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1, 2018

不要煩惱解決不了的問題

有一個人, 擔心天會崩下來, 又擔心地會陷下去, 憂心到廢寢忘食, 鎮日惴惴不安。後來他接受一位明理人的說法, 念頭一轉, 馬上停止煩惱。這就是春秋時期思想家列子所寫的寓言「杞人憂天」。那麼現代人或「今之杞人」煩惱些什麼呢? 大者如地球暖化效應、物種急速滅絕, 小者像該穿什麼出門、為何他已讀不回? 許多人早過了「少年維特」的年紀, 還是煩惱不斷, 心有千千結, 甚至把擔心、煩惱當成習慣, 沒有幾件事掛心來干擾自己, 似乎日子過得不踏實。

日本僧侶枡野俊明有部著作, 《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 明確告訴我們, 把寶貴的時間用來煩惱, 十分可惜。事實上, 我們連自己的身體都控制不了, 諸如心跳速率、內分泌, 更沒必要妄想控制超出我們能力範圍的事情, 就像我們無法要求時鐘走快或走慢一顆樹要結幾顆蘋果。 如果非要煩惱, 不僅沒有好處, 也給他人帶來壓力。此外, 浪費時間、精神、氣力, 在潛意識埋下積鬱種子, 傷害身體與心理健康, 同時也不利人際關係。理想的做法是, 能夠處理的問題, 著手思考解決, 如果無能為力, 那就放下, 不再煩惱。古人說: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確實有道理, 不過僅只關注問題和關注問題的解決辦法, 兩者完全不同, 帶來的結果自然迥異。

佛家《六祖壇經》有言: 「煩惱即菩提。」意思是, 同樣一件事, 為它產生感受, 如喜怒哀樂, 那就是煩惱。若能不執著、不計較、不起習性反應, 就是菩提, 亦即智慧。正如《態度決定一切》(Attitude is everything) 作者凱斯‧哈瑞爾 (Keith Harrell) 在書中所描述, 飛機誤點兩個半小時, 你可以跟航空公司主管大吵理論, 然後氣呼呼繼續等, 或者利用機會吃點美食、看本好書、打電話給祖母問好、跟旁邊的旅客聊聊, 很多令人愉悅的事可以做。平心而論, 大發雷霆或憂心忡忡能夠讓飛機提早起飛嗎? 如何回應生命中各種事件, 端看你如何選擇。如同之前的論述, 我們不能選擇處境,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心態和情緒。有個豁達的思考: 「除了生死, 都是小事。」不是嗎?

人生短短數十載, 我們得好好把握, 同時謹慎運用注意力和心態選擇。正如這個美好定義: 「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 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它是用來愉快的過生活。」

Sep 16, 2018

君子役物, 小人役於物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出現了一位主張「性惡論」的思想家: 荀子。通透人性的他寫下千古名言: 「君子役物, 小人役於物。」西方哲人梭羅的想法和荀子若合符節, 他認為不必要的物質都是負擔, 甚至直言: 「家具越多越貧窮」, 更悲嘆人類成了土地、犁田動物、財產的奴隸。人類依賴物質來獲得心靈的滿足, 古已有之, 於今尤烈。由主從角度觀之, 很多人被物質操控, 欲壑難填.  進而引發各種心理症狀與疾病。

有首暢銷曲: 「鑽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 讓許多人奉為圭臬, 以擁有鑽石等珍奇珠寶為榮耀或目標。姑且不論有人為了開採鑽石礦喪失寶貴的生命, 究其實, 鑽石不過是碳原子排列組合, 漂不漂亮各人自由心證。有些人未必喜歡鑽石, 但是沒有網路就痛苦不堪, 誇張形容: 「斷線簡直就像活在地獄中。」我們都可以想想, 自己的生活到底被哪些東西操控了呢? 有沒有成癮症狀, 或是情緒隨之起伏動盪? 果真如此, 最好還是釋放自己, 做自己的主人。

除了物質, 思想也可以奴役我們。有個故事: 「五隻猴子關在籠子裡, 籠內有個梯子, 梯子上方有個噴水管, 再上去有串香蕉。一隻猴子想去拿香蕉, 結果害大家被水噴濕, 這隻惹禍的猴子被痛揍一頓。過了很久才有另隻猴子嚐試, 又害大家被水噴, 當然他又被痛揍。後來一隻猴子出去, 換新的進來, 這隻新來的猴子當然想拿香蕉, 自然又被海扁。到最後籠子裡全是新猴子, 但是都不敢去拿香蕉, 也不知道為何不能去拿。」許多社會習俗與偏見都是如此形成的。有句話很有道理: 「沒有經過反思的傳統, 都是迷信。」假如我們相信一些以訛傳訛、荒謬可笑的偏見或迷信, 成為思想的奴隸, 不是很可惜嗎? 或者, 因為某種念頭或經驗難以釋懷, 沉浸在負面情緒當中, 讓自己損失體驗美好生活的時間, 就「機會成本」而言絕對得不償失。

匈牙利心理學大師契克森米哈賴 (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在《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一書中明言 : 「心理外化(Externalization)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自己越來越受外部因素的影響,日益將外部因素作為心理傾向的參照標準,賦予外部越來越多的權力和價值,以至犧牲了我們內心的參考點,也就是我們的核心信仰與情感。」譬如, 拿模特兒的身材來審核自己, 或者和親友鄰居比較誰的收入更高房子更大, 如此盲目攀比顯示人們缺乏自信與中心思想, 完全沒有必要。沒有哪兩片葉子長得一模一樣, 也從來沒有哪一朵花要模仿另一朵花的美, 同樣的,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有其獨一無二的外在與內心, 以及個人的經歷、體驗, 足以讓每個人昂揚於世。

英文有句話: “Everyone has a price.” (「每人都有一個可以收買的價格。」) 有人主張自己無價, 有人認為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標價」。無論如何, 不要讓自己太廉價, 看看自由的心靈與意志能把我們帶到多高、多遠的境地。


Aug 18, 2018

排除負面情緒

自從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揭開了「潛意識」的神秘面紗, 一個世紀以, 科學家對這個心理機制已經有豐碩的研究與探討。簡而言之, 相較於「意識」, 潛意識有下列特點: 演化上屬於古老系統、直覺、反應迅速、生存本能、關注負面事項、無法操控有意思的是, 潛意識會影響意識, 反之亦然, 意識也能夠影響潛意識。差別在於, 潛意識運作上快速許多, 多居主導地位。兩者若意見不同相互干擾, 讓人感覺不舒服, 甚至痛苦萬分。

基於這些事實, 我們可以利用「能夠控制」的意識來排除負面情緒。所謂「排除」, 並非「逃避」或者「壓抑」負面情緒, 那樣只會讓潛意識不堪負荷。這個方法的理論基礎是: 情緒是我們選擇的結果。因此, 永遠選擇正向情緒, 負面情緒便消弭於無形。

怎麼做呢? 幾點建議。

一、訓練潛意識: 明確告訴自己, 用正向情緒面對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如果負面感受出現, 隨它去, 不必懊惱, 但是提醒自己, 下次用不同方式反應。另外, 培養慈悲、感恩的心態、靜與冥想, 都能夠讓潛意識更寬容、更自在。

二、管理注意力: 罹癌的科學作家加拉格爾 (Winifred Gallagher) 雖然經歷痛苦的治療過程, 但是她選擇把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事物上, 如「電影、散步、每天傍晚固定的一杯美酒」, 結果她發現這段過程相當愉快。她寫道: 「管理注意力是優質生活的重要因素, 也是幾乎改善人生各類體驗的核心。」像她這樣忽略負面訊息盡情享受正面情境, 不但改變大腦的構造, 也重設了情緒開關。行為科學家杜蘭 (Paul Dolan) 更直言: 「你的幸福取決於你如何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你所關注的事情會驅動你的行為, 決定你的幸福。」

三、知足與惜福: 佛家有言: 「人身難得。」用科學解釋, 人之初的精子必須擊敗兩三億個對手, 才能成為受精卵, 極為難得的機會, 接下來每一次的細胞分裂都有基因突變的危機。每個人從出生前到童年、青少年、成年、老年, 身體都得面對無數次突變機會, 所以一個人能好好活著, 就是一項了不起的奇蹟。能不知足、不感恩嗎? 生活在地球上, 最重要的生存條件─陽光、空氣─供我們終身免費享用, 另外有許多人為我們服務, 提供乾凈的水、營養的食物、各種、安全的住所…… 太多了, 更別提科技突飛猛進帶來的便利與舒適想想, 我們一般人連一隻筆或一個杯子都做不出來。陳之藩先生說得好:「得之於人者太多, 出之於己者太少」, 能不珍惜如此豐饒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