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7, 2008

請不要到木柵看貓熊

「貓熊快來了!」想必許多台灣人正引頸期盼「團團」、「圓圓」的到來。
但這些人中,有多少人真正愛護這兩隻貓熊、真正在乎他們的福祉?我好奇。
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到來,註定再度譜出「動物悲歌」?

我真的不覺得,動物園是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

教孩子什麼呢?只要你高興、你需要,就可以把別的動物抓來觀賞、觀察、學習。
那是何等低劣的教育!

試想,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把您抓走,關在他們的「展示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供人觀賞,您願意嗎?

如果不願意,請將心比心──不要把我們的快樂與需求,建築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上。

有興趣的話,請欣賞黃美秀博士所著的《黑熊手記》,您將會深入了解我們長久的鄰居──台灣黑熊──他們的天性、喜好、恐懼、快樂等,也可以知道,我們該如何保護這些野生動物、如何和他們共處。

相對於動物,人類的力量太強大了。強勢的人們該如何「使力」,值得審慎思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這篇報導,詳細描繪了團團圓圓可悲的前景。

或許您也會不忍心讓他們來到台灣,或親眼目睹他們一步步走向瘋狂。

~~~~~~~~~~~~~~~~~~~~~~~~~~~~~~~~~~~~

動物園要逼多少動物發瘋!才夠?誰來關心台灣已發瘋的「肖熊」
2005/11/15   
(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a
向來善於不斷引進各種「明星動物」以創造「票房」及各項週邊商品收入的「動物園皇宮」,近來又爭著要引進大明星 --貓熊。農委會並將於本週三(16日)召開委員會審核貓熊來台案。


動物保護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聯合教育、和平與生態保育團體--人本教育基金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及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於11月15日上午10點召開記者會。公佈 從90至94年,長達4年的調查證據,控訴動物園這個打著「教育」名號的「娛樂」機構,如何把園內的動物養到病,養到瘋,養到生不如死,但卻可以不用負任何責任!


養台灣黑熊、亞洲黑熊、棕熊與馬來熊等四種熊科動物。根據記錄台灣黑熊曾有 12隻之多,兩個展示區曾各展示2到3隻,其餘監禁在號稱「保育區」的黑牢內,不僅一般遊客無法看到,動物經年更難見天日。亞洲黑熊曾有4隻,曾展示1到2隻。馬來熊曾有11隻,展出1到3隻。棕熊就研究會的觀察有過3隻,目前欄舍正在整理,並未展示。從動物社會研究會公布長達四年的觀察紀錄影帶,顯示園內熊科動物長久以來出現嚴重不正常的刻板行為,動物就像精神病患般,好幾個小時重複繞圈、晃腦、踱步、或一動也不動,眼神呆滯無助,而遊客不明白動物異常行為的表現,反而嘲笑動物吃了「搖頭丸」,而這便是號稱提供動物保育與生命教育的教育機構-動物園!
a


被圈養在木柵動物園內 ,為台灣特有動物的台灣黑熊,不斷在洞口來回搖晃的刻板行為已經持續達四年以上,黑熊會好幾個小時重複繞圈、晃腦、踱步、然後再出現眼神呆滯無助的呆坐。而遊客不明白動物異常行為的表現,反而嘲笑動物吃了「搖頭丸」,而這便是號稱提供動物保育與生命教育的教育機構-動物園!


關於園內熊科動物嚴重的異常刻板行為,動物組長楊建仁、台大畜產學系教授吳雨新早在2001年就曾撰文熊的刻板行為,動物園學報, 13-61 : 67 ( 2001) ) 指出--「籠舍式的刻板行為(caged stereotypic behavior),是動物園最為常見的刻板行為,乃環境不良,如動物處於低度刺激、行為受制、不能脫離恐懼或挫折,所誘發形成,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不良的環境管理指標」。另還表示--「動物園動物出現刻板行為,顯示提供的環境未能滿足動物之需,動物園教育展示的旨趣,恐難具有說服力。」


一般而言,熊科動物出現刻板行為的原因可歸納說明如下:

一、空間受限或不當:熊科動物天生好動,當空間受到限制,便會出現刻板行為。樹棲型的黑熊和馬來熊無樹可爬,生活在草原或森林的棕熊,監禁在全是水泥的牢房。白天待在展示區已經很小,晚上的「隔離區」更小,而一天中約 3分之2的時間會待在狹小的隔離區。

二、展場乏味:圈養欄舍或籠舍空無一物或一成不變、單調又乏味,缺乏讓動物隱藏、探索、遊戲的設施。

三、違反自然的餵食:動物園動物展示與員工同為「上下班制」,固定時間餵食,造成動物的期待行為,且動物們吃飽後就無事可做,和在自然中必須不斷探索、冒險、覓食大異其趣。

四、無法避開干擾:弱勢動物被同伴威脅,遊客的干擾或觀看又無處可躲。

五、違反自然的社群組合:通常除繁殖期間外,熊科動物均屬獨居型動物。但動物園的熊於繁殖期間無法接近伴侶,平常卻被迫每天都要和其他同類動物共處一室。


目前動物園現有熊科動物的生活空間嚴重不足, 根據保育學者研究,台灣黑熊活動範圍廣大,為 27至202平方公里不等。除中央山脈外,亦可於海拔約100公尺至1000公尺的海岸山脈發現。黑熊是獨居性動物,除繁殖外,沒有固定居所。 休息時,有時就直接趴臥於地上,有時也會選擇較為隱蔽、可遮風避雨的大樹根下或石洞內 (台灣黑熊保育網 )。但在動物園內的台灣黑熊兩個展示區內, 較大者僅為541.5平方公尺,約為自然棲息地的5萬至50萬分之1。
而獨居、樹棲型,善於爬樹的馬來熊,野外活動範圍大約為 33平方公里。動物園內馬來熊的白天活動範圍約300平方公尺,約為自然棲地10萬分之1。幾年來觀察,馬來熊幾乎都會不斷像排隊般沿著牆壁來回走動,(時間可長達一個小時以上)。
a

動物園動物展示與員工同為「上下班制」,固定時間被餵食,空間過小,動物們吃飽後就無事可做,和在自然中必須不斷探索、冒險、覓食大異其趣, 造成台灣黑熊過度肥胖,狀似神豬。而因為 無聊、過胖、缺乏運動的誘因或是刺激,「一動也不動」的癱著,也是動物園圈養野生動物常見的不正常行為之一。


這隻黑熊嚴重脫毛,不止行為異常,還有皮膚疾病。
a

自然棲地橫跨歐亞與北美的棕熊,生活於凍源與高山草原,白天躲在洞穴,夜間或清晨外出覓食。公熊野外的生活空間約 200-2000平方公里;雌熊則約100-1000平方公里。但在亞熱帶台灣的動物園內,棕熊白天的活動範圍約600平方公尺,環境單調無味,晚上則關在更小的空間。多年觀察棕熊健康狀況一直不佳,毛髮失去光澤,且非常瘦。除了翻身或偶而坐起,鮮少活動,夏天時常見牠一直躺在地上,要不就只從洞口走到外面不到5公尺處,再走回洞口,不斷的重複相同動作。
a



棕熊是抓魚高手,在自然棲地裡,森林 、開闊的草原、河流 …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公熊野外的生活空間約 200-2000平方公里;雌熊則約100-1000平方公里。但在亞熱帶台灣的動物園內(上圖),棕熊白天的活動範圍約600平方公尺,環境單調無味, 四周都是水泥假山。 晚上則關在更小的空間。
a
a
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動物園熊科動物有嚴重不正常行為是動物福利嚴重被剝削的表徵, 數年來, 動物園不但沒有善用政府(動物園是有政府預算補助的單位)與民間資源(每年民間捐款無數),為動物改善精神及行為失常、疾病或福利,反而一心一意不斷引進新奇物種來當作「商品」炒作。
a

根據動物園申請進口貓熊的「飼養繁殖計畫」,兩隻貓熊最大的活動範圍(所謂「戶外活體展示區」)是 495.36平方公尺,與目前台灣黑熊展示區大小相近,卻比大陸目前正在進行貓熊第一期野放復育試驗計畫的生活空間24萬平方公尺,有天壤之別。更何況公貓熊在野外的活動範圍約30平方公里。因此 在政府審核貓熊可否來台之際,民間團體慎重呼籲-- 不要再增加台灣的「肖熊(發瘋起肖的熊)」(熊科動物有「複雜行為需求」,是全球動物行為學家認為最不適合被圈養的五大類動物之一),如果貓熊是象徵兩岸「和平」的禮物,我們更應該將牠們留在「自然棲地」復育!而保育團體更呼籲打著「教育」及「保育」名號的動物園,能多關懷台灣特有物種的保育及棲地復育,以目前 動物園為「兩隻貓熊」編列每年約 550萬元的「飼養研究」經費為例,幾乎可以投入「台灣黑熊保育研究計畫」7年所需。另外保育團體更呼籲民眾要求動物園--要養貓熊,先將目前園內其他熊科動物的刻板行為治療痊癒,否則免談!
a
~~~~~~~~~~~~~~~~~~~~~~~~~~~~~~~~~~~
a
【名詞解釋】動物福利
a

應賦予動物某些特定自由的想法,是由一份在 1965年呈給英國政府的布蘭貝爾委員會報告(Brambell Committee Report)中所提出 ,被視為集約畜牧農場動物福利的最低標準。歷經獸醫與動物福利學者修改討論,1992年英國政府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完成所謂「動物福利五大自由」的條目 (Nursahid, 2002)。並進而應用於各種動物福利標準的制訂,包括現代動物園管理的標準在內。
a

這五大自由在評估圈養動物生活環境上相當有用,對圈養設施可以做有系統及易於理解的評估。五大自由簡略定義如下:

一、免於飢渴的自由: 此項基本需求可藉由取得新鮮飲水及食物以維持完整健康與體力來滿足。

二、免於氣溫與生理不適的自由: 可藉由提供適當環境,包括遮蔽及舒服的休息區域來滿足。

三、免於傷害,疾病與痛苦的自由:欄舍設計應盡量減低可能使動物受傷的危險,避免動物受傷或生病,並在動物受傷或生病時給立即診斷及治療。

四、免於恐懼與緊迫的自由: 可藉由避免造成動物心理上受苦的環境和對待方式達到滿足。
a
五、表現正常自然行為的自由: 應提供動物充足空間、適當設備以及使社群動物有同種的同伴以使動物表現正常行為。
a
~~~~~~~~~~~~~~~~~~~~~~~~~~~~~~~~~~~~
a
【名詞解釋】 複雜行為需求
a

每一動物個體都有其基本需求,也應該被照顧到。但由於動物園的經費通常都有限,因此在要求動物福利時,應優先考慮有複雜行為需求的動物 (Poole and Law, n.d.)。而國際動物福利科學界建議優先考慮的動物(Poole and Law, n.d.),包括以下五種,熊科動物是其中之一:

一、大型猿類
二、熊、象、猴、海獅
三、一般雜食性動物
四、食肉目
五、食草目
a
~~~~~~~~~~~~~~~~~~~~~~~~~~~~~~~~~~~~
a
◎台灣動物園圈養熊科動物,基本動物福利問題一覽表

一、免於飢渴的自由

1.一般正常運作的動物園雖可提供食物與飲水,但絕大多數動物的食物都是「非自然食物」。
2.由於動物園的餵食時間固定,方式也不自然。動物無需覓食、缺乏運動,常造成體重過重,或其他疾病。

二、免於氣溫與生理不適的自由

1.大部分欄舍無天然地形地物或樹木,以供躲避日曬雨淋。
2.溫寒帶動物飼養於亞熱帶(如:棕熊、或想要引進的貓熊等)。
3.非自然的地形地貌:水泥地面,假山假瀑布等。

三、免於傷害,疾病與痛苦的自由

1.因緊迫或欲求不滿而誘發的刻板行為無法醫治,或未編列足夠經費改善(環境或行為豐富化設施與措施無法不斷更新)。
2.繁殖生理失常。
3.護幼不週或失常。
4.氣候因素無法完全克服(棕熊脫毛)。
5.遊客餵食行為導致動物腸胃疾病。
6.地表主要為水泥地,方便園方清洗,但常造成動物腳掌疾病。

四、免於恐懼與緊迫的自由

1.活動空間過小(尤其是晚上,動物園關門後至第二天開門營業前)。
2.活動環境單調。
3.白天活動區域雖稍大,但卻完全無法躲避「人類」這個天敵的干擾、觀看(且多半是居高臨下)。


五、表現正常自然行為的自由

1.獨居型動物以群飼方式飼養。
2.日夜活動型動物,只有白天可以活動(台灣黑熊)。
3.覓食動機完全被剝奪(低度刺激或零刺激)。
4.樹棲型動物無樹可棲。
5.自由活動權益完全被剝奪(形同上下班,朝九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