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4, 2018

簡單生活

有一種新興行業, 市場廣大, 業務蒸蒸日上, 前景看好。什麼工作如此炙手可熱呢? 就是整理師(organizer)。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幫助客戶整理環境, 讓他們過得更輕鬆、更愉快。同樣興起的還有蔚為風潮的極簡生活主義(minimalism)與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暢銷書《斷捨離》。現代生活的便捷富裕, 表面似乎美好, 卻讓人身心疲憊、備感壓力。

事實上, 古今中外早有人歌頌、享受簡單生活。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湖濱散記》(Walden)作者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居住在湖邊的簡陋木屋, 只有床和書桌椅等簡單家具。他甚至說:「家具越多, 就越貧困。」他感慨: 「我們的生命都浪費在瑣碎事情上… 要簡化, … 再簡化。」科技巨擘賈伯斯(Steve Jobs)也是簡單生活實行者。除了簡潔俐落的服裝搭配外, 他在加州Woodside的客廳除了一個坐墊、一個立燈別無他物。他們生活所需不多, 精神卻極為豐富滿足, 印證了聖嚴師父所言:「我們想要的很多, 需要的很少。」此外, 山下英子也發現:「不僅周圍環境變得清爽,連帶也會改善我們的心靈層面,更奇妙的是『斷捨離』是個自動機制,只要一旦開始行動,這個過程就會不斷循環,從外在到內在,讓你整個人煥然一新。」說明了整理環境的意識主張擴及潛意識, 進而整理內心, 讓我們的內在如同外在環境一樣清爽平靜, 當然更能夠享受生活。

除了食衣住行之外, 簡單生活可以體現在各個層面, 如思想、慾望、言語、社交, 以及社群媒體的使用。老子在幾千年前就告誡我們要「見素抱樸, 少私寡慾」, 思想不要太複雜, 以免爾虞我詐, 使得生活混亂複雜。慾望太多, 除了養成貪心習性、增添煩惱,  更不容易知足常樂。言語方面, 老子說:「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孔子稱讚閔子騫「夫人不言, 言必有中。」, 言簡意賅, 一開口就講到重點。相反的是, 「言多必失, 多言耗氣」, 太不值得了。社交呢, 保留真正重要的, 避免「群居終日, 言不及義」無意義的聚會。有句話形容社群媒體重度依賴者:「他們假裝在社交骨子裡其實反社交。」意謂著沉溺於社群媒體傷害了真正的人際交往。而美國喬治城大學的電腦教授卡爾‧紐波(Cal Newport)直言 : 「不使用社群媒體讓我過得更好, 不但更快樂、更有耐力, 也使我的工作更為成功。」他認為社群媒體會使人的時間與注意力破碎零亂, 無法專心, 不利於前途與心理健康。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曾說:「簡單是睿智的極致表現。」(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 試著簡化生活吧, 好好享受生命的豐盈。
 

Jun 17, 2018

你的心態, 塑造了你的世界


請一百個人看同一部電影寫下觀後心得, 理應得到一百種結果同樣的, 我們感受的世界是何等樣貌, 也是個人獨特選擇的結果, 由每個人的心態所塑造。

外界的客觀存在, 究竟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如同王守仁先生所言: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我們可以決定如何感受接觸到的世界:   你怎麼看待, 就是什麼模樣。賣鞋的推銷員到了非洲, 有人覺得悲觀, 因為沒有人穿鞋;有人覺得機會大好, 因為沒人穿相同的狀, 不同的心態造成觀點迥異因此, 只要我們維持正面的心態, 這個世界無不美好。

有人會反駁, 身處艱困的環境, 哪能奢求平靜的心態? 還是可能。與佛洛伊德、阿德勒並列維也納三大心理學派的精神科醫師弗蘭克(Viktor E. Frankl, 曾經身陷納粹集中營, 過了三年慘絕人寰的生活。在痛苦的環境中, 他選擇勇敢面對生活挑戰, 一一克服困境, 並且構思出偉大學說及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 造就不朽人生。他在《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一書中:「人雖不能免於生物、心理或社會上各種條件限制, 但是面對這些限制, 人卻保有選擇的自由。」

生於1961年的蘿莉與喬治(Lori and George Schappell是頭部相連的連體嬰。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在《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如此描述:「他們很快樂, 不僅僅只是認命或知足, 更是喜悅、嬉鬧與樂觀。」頭部和另一個人永遠連在一起, 一般人不敢想像的夢靨, 他們卻甘之如飴。

 事實上, 人人都可以擁強大的意志力, 來形塑自己的心態我們的自由意志何駕馭心態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在《失樂園》(Paradise Lost藉由撒旦之口描繪得淋漓盡致:「人心自為其境, 此心境能夠將天堂視為地獄, 能將地獄視為天堂。」事實上,佛經《法華玄義》更早就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心能地獄,心能天堂。」一念之間, 如此而已。

對於所處的環境、遭遇的人事, 我們無法選擇, 但是對於自己的感受, 每個人都能控制與選擇。天堂或地獄? 由你自己決定 

Jun 14, 2018

停止抱怨, 你的世界更美好


讀到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 其中一個副標題是「會抱怨的女人, 身心更健康」。這篇文章義正辭嚴為女人叫屈, 大肆批評傳統的禮教與道德觀念中, 唯有忍氣吞聲、賢良淑德才是好女人。並舉某心理學家之言:「學會在沮喪時抱怨, 是對自己最有效的保護。」更進一步推崇一種「實用型抱怨」,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不滿傾瀉出來, 以此來解決問題、改變現狀。」文章認為抱怨是一種「有效釋放」, 有益身心健康。

果真如此嗎?

首先這篇文章犯了一個邏輯錯誤:以為抱怨的相反行為就是「壓抑怨氣」。把「不抱怨」認為是一聲不吭並且毫無作為。但事實並非如此。不抱怨的人可以思考並著手處理、解決問題。絕對不是只能如大悶鍋般消極因應。

此外, 抱怨不但不會讓身心更健康, 反而是戕害身心的舉動。抱怨都帶有負面情緒, 而負面情緒不僅傷害心理, 也傷害身體。中醫有言:「怒傷肝, 恐傷腎, 憂傷肺」, 西方醫學也早就診斷出「身心症」(Psychosomatic Disease, 證實身體與心理會互相影饗。就生理而言, 大腦研究指出, 越頻繁使用的路徑會越暢通, 換言之, 持續抱怨的人更容易聯想到抱怨的事情, 當然更不愉快。根據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 抱怨會導致腦部的海馬迴收縮, 影饗記憶與學習, 更會傷害免疫系統,導致高膽固醇、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等問題,甚至中風。

2014125日深夜, 大韓航空由紐約飛往首爾的HL7627班機緩緩由停機坪滑向跑道, 準備起飛。突然間, 飛機不尋常地轉向, 駛回登機門, 班機的座艙長下了飛機, 然後飛機繼續前往目的地。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頭等艙有位乘客是航空公司副社長, 也是社長千金趙顯娥, 因為不滿空服員沒有按照公司標準程序將堅果放在盤中送上, 她便大聲抱怨, 怒罵服務人員, 並且要求飛機駛回登機口, 將座艙長趕下飛機。事發之後, 舉國譁然, 醜聞更傳播到世界各地, 大韓航空名譽受損之餘也傷害了國家形象, 趙顯娥辭去職務、鋃鐺入獄。假如趙小姐在發現服務不當時能夠平心靜氣反應, 並要求以後務須遵照工作流程, 不但能提升公司的服務水準, 更可以免除一連串後患。

因此, 與其浪費時間、精神、氣力抱怨, 不如直接思索問題的解決之道, 更有建設性之外, 心情愉悅, 也不傷害身體, 省去許多潛在的問題與醫藥費用。停止抱怨, 會讓世界會多麼美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