多。」(p.174)

我強烈懷疑,芬蘭的教育,除了學科教得好之外,是否有嚴重缺陷,而這位作者卻沒看出來?因為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不容易看出細微問題,也缺乏全盤解構能力。小熊和我都曾在大學教書,對教育問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上網多看她幾篇文章後,我們決定,不再向她請教,因為我們和她著重的面向大相逕庭。

剛才和大姊聊起不快樂的芬蘭,也談到「最快樂的國度」──不丹。不丹在快樂榜上排名第八,應該是最快樂的窮國了,全國有97%的人感覺快樂,但年收入只有1400美元吧。我提出:「他們這麼快樂可能是因為懂得不多,就跟小孩子一樣,很容易滿足,所以很快樂。」然後我又談到芬蘭很可惜,這個國家的人民多愛看書啊,閱讀率是全世界最高的。

大姊抓到第二個可能兇手:「愛看書的人才不快樂呢,像我以前一樣。」

我大感不解。她說:「愛看書的人自然懂的東西多啊。有學問的人自視高,容易瞧不起別人。」我一聽,咦,有道理呢,問她怎麼聯想到。原來是我提到不丹的人「懂得不多」,讓她靈機一動,得到這個推論。

這也讓我想起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自序中講過類似的話:「我的思想並不怎樣深刻,讀過的書也不怎樣廣博。一個人所讀的書太多,便不辨孰是孰非了。」

幽默大師如是言,還真發人深省...

當然,我可以馬上舉出幾百個愛看書又快樂的人,反駁這個理論。相對的,大姊也信手拈來一些愛看書的名人,不是抑鬱以終,就是自殺或精神失常:尼采、海明威、張愛玲、三島由紀夫等。還有很多。我也想起中國文壇奇葩顧城,用驚嘆號結束短暫而瑰麗的一生,徒留給後人恐怖的映像。

愛看書,未必不快樂。但在充實知識的同時,也要提升個人修養,才不致落入狂、傲、瘋、癲之末流。即孔老夫子所言:「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讀書人的理想境界。我猜測芬蘭是落入「文勝於質則史」失衡的情況了。孟子也在與齊宣王對談時,揭櫫他的政治理想:「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政治不清明,則有「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之慨嘆。對聖人如此恢宏浩然的願景與悲天憫人的胸懷,南懷瑾先生在【孟子旁通】有這樣的引申:

「經濟不斷的發展,社會福利等措施也不停地擴展,大家都汲汲於全人類的『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結果如何呢?問題似乎並不單純,也不樂觀。因為還有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有待處理,在心靈的修養,達到相當的程度,精神、物質兩方面都滿足了,人類才有安定的可能。不然,仍會造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的痛苦」。

但我必須一再強調說明:我還不是醫生或專業人,以上論述,純屬推理,沒有確切證據。我想,以後有機會,再到芬蘭訪問相關人士,進行研究罷。

事實上,不光芬蘭,憂鬱已是全球共有的嚴重問題。原因呢,各有不同。譬如「福利太好」與「福利太差」可並列在名單上。在此,我從「文化差異」的觀點來看高自殺率,算是一個嚐試。「找出自殺原因」才是真正教我感興趣的部分。

題外話,這是我第三次寫信給書籍作者。

第一次是著名文法書「Practical English Usage」作者 Michael Swan,英國人。由於當年 internet 還不流行,我只能用 paper and pen 寫信向他請教。很快地,他親筆回覆的信件來了,讓我很感動。而我去函中,多是挑戰與質疑。

另一位是我常提到的美國心理學大師 Martin Seligman。讀了他的【真實的快樂】後,大為折服,因此寫 email 感謝他,並簡單描述我個人的理想與志業。第二天就收到他客氣溫暖的回函,讓我感受到他的真摯與誠懇。

(註)沙文主義(chauvinism):盲目、傲慢、自己為是的偏激。嚴重的話,就成了 jingoism。

(註)這份資料出自《天下雜誌》385期。但壯年人口自殺率遭雜誌誤植,不是30%,而是0.03%,為歐盟國家的兩倍。另外這個國家的失業率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