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29, 2008

從文化差異到芬蘭的高自殺率


這兩天鳳凰颱風來襲,狂風驟雨吵鬧了一整夜、一整日,終於,可怕不死鳥呼嘯而去,還我們安靜了。

最近在讀一本很有意思的書:【笛卡爾的Baby】(Descartes' Baby)──副標是「從兒童發展學解讀人性奧秘」(How the science of child development explains what makes us human)。

作者為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Paul Bloom

顧名思義,這是心理學家拿哲學家的架構來談人性,而且從「人之初」談起,讓我們了解,我們如何成為今日的「我」。那麼,笛卡爾有何精彩架構?當然是「心物二元論」囉。這是許多非主修哲學的人(如我)都懂的常識。所謂心物二元,指的就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兩個層面,各自獨立存在。笛卡爾就是用這種二元觀點看待世界。作者說明,這種觀點是種「本能」,襁褓中的小baby就會了。

Bloom 教授以物質世界、社會世界、精神世界等不同面象來說明人的「心智」形成模式,用哲學家觀點來看人類的心智發展。

書中提出一個觀點,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就是「道德相對主義」(moral relativism)。Bloom 教授寫道:

「它並非現代新思想。兩千五百多年前,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便曾記述,波斯王大流士問一些希臘人,要付他們多少錢,才能要他們吃父親的屍首。希臘人聽了很震驚,答道任何價錢都不可能。然後大流士在這些希臘人面前,問某個會吃父母屍身的印度部落的人,要多少代價才能讓他們火化父母。印度人嚇壞了。希羅多德接著說,任何譏笑其他文化的人,『根本是瘋子』。」
a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希羅多德的雕像。


道德觀的最大特色,就是「具普世價值,一體適用」,譬如某種行為是錯的,那麼對任何人而言應該都是錯的。

希臘與印度人的驚駭,我們稱之為「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也就是人類面對不同文化時會感到驚訝、不安、困惑,甚至厭惡,因為這個文化的偏好、習俗、信仰、價值觀和他習慣的那一套「不同」。在道德判斷上,通常自己的文化會獲得壓倒性勝利,因為「適應性」(adjustability)是動物本能,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傾向習慣與認同自己所處的文化環境與熟悉的一切。

這時,希臘人如果和印度人爭執誰對誰錯誰好誰壞,完全沒有意義。換句話說,沒有一種道德體系在客觀上優於另一體系。如果說某個文化凌駕其他文化,就像說某種語言比其他語言優美,「一樣沙文主義(註)和好笑」,而且庸俗、粗暴。

我想起學生時代,有些老師說:「台灣人很不懂禮貌,老愛問人家結婚沒、有沒有男女朋友、幾個小孩、一個月賺多少錢。如果在美國,一定遭白眼,貽笑大方。很丟臉呢!」期期以本地人習慣為不可,也讓我們這些小土包一個個低下頭,以身為台灣人自慚形穢,深以本國文化為恥。

多麼悲哀!

等我見識多了,自己留學,也在不同國度待過,終於清楚明白這是「偏頗、狹隘、缺乏民族自信、自我矮化」的錯誤觀點。原來,希羅多德(Herodotus

)早便對此嗤之以鼻。無可奈何,我只能苦笑一番自我解嘲... 可惜我的老師不知這段歷史,也不讀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es )啊。

極端的愛國主義(jingoism)或自大狹隘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都是人類的發明與幻想,根本不切實際。事實是,世界上沒有兩個文化完全相同,就拿美國與中國來比較,有「根本上的不同」──他們重視個人,我們重視家族、團體;他們自我,我們合群;他們自信誇張,我們謙沖為懷;他們重隱私,我們一家親;他們爽快直率,我們城府甚深;他們淡漠,我們有人味兒...

總而言之,那個國家、那種民族性、那樣「個人主義」盛行的地方,如果你巴著人家問他的感情著落,的確失禮。但台灣既不是美國,又不是美國附庸國殖民地,我們巴著人家文化作啥?用刀叉真的比用筷子高明嗎?

別誤會,我們的文化當然不完美,可能還坑坑疤疤。李鴻章出使「倭國」,在人家名貴地毯啐出那口濃痰,讓同文化的華人共揹了許久的黑鍋。但那真的算「文化」?充其量不過「壞習慣」罷了,而且某些人才有。至少本人不認同,也從未隨地吐痰。(這裡談的是「文化」,自然形成之現象;而非政治上之「中國與台灣」,純粹人為造作。若強將兩者混為一談,指鹿為馬,本人不予負責。)

其他國家呢?

日本人吃湯麵非吃得唏哩呼嚕不可,吃得越大聲表示越好吃。如果你發出的聲音太小,廚師還會以為你嫌棄他的手藝。


印度人吃東西一定用手抓,問現代印度人原因,他八成答:「這樣比較好吃啊!」關於由來,一說是對上天恩賜的感激與禮贊,並可以提升靈性。

西班牙人過去每天午休三小時,快活得很。不把競爭力放在眼裡。

英國菜是有名的難吃,有人說:「他們把時間都花在園藝上了。」這有道理。我住過 Oxford,整個小城的確像座美麗的大花園。

美國的女生國中開始就化濃妝上學。而學生下課馬上一哄而散,除非有事,不然完全不理會老師。


我一位美國女朋友告訴我,美國社會中「成功的壓力」非常大,她受不了,於是「逃」到台灣來。什麼壓力呢?就是男人要賺很多錢,女人要窈窕漂亮,不然會被人瞧不起。

簡單說,不同文化產生不同面貌。如果我們身處某個文化,一定耳濡目染,覺得自己這一套才對。所以,請發揮同理心,對他國文化,不必鄙視,也無須崇拜。只要了解,所有文化都是人性表現,用平等心(equanimity)對待即可。

有門有趣學問「動力學」(kinetics),經過研究發現,一地的人不但生活習慣、語言腔調、動作舉止都相似,連長相、表情都很接近。所以,有些人長得和他養的寵物很像,很多感情要好的老夫老妻面貌極相似。這些發現更強而有力說明,我們都無可避免受到環境的制約。但我們要有足夠的自省與獨立思考能力,才不致淹沒在大醬缸或偏見濁流中。

譬如,現在美國是世界強權,霸氣十足,美國人到哪裡都自信、驕傲、高人一等,給人很不舒服的感覺。連臍帶相連的英國人都受不了,更別提其他國家的人了。

但還是有人懂得反省。兩個例子:

一個曾在印度旅行過一年的美國人直截了當的說:「我覺得我們才是不文明的那個。
我們這些自以為文明的國家,這些自以為文明的習慣(甚至還要帶著睥睨的眼光看待別人),每年要用掉1940萬噸的衛生紙,造成每年9720萬棵樹因此被砍伐。到底,誰才是文明的那一方?」

有位在台灣的美籍老師對美國的教育制度不敢恭維,甚至不假辭色:「如果你到美國唸了教育碩士、博士,回來後唯一好處是,把畢業證書漂漂亮亮裱起來,掛在牆壁上就是。」我不敢像他這麼武斷。但在美國唸書時曾到當地中學實習,我覺得這位老師說得不完全離譜。

總之,請不必「挾洋以自重」,言必稱:「美國歐洲如何如何」,非以歐美馬首是瞻,好像有了異國經驗便自我膨脹,回過頭來就全盤否定母國,我們就是低人一等,乾脆把人家那套「移植」過來。如此夸夸其談,完全不考慮文化背景、風土人情極大的差異。奇怪,這些人沒聽過「橘逾淮而為枳」嗎?

沒出過國的人,別被騙了,外國月亮真的沒比較圓。倒是下回看到有人拿洋人文化打壓自己文化,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咱們學「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直接把他當「瘋子」便罷。

講到這裡來轉個不大的彎兒。

前陣子我收到一封 email,標題為「看看高水準的國家:波羅的海貴婦:瑞典 & 灰姑娘傳奇:芬蘭」。我一向對北歐國家印象極好,覺得他們極有活力又富創意,胸襟又特別開闊。果然,一看之下,哇,水準真的超高,看得我目瞪口呆欣羨不已:

瑞典人啊,早上9:00上班、10:30休息、午餐兩小時、3:00下午茶時間,看來輕鬆懶散,但全球競爭力在前五名。他們發明拉鍊、炸藥、利樂包、滑鼠,還有諾貝爾獎,他們自己有32位得獎人。瑞典人創造風靡全球的 Erricson 手機、Volvo 汽車、Ikea 連鎖傢俱,擁有ABBA 合唱團、氣質美女大明星 Ingrid Bergman
;而且,這個國家沒人挨餓、政治透明清廉、人民儉樸自守;賦稅全球最高,社會福利也最好。

哎,人間福報!但我未必真的羨慕,因為他們看不懂金庸。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

至於芬蘭,還真有點詭異...

全國只有525萬人口,在40年前還很貧窮,今日卻成了全球最有競爭力的國家。他們發明耶誕老人、Nokia 手機、 Linux 分享軟體,國民酷愛閱讀,創新能力極強。生活方面,有務實哲學(Smart Philosophy)、福利制度(Smart System)、聰明投資(Smart Future)讓芬蘭成為幸福的國度。

但是下面這段,教我大吃一驚:「芬蘭在歐洲人心目中的形象為酒鬼。這裡壯年自殺率高達30%(註)。」

怪透了吧?既然很幸福,自殺率怎會如此誇張之高?真是超怪異的因果關係。對「精神醫學」頗有認識的我百思不解。

不久後,有本書的作者引起我的興趣,她是旅居芬蘭的台灣籍媽媽,對芬蘭的教育制度有深入的研究與觀察,寫成這本頗受好評的書,獲得許多名人推薦,她的 blog 也十分火紅。我讀了幾段她的文字,覺得她很細心,對芬蘭十分了解,而且評價很高:

從芬蘭這幾年來,中學生的教育評比一直被「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ECD) 鑑定為首屈一指,... 我總是喜歡抽時間去當孩子上各類校內、外課程的「旁觀者」,從中慢慢思索、體會不同文化與教育模式所產生的不同學習樂趣與效果... 「先見林再來看樹」,能讓孩子在逐漸多元化看到事物全貌的時程中,點燃他們學習下去的興趣,讓他們成為有心持續再學之際,師長們再將「樹」一一整理後再進行深入教學。同樣的道理,不是也可用在語言、運動、藝術、生活技能的各種學習上嗎?芬蘭的孩子們,似乎就是這樣子均衡、普遍的學會了好多東西!

北歐五國,除挪威在最近台灣熱門話題的世界「國家快樂力」(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研究評比中佔第十七名外,其他北歐四國都在前五名!甚至於人口不到 30 萬的冰島都能名列第三名,而北國芬蘭和瑞典都併列第五名!我想這些已經大半在北極圈裡、深受酷寒和日照不足所苦的國家,其人民的學習、成長與生活、工作等等,必定還是有其迷人之處,和讓人平實自得活下去的風情!

她的態度很正確,只是觀察、報導,沒有認為芬蘭教育一定比台灣好,儘管她對芬蘭教育制度多所肯定。


我覺得她是詢問的好對象,背景知識、觀察分析能力俱足。因此我在 7 月 21 日上她 blog 留言:

妳好!先恭賀妳新書成功!相信大家都很欣賞妳的細膩而敏銳的觀察。

在此有個問題請教,因為我在習醫,對「精神醫學」特別有興趣,因此有份資料引發我莫大的好奇心。內容如下: 「芬蘭的基礎教育與社會福利都極為成功,國內快樂人口比例非常高,但壯年人口的自殺率為30%。」

這是極為怪異的「因果關係」。有人從日光照射時間過短來解釋,但我覺得光這個理由不夠充分。我好奇的是,如果芬蘭教育這麼成功,除了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外,為何沒有給他們帶來「快樂的一生」,導致有如此駭人的高自殺率。

這個問題讓我百思不解。 不知身在芬蘭能夠近距離觀察的妳能否為我解惑?很謝謝妳!

但是到今天,九天過去了,杳無回音。我偶爾上她 blog 查看,發現她有回應在我之後的留言,但是對我相應不理。其間我擔心自己是否文字不禮貌不友善,有「踢館」味道?於是我和很懂人情世故的小熊商量。他覺得我用字有禮貌又恰當。

等不到答案的我,只能胡猜亂想了:她心虛?無法把這因果連起來?或連起來會很難看?器小易盈?問題超出她能力範圍?... 等想法填塞我大失所望的虛空。其實,她又不是心理醫師或精神科專家,我沒有期望得到專業的資料,但總是可以分享一些觀點吧?畢竟,「在地觀察」非常有價值。

「第一手」落空,我只好上網找「第二手資料」。

我古狗「芬蘭+自殺」,嘩啦啦,出現一萬多條。當然,我時間不多,只能擇要點閱,其中兩篇報導不錯,要點如下。

一是「大紀元」在 2003 年的新聞稿:

◎北歐國家「芬蘭」,民眾的自殺率,高於歐盟國家平均自殺率的兩倍以上,報導說,讓芬蘭民眾產生自殺念頭的,可能是長年陰冷的天氣所帶來的憂鬱、悲傷,以及冷漠。

◎芬蘭衛生官員指出,「沮喪」以及「酗酒」,似乎是造成民眾自殺的主要原因;有民眾則指出,芬蘭的生活長年寒冷,而且在冬季,晝短夜長,在長夜漫漫的環境下,更讓人容易尋短。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卻顯示,芬蘭的鄰國「瑞典」,同樣也經歷漫長而黑暗的冬季,自殺率卻只有芬蘭的一半。

◎芬蘭的「公共衛生機構」在經過了10年的情緒健康調查之後,所得出的結論是:芬蘭的高自殺率,也許和愛喝酒有關。

二是華翼網新聞中心
在 2007 年的報導:(原文在此

◎因自殺人口於最近15年大跌40%,自殺率向來居全球首位的北歐國家芬蘭,終於得以洗刷“自殺國家”醜名。

◎據統計,現今芬蘭每年自殺率為十萬分之十八,相當於法國和奧地利。不過在1990年,芬蘭自殺率高達十萬分之三十。

◎不過年齡介於二十歲至三十四歲的男子,如今仍是自殺高風險群。

◎典型的芬蘭自殺者,通常是四十多歲的離婚失業男子,有酗酒習慣,健康狀況欠佳。


這四年當中,芬蘭的自殺率的確下降,而自殺的原因有沮喪、酗酒等,和其他國家並無二致。但是,沮喪、酗酒除了為「因」,也是「果」。孰令致之?是我想深入研究探討的課題。

但第二篇中有令人震驚的字眼,「年齡介於二十歲至三十四歲的男子,如今仍是自殺高風險群。」

一個社會中,如果有這麼多「青壯人口」是自殺高風險群,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這些年輕人如果不是學生,就是社會新鮮人,居然如此不快樂,除了基因、風土,豈不和學校教育有極大的關聯?如果芬蘭教育這麼成功,二十歲的年輕人怎會不快樂到會選擇自殺?

此外,我也找到《天下雜誌》385期,詳讀有關芬蘭的報導。與自殺有關的因素,果然不出沮喪、酗酒、日光短,但多了一項「悲觀」。

◎和法國、德國相比,芬蘭失業問題不算嚴重;只是,芬蘭人對失業的恐懼感最深。

◎有13%的芬蘭人強烈認為自己在未來六個月會失業,比率高過許多國家,可算是歐盟裡面悲觀的一族。(p.163)

換言之,芬蘭人民,「既悲觀,又幸福」?看似詭異矛盾,但這只是過度倚賴統計數字的結果罷了。這點我想通了。借 Seligman 教授的話,這種幸福,不是「真實的幸福」。

悲觀,「極不快樂」的一種心態,和憂鬱症緊密相關。我在真實的快樂一文中介紹過憂鬱症的成因,包括基因、體內化學物質、教養、環境、個人際遇(專家列出的)。而正向心理學創始者 Martin Seligman 教授也在「真實的快樂」一書中指出:「過低的自我價值觀、自我浸淫、過度的個人主義、過度的仰賴暫時的快樂與便捷生活,都是導致憂鬱的因素。」

所以只要問:「芬蘭人為何這麼不快樂?」就好了。

我想起柯南道爾爵士,他藉福爾摩斯之口道出推理的「黃金規則」(Golden Rule):「當你把不可能的除去,剩下來的,不管有『多不可能』,都是事實。」於是我來扮演一下偵探。

由「基因、體內化學物質、教養、環境、個人際遇」看來,唯一是人為可以操控、變動性最大,就是「教養」。而教養又與 Seligman 教授提出的憂鬱因素密切相關。其他因素,不是不重要,而是我沒能力探索,只好先擱一旁。

我來試著抓一個可能「兇手」給各位瞧瞧。天下的報導裡,有段讓人印象深刻的文字:

「總統府斜對面,是攤販雲集的赫爾辛基市場。大白天,又是賣魚,又是賣花,一派熱鬧。總統哈洛寧的貴賓得忍著腥臭味,入府晉見這位芬蘭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外交部顧及國家顏面,曾經柔性勸離攤販;攤販反問,在這裡做生意礙著誰了?要搬,總統府搬。

在芬蘭,天大、地大、民大;官?不大。」(p.129)

這個情況,可以由兩種觀點視之。

一是「天下觀點」:在芬蘭,非常重視「平等」。而官員就是公僕,你為人民服務,人民還聽你的嗎?這點我十分贊成。中國為奴性思想荼毒太久,讓人民在官員面前硬是矮了一截。主人面對僕人,又是崇拜、又是敬仰、又是傾倒,真是誇張。

二是「心理觀點」:人民就算不把總統、官員放在眼裡,好歹要有「國家意識」、「群體觀念」啊!畢竟,來者是客,不看僧面也看佛面,給國賓一點尊重、一些禮遇,給國家保留點面子,對大家都好,不是嗎?這點正符合 Seligman 教授點出的「自我浸淫、過度的個人主義」,看來是芬蘭人不快樂的原因之一。

前面提到,人非常容易為所處環境制約。這個環境,指的不是「日照少」之類的天然環境,而是「整體社會文化」。而「教育」,包括家庭、學校與社會,正是文化的基礎。如此過度之個人主義,告訴我們什麼呢?

有意思的是,同樣是天下雜誌,在386期對瑞典有段報導和芬蘭「民大」形成對比,相映成趣:

「瑞典潛意識裡深受楊特律法(Jante Law)束縛,像是一種無形的規範,瑞典幾乎人人會背: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好、比別人聰明、比別人重要、比別人知道得多。」(p.174)

我強烈懷疑,芬蘭的教育,除了學科教得好之外,是否有嚴重缺陷,而這位作者卻沒看出來?因為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不容易看出細微問題,也缺乏全盤解構能力。小熊和我都曾在大學教書,對教育問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上網多看她幾篇文章後,我們決定,不再向她請教,因為我們和她著重的面向大相逕庭。

剛才和大姊聊起不快樂的芬蘭,也談到「最快樂的國度」──不丹。不丹在快樂榜上排名第八,應該是最快樂的窮國了,全國有97%的人感覺快樂,但年收入只有1400美元吧。我提出:「他們這麼快樂可能是因為懂得不多,就跟小孩子一樣,很容易滿足,所以很快樂。」然後我又談到芬蘭很可惜,這個國家的人民多愛看書啊,閱讀率是全世界最高的。

大姊抓到第二個可能兇手:「愛看書的人才不快樂呢,像我以前一樣。」

我大感不解。她說:「愛看書的人自然懂的東西多啊。有學問的人自視高,容易瞧不起別人。」我一聽,咦,有道理呢,問她怎麼聯想到。原來是我提到不丹的人「懂得不多」,讓她靈機一動,得到這個推論。

這也讓我想起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自序中講過類似的話:「我的思想並不怎樣深刻,讀過的書也不怎樣廣博。一個人所讀的書太多,便不辨孰是孰非了。」

幽默大師如是言,還真發人深省...

當然,我可以馬上舉出幾百個愛看書又快樂的人,反駁這個理論。相對的,大姊也信手拈來一些愛看書的名人,不是抑鬱以終,就是自殺或精神失常:尼采、海明威、張愛玲、三島由紀夫等。還有很多。我也想起中國文壇奇葩顧城,用驚嘆號結束短暫而瑰麗的一生,徒留給後人恐怖的映像。

愛看書,未必不快樂。但在充實知識的同時,也要提升個人修養,才不致落入狂、傲、瘋、癲之末流。即孔老夫子所言:「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讀書人的理想境界。我猜測芬蘭是落入「文勝於質則史」失衡的情況了。孟子也在與齊宣王對談時,揭櫫他的政治理想:「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政治不清明,則有「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之慨嘆。對聖人如此恢宏浩然的願景與悲天憫人的胸懷,南懷瑾先生在【孟子旁通】有這樣的引申:

「經濟不斷的發展,社會福利等措施也不停地擴展,大家都汲汲於全人類的『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結果如何呢?問題似乎並不單純,也不樂觀。因為還有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有待處理,在心靈的修養,達到相當的程度,精神、物質兩方面都滿足了,人類才有安定的可能。不然,仍會造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的痛苦」。

但我必須一再強調說明:我還不是醫生或專業人,以上論述,純屬推理,沒有確切證據。我想,以後有機會,再到芬蘭訪問相關人士,進行研究罷。

事實上,不光芬蘭,憂鬱已是全球共有的嚴重問題。原因呢,各有不同。譬如「福利太好」與「福利太差」可並列在名單上。在此,我從「文化差異」的觀點來看高自殺率,算是一個嚐試。「找出自殺原因」才是真正教我感興趣的部分。

題外話,這是我第三次寫信給書籍作者。

第一次是著名文法書「Practical English Usage」作者 Michael Swan,英國人。由於當年 internet 還不流行,我只能用 paper and pen 寫信向他請教。很快地,他親筆回覆的信件來了,讓我很感動。而我去函中,多是挑戰與質疑。

另一位是我常提到的美國心理學大師 Martin Seligman。讀了他的【真實的快樂】後,大為折服,因此寫 email 感謝他,並簡單描述我個人的理想與志業。第二天就收到他客氣溫暖的回函,讓我感受到他的真摯與誠懇。

(註)沙文主義(chauvinism):盲目、傲慢、自己為是的偏激。嚴重的話,就成了 jingoism。

(註)這份資料出自《天下雜誌》385期。但壯年人口自殺率遭雜誌誤植,不是30%,而是0.03%,為歐盟國家的兩倍。另外這個國家的失業率也非常高。


Jul 27, 2008

不挑的人最幸福──【內觀】心得(二)

內觀功課:「如實觀察,不起習性反應。」,也就是覺知與平等心的實踐。

從內觀中心回來後,我自覺或不自覺,在平日或靜坐,努力達到課程要求。一段時間下來,習性反應雖仍零星出現(表示內心不平靜),但我確實感覺到駕馭自心的功力增強,不易隨外界起舞或被干擾,心情通常平靜而帶淡淡的愉悅。此外,我發現自己下判斷作決定也快多了,而且至今不曾後悔。我想是塵埃散落後的幾許清澈。修行路還長著呢。

上周回娘家,有個驚喜小發現。

大姊一家前陣子到日本旅遊。小外甥愷弟和大姊吐露的,多是負面訊息,譬如:姊夫開車與人擦撞,到警局坐了兩小時、一直下雨、蚊子好多。大姊說,這趟玩下來她覺得好累,壓力很大。小愷弟也直說好難玩,這次九日旅遊,最好玩的居然是動物園。

在娘家我才有機會和姊夫交談。一問之下,他覺得上警局、下雨、蚊子多「都還好啊。」神情十分愉快,與我們分享旅遊趣事與對日本、日本人的觀察,我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和妻小相反,他玩得很盡興呢。

他還說了一句深富哲理的話:「只要全家平安在一起,我就覺得很好玩了。」

我這姊夫,留美傳播碩士,在科技公司擔任經理。回想起來,我從未聽他抱怨,也沒見過他有任何負面情緒,連一點不高興都沒有。永遠開朗快樂笑呵呵,對一切逆來順受。尤其我大姊個性急躁易怒,小外甥脾氣壞沒耐心,還常對他拳打腳踢。連我們娘家人都常看不下,替他打抱不平,但他完全看不出絲毫委曲。別以為他沒有煩惱哦,他自己家裡有些問題,經濟壓力也不小,環境不見得輕鬆。

大姊說,他平常就這樣了,向來如此。

我仔細一想,原來,姊夫是高人啊!內觀教我們的事,他早就做到了。境界如此之高,教我又敬又羨。同時也為大姊高興,居然能與這樣的人共渡一生,真是少見的幸福。我大姊真的很好命。但是,姊夫更好命,因為他不挑剔、不起習性反應,永遠正向思考、活在當下。這樣的人似乎不多,我只認識三、五位,其中最年輕的就是姊夫,才四十出頭。

「不挑的人最幸福」,我早就有的體驗。

結婚後,我時常下廚,但因婚前「遠庖廚」,有時煮得不好。幸運的是,我身邊的人好,小熊不但從來不挑,還常讚美感激,讓我感動之餘,只有更努力鑽研廚藝來報答。我覺得自己真好命,能嫁到這樣的人。但一想,真正好命的,是他。

挑剔成性的人,或更嚴重的「完美主義者」,標準通常擺放得很高,自然容易失望,因而產生不滿足不快樂的感受。根據心理學研究,這類人非常悲觀,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是醜陋、糟糕、滿佈缺陷、永遠有改進空間,他永遠可以挑出毛病,永遠覺得進步太慢,於是,他的心總是在「不安、焦躁、激動、憤怒」之間擺蕩,沒有休息的片刻。

在【性格型態】(Personality Types)一書中,心理顧問 Don Richard Riso 將這種人歸為「改革者」的不理想狀況。所謂改革者,「總是對現狀感到不滿,他們努力追求一種完美的境界,他壓抑自己人性中不理性的一面,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別人。」他自己不開心,還致力於讓別人不開心。

對此,我有深刻體會。我有位極愛挑剔的家人,連吃個飯都有得挑:雞肉切得不漂亮、湯冷掉了、菜煮太爛、盤子擺的位置不對、鍋蓋擺法不好、旁邊人坐太近、講話發音不對...... 哇,跟他吃頓飯下來,皮都繃得極緊,好累好累。但他自己一定更累。

我們參加「主婦聯盟合作社」,他們主要供應有機、安全的蔬果食材。

有次到社裡買菜,一位年輕男子匆忙跑進來,問他急什麼,他說:「我媽媽不敢吃外面的東西,怕有農藥或不乾淨。教我趕快來買。」我想,除非她肝腎衰竭或病體危重,不然,沒必要畫地自限,自己嚇自己吧?很多人不知道,肝可解毒,腎可排毒。雖然我們在家都煮有機健康的蔬菜,但是到外面吃也盡情享受,總是快快樂樂開開心心。把自己綁得這麼死,多不痛快,多苦啊。

擔心、憂慮、壓力、憤怒、悲傷等負面情緒,才是真正健康的殺手,這點隨著「身心醫學」( Psychosomatic Medicine)的崛起,早已獲得證實。中醫更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恐傷腎,驚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的理論,闡釋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會破壞身體健康。

心理研究方面,Martin Seligman教授在【學習樂觀‧樂觀學習】(Learned Optimism)一書中提及:「樂觀可以讓免疫防衛系統強壯有力、使人維持良好的健康習慣、減少壞事發生次數、獲得社會支持,讓人更健康。」他用實驗證明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證實,悲觀、壓力會讓健康走下坡,「絕望無助會促使腫瘤長得更快」。更進一步說明情緒對健康的影響。

回到主題,所謂「不挑的人最幸福」,其實就是「知足常樂」。有人天生就能獲得這種快樂,如周左宇老師和我姊夫。我們一般人呢?Seligman 教授鼓勵大家:「樂觀是可以學習的。」

學習的方法千百種,我選擇內觀。你呢?

Jul 25, 2008

長毛象──穿越萬年來看你





《《《《《《《。《他曾經是我們的鄰居,現在卻成地球過客了...

我對考古學(archeology)和古生物學(paleontology)的興趣始於十多年前教書時。當時教材內容五花八門,簡直如《黃帝內經》所言「上極天文,下窮地理,中悉人事,理通三才,道貫古今」,包涵的學問極廣、極大,雖然備課有些壓力,卻無形中吸收了許多知識。回想起來,很感恩,不但腦袋充實不少,也大幅拓展個人興趣與閱讀書單,讓生活更愉悅。

不然古生物與主修文學的我,大概永遠是平行線了。

講到古生物,大家最熟悉與歡迎的應當是考古界的超級巨星──恐龍。對這夢幻般「史上第一巨大動物」,當然我也興味盎然,甚至一度發心想飛到挖掘現場看個究竟。但所有古生物中,最教我痴迷神往的,卻是長毛象。

為何鍾愛長毛象?

我一直對「象」極有好感,他們溫和、有靈性、懂得分享。再來,長毛象「身高為現代象兩倍」,多巨大啊。加上他們奇異的毛茸茸外型,強力撐開浩瀚無垠的想像空間。比起來,與恐龍有些淵源的蜥蝪或鳥類,對我吸引力太低啦。雖然身高18公尺、身長52公尺、重達130公噸的「震龍」,光憑想像就能把我震昏...... @@ ......(站起來六層樓高哦)

昨天趁著升高三外甥亦寶難得的空檔,我們與他相約,一同前往中正紀念堂展覽館,參觀這名號優美響亮的「沉睡18000年的冰原巨獸」特展。

烈日毫不留情灑潑滾燙的光與熱,走在「自由廣場」的我們有被燒烤的昏熱感,簡直可以聽到「滋滋」煎炸聲。我們三人,即將從21世紀的炎夏,走入冰凍了一萬八千年的長毛象世界。

因為是暑假,加上長毛象的魅力逐年增高,蜂擁的參觀人潮不令人意外。除了年輕情侶、學生、親子,還有一群來自桃園龜山「快樂斑比」小學的孩子,都是我們這趟「知性之旅」的伙伴。好玩的是,帶領小學生的老師解說十分精彩,原本三十多人一團,越走越大團,到後來居然膨脹一倍有餘,六、七十人吧。這位認真敬業的老師,讓人印象深刻,我在心底為他默默喝采。

OK,來聊聊所見所聞吧~

這回來台的是兩隻長毛象:尤卡基爾(Yukagir)與歐米亞空(Oymiakon)。

兩個名字其實是薩哈共和國(Caxa)的地名,長毛象是以發現地命名。薩哈位於西伯利亞遙遠的邊陲地帶,緊臨北極海,土地面積是台灣的100倍,人口卻不到100萬。這兩個地方都在北極海沿岸,終年冰天雪地,七月最高溫只有2°C。也唯有極端的天寒地凍,才能讓數萬年前的長毛象走過如此漫長的黑暗,在今日重見光明。

通常考古或古生物的展覽,僅僅「化石」就足以讓大眾目瞪口呆讚嘆不已。這次展覽呢?

雖然尤卡基爾真正完整的部位只有頭部和左前腳,而歐米亞空只有頭、鼻、脖子及部分胸部,卻已屬破天荒的重大發現,為長毛象研究立下新的里程碑。畢竟古生物學研究史上,動物的皮膚和柔軟組織能像他們以良好狀態保存下來,極為罕見。

導覽手冊中有動人描述:「越逼近尤卡基爾栩栩如生的臉,越覺得卷曲的茶色象毛、皮膚的皺紋,甚至眼睫毛都如此分明,連科學家都幾乎產生錯覺,以為眼前所見是沉睡中的現代動物。」


兩隻象基本介紹:

尤卡基爾                      
年代:距今約18000年                
年齡:推測為40~45歲間               
性別:公象                     
象牙長:3.1公尺   
推估全身:肩高約2.8公尺,重約4000~5000公斤   
死因:意外                   
發現時間:2002年8月             
貢獻:史上首度發現保存完善的長毛象   
展出履歷:2005年日本愛知博覽會首度曝光
發現重點:骨肉皮毛都相當完整的巨大象頭,皮膚還有彈性。2003年9月又發現保存狀態同樣完整的左前腳。



○○尤卡基爾出現,告訴大家:「長毛象的頭型是這樣的。別亂猜,也別再搞錯啦。」


1333j尤卡基爾的下巴瞧瞧。他的鼻骨經不起漫長時光摧殘,已經斷裂,只留下空洞。

歐米亞空
年代:距今約3萬~4萬年前
年齡:約1.2~1.3歲
性別:母象
死因:不慎陷入沼澤被冰封
發現時間:2004年9月
貢獻:罕見冷凍狀態下保存的幼象
展出履歷:全球首度曝光,在台灣台北


。。歐米亞空。她的眼睛還瞇瞇張著哦。 尤卡基爾的左腳。可以看到皮膚紋路。


如果你對長毛象陌生,下面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正式名稱:長毛猛獁象/Wooly Mammoth
科學分類:哺乳綱─長鼻目─真象科─猛獁象屬
最早出現:約400萬年前的非洲
主要分布:西起愛爾蘭、東到北美東岸接近北極圈寒冷地帶
主要時空:《更新世》(Pleistocene)時期(註),約180萬年前至1萬年前。
滅絕時間:約1萬年前至4,000年前
飲食習性:草食性動物
外形特徵:身披長毛,耳朵很小,有捲曲的長牙
體毛顏色:本應為黑色。出土時因褪色而呈棕色到深棕色
體毛長度:最長50公分
防寒武器:皮下脂肪厚達10公分
成年年齡:約15歲才算成年
成年肩高:約2.75~3.4公尺(北方象可達4.5公尺)
成年重量:約4,000~6,000公斤

原來,這不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猛獁象踏上台灣島。浮上海面五千萬年的台灣,早在三萬年前就有猛獁象曾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奔跑,但有沒有長毛呢?還是個問號。我好奇了... 不知台灣哪個地方也能挖出古老的長毛象呢。

長毛象的滅亡原因,眾說紛紜,有環境劇烈變化、人類趕盡殺絕、傳染病等。但可以確定的是,最後一隻長毛象在西伯利亞倒下時,埃及正大興土木建造金字塔。一個龐然物種的滅絕和人類文明的發萌,在歷史洪流中擦身而過,形成尖銳驚悚的對比,讓人感傷悲嘆,也留下無限遐思。

我個人感覺,理應是人類濫捕濫殺,直接造成長毛象滅亡。因為,黑色毛的象群在雪地裡,本來就是特別醒目的目標(easy target)。君不見,今日仍活躍在極區雪地中,幾乎清一色都是雪白的動物。而且,長毛象的「經濟價值高」,除了食用外,他的皮、骨可以拿來造屋、製衣、禦寒,大量脂肪可供燃燒取暖,對生活艱困的北極圈居民太實用了。

莊子說:「無用之用,是謂大用。」似乎是為長毛象的末日發出一聲極長極哀極痛的喟嘆。

亦寶說到,他覺得有一天長毛象「可以復活」,因為幹細胞研究絕對辦得到。我想也是。但我說:「雖然我很喜歡長毛象,但實在不希望他們再來,因為他們的居住環境被人類嚴重破壞,隨時都有物種滅亡,連北極熊都有絕種危機。長毛象回來,能活嗎?」他也表示同意:「對啊。而且地球溫度持續上升,對他們生存更不利。」 但願科學家別造孽了,小孩子都懂呢。

其實,挖掘到這兩隻長毛象,畫下新里程碑,對古生物學界來說無疑是天大喜訊,卻也同時捎來嚴峻的警告:就是因為「全球暖化」日趨嚴重,北極圈的永凍土才會逐漸消融,原本深埋地底的長毛象才得以重見天日。更不妙的是,永凍層融化時,蘊含其中的甲烷,也就是沼氣,會大量釋放到空氣中,帶來比二氧化碳高20倍的暖化效果,讓人類、所有物種的前景堪慮。

根據世界保育聯盟的估計,目前每天平均約有40種物種在消失中,是不是會更糟呢?看來已是無可逆轉的趨勢了。

身為生物鏈最上層的人類,雖然可能撐到最後一刻,卻終將遭遇最殘酷、最全面的浩劫。

Karma?I'm not sure, and I dare not think so. Oh, well...

總之,這個展覽到11月4日。如果有興趣讓這段地球的重要歷史融入你個人歷史,不妨步入這時光隧道走上一遭。可以學習,可以思考。很棒。

順便,瞧瞧那新聞熱度猶存的「民主廣場」木牌,想想人類這種「神奇」的動物,是否在無謂的事情中,掺入太多的熱情與喧鬧,反而把耽擱了人生真正重要的部分?

a

(註):更新世是地質年代的專有名詞。單位是世(Epoch )。世的單位之上還有紀(Era) 和元(Period)兩個單位。

詳細年代,請參閱清華大學這個詳細又漂亮的表格→ 更新世是地質年代

Jul 24, 2008

男女大不同

、﹝】】】】,】政大後山一景。這是我們每次爬山都會經過的地方。


最近,小熊和我有志一同,都沉迷在文字創作的世界裡。精神生活忙碌而愉悅,追上我們近來稍微緊湊熱鬧的「肉體生活」。(請勿想入非非,就是跑來跑去參加邀約聚會啦)

我寫的多歸抒情記敘,主要描繪親身經驗的人事物,或遊記、或人物、或活動、或心路歷程。

a
小熊可強哪,擅長的文體不拘,嚴肅枯燥的論文、說道論理的散文、情節曲折的小說,他都行。十分多才多藝。

不同的是,我寫,就是好玩,留下記憶與分享經驗;而他是「目標導向」(target oriented),必須有個特定目的,譬如拿文憑(博士論文)、參加比賽(小說、論文)、收拾老婆爛攤子 (科學家的使命?
)等。

本來他還覺得我把他講得太「功利」,有點兒悶氣。事實上,如此「價值取向」很正常,因為他和所有男生一樣,睪固酮是我的20倍,野心,或(好聽一點的)雄心,自然大多了。何況,人家小時候參加作文比賽拿過獎,我哪比得上?

總是一家人,寫來寫去,互相欣賞觀摩是常事。大概我粗製濫造,產量多又快,讓他應接不暇。每回問他感想,他總不脫:「很好啊,有進步,很活潑,很流暢」。剛聽很感動窩心,聽多了就了無新意。我真正希望聽到的是「建設性的批評」,刺激我進步。

說實話,最近不少人給我寫作上的鼓勵,甚至有人說我可以當作家了──這些都讓我「心虛」──雖參加過作文比賽,卻始終與獎無緣;從小到大,只有高中和國中老師各當眾稱讚我一篇作文。總之,我雖愛寫,自信心是不及格的。

所以我對小熊有期望啊!

我怎麼看他的作品呢?論文,毫無胃口,六年下來,只勉為其難幫他修兩篇英文稿。如此「無情」,我倒心安理得。拜託,人家身邊一堆專業的準博士、教授、大師建議指導耶,我算哪根蔥?但他的散文及小說,我可是來來回回看了許多遍,巨細靡遺地挑錯字、潤飾字詞、修改文句,甚至捉刀構思小說情節或結局,哎,我這麼認真,比自己寫東西還用心,誠意可感天動地啊~

該禮尚往來吧?嘿嘿,我一廂情願,作白日夢。

昨天下午外出用餐,然後到政大校園散步。


我問小熊對我寫的 夏至前夕花蓮行 有啥感覺,他回答:「沒有。」
我有點驚訝追問:「正面的和負面的都沒有嗎?」

很奇怪,他像燈炮一樣,不點不亮:「先說正面好了:一、文字流暢;二、內容輕鬆活潑;三、讀來有趣。負面就是內容太多太雜,架構比較亂。」

我接著問:「那我該怎麼改進?」
他說:「可以深入探討一些重點,譬如和景小姐聊了很多,還有六十石山、鯉魚潭。」

我納悶了... 這是「遊記」啊,本來就應該輕鬆寫,不是?「深入探討」,太沉重了點吧?

但他好不容易提出意見,讓我見獵心喜,趕緊追問:「這樣重點也多呀,還不是太雜了?」
他也覺得不太對勁,但無法提出進一步說明。

兩人小小辯論一番。

他有點不爽:「妳要我講,我就講我真正的想法,講了妳又不高興。」

我說:「我沒有不高興啊,可是你講來講去,我都不知道可以怎麼改進。這樣很像超級星光大道的袁小胖,講了一大堆,可是聽的人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這種批評沒有幫助啊!」


他先辯駁,再來有點兒慚愧...

接下來我小小抗議:我讀他的作品十分用心,提出許多意見;他看我的都隨便看一看。(早就心裡不平衡啦!)

他又不爽了,堅持他想得到的都講了,沒有不用心。還嘔氣說:「我回家再想想好了。」
回家想?騙肖也!給他八百年都想不出呢。專家講了啊~

【腦內乾坤】(Brain Sex)作者 Anne Moir 說:「男性比較自我中心」又說:「但是,這有什麼稀奇?我們不是早就知道了嗎?」換句話說,大家老早就明白,男人比較自我(或自私),我再不甘心,也白搭。他的小說硬是比我的遊記帶的重量多啊。沒話說。


更重要的是,男人典型的大腦構造,讓小熊無法充分表達他的感受。

請看 Moir 論述:

「女性大腦的腁胝體有較大且深遠的神經網路,表示左右腦可以互相傳播更多的訊息。... 女性的左、右腦都有反應情緒的能力,對男性而言,情緒則是專門在右腦處理的東西。... 男人把他的情緒集中在右腦處理,但是表達感覺的語言區卻是在左腦。因為男性連接兩個腦的纖維束比女性小,訊息的交替就較為受到限制。男人常覺得表達情緒很困難,因為他右邊的情緒感覺不是這麼流暢地就到左邊掌管說話的大腦來。」

我忘了哪本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十四歲男孩一直被問到他對某事有何感覺,他不耐煩極了:「感覺?我哪有什麼感覺?煩死了!我就是沒有感覺嘛!」

他屬於大多數之一。有85%的男性,腁胝體就是又小又稀疏。但還有15%左右的男人描述感覺還是相當靈光的。

我讀過這書嗎?當然。
那何苦為難小熊 ?

咳咳咳... 我在押,看他是不是那15趴中的一個,結果 ~~ 槓龜。好吧,總是算「正常男人」,in a sense。 另外,「逼問」之下,他就嘩啦嘩啦講一堆,給我多大動機啊。我猜,一旦他面臨壓力,兩大腦之間的連繫瞬間變得流暢通達,感想便源源湧出。難怪他那人人敬畏的指導老師特別欣賞他... 壓力可以激發這人潛力嘛。
我真愛問。借愛因斯坦之言:「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是喜歡尋根究底地追求問題罷了。」

再來我想起,難怪編輯多為女性。只有「不那麼自我」、心思細膩的女人願意全心投入別人作品中,字斟句酌慢慢思索。願意這麼做的男人想必不多。但總編輯通常是男人,想是成就動機高、整合力比較強罷。

突然我又想起,小熊並非缺乏意見。他有哦,而且又多又好,不過,文章一定與「理論、道理、哲理、辯證」有關。啊!我突然懂了。他對「講道理」的東西較感興趣,對文章有沒有講出道理、合不合邏輯,他可心下清澈冰雪聰明,講得頭頭是道,是非常優秀的評論者。偏偏我最近很少寫論理的文章,只有真實的快樂一篇。好巧不巧,他就最喜歡這篇,覺得這篇寫得最好,評語也最多。難怪。

我再想到,以前他講過,想寫的小說是「能讓讀者從裡面體會或學到一些什麼。」原來早就有跡可循,就我自己鈍嘛,還敢怪誰?

哇,搞了半天我才完全弄懂 ~~ 原來小熊是──「古板咖」,腦中根深柢固的是「文以載道」老觀念。嗯,難怪我那些嘻笑怒罵,他看過就「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無情無義哩。哎,虧我老對牛彈琴,簡直自作多情...... 居然現在才了解這點,有些不是滋味。好了,總算醒悟,再不能怪他,再逼就沒人性了。

我跟小熊說:「還好我們上了內觀,不然衝突性可能會很高。話說回來,今天談到這裡,很好,你這輩子再也不必擔心我會逼你講出感想。」

他開心囉:「對啊,把事情想通的感覺真好!」我們都很高興。兩人都省了不少麻煩。(天下本無事呦)

這時,本半吊子哲學家靈機一動:「如果人人都能體認到,人與人之間是多麼不同,這個世界上的衝突將會大幅減少。」

他笑說:「妳就是會把道理講得很好,這點很厲害。」阿諛之言,不可當真。


借一下莎翁名言:「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

有人批評我,太喜歡教人「講出一個道理」,要求過多過高。我只能說,批評者見識有點兒不夠。我只是不愛聽「太淺、太浮面」的東西,還算好應付。如果遇上我先生或他的指導教授,那你非講出「一套道理」不可,要不然,可完全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其中一位還會「逼」人講,不然可吃不完兜著走。請看倌自個兒猜哪位...

腦筋清楚邏輯一流的人,是這麼搞法。

我們比不上。

Jul 21, 2008

周左宇 老師──國寶級針灸名家


         ~沈邑穎醫師整理製作~


一、線上流覽全文: 周左宇老師習醫經歷簡介

二、檢視原始檔案: 原始檔案下載

1.此檔案為pdf檔,須用Acrobat Reader軟體閱讀,如果您無此軟體,請先下載 Acrobat Reader
2.若不欲在瀏覽器中開啟檔案,可將游標移到下載的連結,按滑鼠右鍵(左撇子按左鍵),選擇「另存目標」,即可儲存檔案。 
  

***********************************

看了沈老師辛苦整理的投影片,最後一頁,是《周老師的名言》,他說:

◎◎◎◎◎◎◎◎◎◎◎◎◎「凡救人之事,不必保密。」

這句話,說得真棒!讓我心有戚戚。這也是周老師一生行醫、教學的信念。他總是竭力把所知所學奉獻給大眾,一切公開透明,與同事、學生、所有人分享,絕無藏私之狹隘胸襟。

這樣的行為,和史上許多中醫師大相逕庭。自古至今,多少「家傳秘方」啊!但周老師不屑搞這一套。他是君子。

但願所有中醫師都能學習他這種精神,讓這項優良國粹能發揚光大。也但願周老師麾下沒有不肖弟子,人人都和周老師一樣,是光明正大的君子。

Jul 20, 2008

周左宇老師 & 沈邑穎老師



。。。。。。。。 。我的兩位恩師──周左宇醫師與沈邑穎醫師
。。。。。。  。 (攝於2004年末,沈老師與我偕行拜訪周老爺子)



周老師是我的恩師,很榮幸能成為他的「第N代弟子」。
沈老師也是我的恩師,我應算她「第一代弟子」哦。
沈邑穎老師

因為學中醫,超幸運的,在功利現實的補習班,居然可以認識到清新脫俗、毫無匠氣銅臭味的沈邑穎老師。連續兩年迅速通過「中醫檢特考」的她,當時是人人口中傳誦的大內高手──「內科第一名師」是也!一般人六、七年考上,都算快的了,可見她的記錄驚人。大家不知道的是,她在金榜提名的十多年前,早在北京學過中醫,底子十分深厚。成功絕非偶然。但比起她的教學與醫術、醫德,這項優異的記錄,根本微不足道。

除了氣質出眾、謙恭有禮,她的教學更普遍受到學生大力讚揚與喜愛。有別於一般老師大量用填鴨、口訣教課(我也教過書,真不懂這算哪門子教學?),沈老師循循善誘,用豐富的知識學理極有耐心地帶我們理解《傷寒論》、《金匱要論》每一條條文的醫理、思路與用藥精神,她用「引導思考」的方式教學,讓我們都覺得獲益匪淺。

「鶴髮童顏」的她娓娓訴說教學理念:「希望介紹大家欣賞中醫之美外,也希望同學都能擁有『自學』的能力。」「醫學界不缺醫生,但是缺好醫生。」誠懇而真摯,教我感佩至今。


她正式成為「沈醫師」後,才短短兩年,在住院醫師第二年(R2)就成了醫院的大熱門、掛號天天爆滿、大家口耳相傳、充滿傳奇的「神醫」。目前據說要一個月前掛號才看得到她。最近才從小熊同事口中得知,她前陣醫好一位植物病人,造成大轟動。這些了不起的事蹟與記錄,低調的沈老師私底下從來絕口不提,但因我們介紹太多人找她,每位又拉好幾位,因此「眼線密佈」──人在家中坐,消息靈通來。(沈老師看到這段,八成大吃一驚 ~~~ )

還有,小熊的指導教授長年睡不好,有回來我家給沈老師扎了一針,voila! 當晚超好睡。從此他總敬稱沈老師為「大國手」,對她欽佩萬分!

就是在她大力推薦下,才讓當年中醫菜鳥的我膽敢去上國寶級大師的課。也幸好她強力遊說,才不致教我錯失這人生極珍貴的經驗。她說:「妳不來上他的課太可惜了!這老先生實在太可愛啦!」可愛?嗯,沈老師太了解我啦,這麼一說,引起我莫大好奇。

另外,沈老師也說,周老師的教法與眾不同,算是「古典派」。哎,我哪知啥是古典派?一頭霧水。但衝著沈老師「掛保證」,又有她在一旁壯膽,我就硬著頭皮上課去啦~~~

周左宇老師


親眼見識之下,才知這周老師真是驚天動地天下無雙頑皮無敵笑壞人活該。如果只能用兩個字形容民國三年生,九十多歲的周老爺子,我會選──「爆笑」。他真是我生平所見最幽默詼諧、最機智慧黠、最調皮搗蛋的人啦,光這些形容,你就知道他多討人喜歡,可愛到無法用言語形容。還不用提他那滿肚子學問與人生智慧呢。

說來有點兒跌股...... 剛開始上他的「針灸課」,365穴位我大概只認得個位數,連十二經脈的位置都搞不清楚,但獨樹一格、魅力一流的周老爺子成功擄獲我的心:針灸實在太好玩啦!教我深深著迷至今,也是特考所有科目我最拿手的。天知道,補習班的針灸課我上兩堂就受不了,和周老師的課一比,真個天差地遠,沒得比~


周老師的課有一大特色:每回上課,全班必哄堂大笑十數回以上,而且,保證笑到嘴酸肚痛。


每回下課,我總疲憊不堪,不為別的,就是笑得太累。你說,針灸這麼有趣好笑嗎?咳,我只能說:「只要周老師在,不管上課、聚餐或哈拉,一定讓你笑到快昏倒。」我只有本事形容到此,想知道老先生搞笑功力如何,請自個兒上課去。


好了,家學淵源的他有家傳的「永安堂」撐持,想當然耳,中醫功夫得天獨厚沒話說。但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周小兄弟,卻年少輕狂吊兒郎當,身為名醫的父親周汝漢深嘆教子無方,把他送到四川一位嚴厲的老師門下磨練。這位老師多嚴格?你一偷懶、不用心,他馬上掄起傢伙海扁一頓,看你還敢皮!玩世不恭的周老師自然沒好日子過,挨揍成了家常便飯,讓他至今想起仍不寒而慄。但周老爺子對老師的諄諄教誨,始終感懷在心,經常提起這位恩師,言語神情中,充滿動人的敬意。

誠然,名師出高徒;進而,棒打出大師──現在的周老師可是非同凡響,在海峽兩岸都享有盛名。光在台灣,弟子就有數萬名,包括許多學有專精的中西醫師。一有小恙,中藥西藥各種藥真是收也收不完,大家都怕老爺子給傷了一根汗毛,心疼哩。有回他到中國大陸,人家在機場拉起紅布條盛大迎接,他打趣說,可見他是中共強力統戰的目標。令人莞爾的是,當場他差點沒嚇昏,以為要被槍斃啦。


他大噪的聲名,甚至跨出華人的疆域,直穿太平洋,震耳老美。他在美國多受歡迎?本來預計出訪一、兩個星期,卻因精湛的醫術讓洋人大為傾倒,兩、三個月過去了,居然還在美國趴趴走,到處接受邀約招待,樂不思蜀。這麼一攪和,周師母給惹毛了,拍去電報,寫著:「我快要死了。」嚇得周老師火速飛回來,一衝進家門,卻見太太氣定神閒,約了朋友打牌呢。他喘噓噓責問嚇他幹啥,師母更沒好氣:「不然你不回來呀!」真格天生寶一對。超口愛老夫妻啦~


從「欠揍皮蛋」到「針灸耆宿」之間,周老師還有一段奇特的經歷──他投身軍戎,參與過不少戰役,以少將身分退伍,是不折不扣的將軍哦。你說,他明明北師大畢業的文弱書生,又拜師習藝,沙場炮彈與他何干?說來可歌可泣,但很難感人肺腑...... 這紈絝子弟在四川被嚴師鞭打得實在受不了,就報考黃埔軍校,希望脫離「魔掌」。雖然身高差一點點,居然給他考上,他又驚又喜,流了好幾次淚(周老師之愛哭,不蓋你)。從此,他成了革命軍一員,隨著軍隊東征西討,從「躲棍子」變成「躲子彈」啦。
咦,這樣有比較好嗎?咱們周老師的邏輯,怪怪滴~~

他的軍旅生涯也是高潮迭起精彩萬分。論及有本領將悲慘事件講得歡樂逗趣,周老師絕對是首選。他挨揍固然堪憐,從他口中說來卻超搞笑,連戰爭這種生死關頭、哀鴻遍野的事,他都可以講得「歡樂滿人間」,奇哉怪也。事實上,除了他小腿上清楚駭人的彈痕,戰役的殘酷嚇得他老嚷嚷:「下輩子我要當女人!當男人太辛苦啦!」全天下男人,可有第二位來生想當女生?我們周老爺子真奇葩一大枚。
周老師本性善良,在殘酷的戰爭中表露無遺。他當旅長(或師長連長什麼長吧),別旅人都越來越少(陣亡或溜走),只有他這旅愈帶愈大團──他對屬下好啊,把受傷弟兄照顧得無微不至,有食物先給他們吃,還三不五時要他們「逃跑」(就是當逃兵嘛)。嘿,有鼓勵士兵逃脫的長官?周老師就是來這一著,教你眼鏡不夠跌。但他的「仁者風範」,著實感天動地,也獨樹一格。

古靈精怪的周老師還是不折不扣的「語言天才」。


大陸多少南腔北調啊?他會的方言多到你怎麼也考不倒。連台灣各地口音他都可以學得唯妙唯肖。有回他和路人聊天,問人家哪裡人,那人說彰化,他立刻用彰化腔的台語說:「哎,咱們同鄉啦。」馬上跟人熱絡起來──別忘了,他可是100%北平人哦。這類頑皮事蹟,數不勝數。他宣稱參加了「十幾個同鄉會」,全憑過人的語言天份。老先生講完這段還哈哈狂笑一番,滿臉得意,同學一邊笑一邊翻白眼吧~~~ 哇哩咧~~ 老師您也未免調皮過頭了吧?這檔唬人事玩得這麼起勁,敗給您啦。


這老頑童還號稱「什麼教都信」,進教堂就信耶穌,入天主堂就敬上帝,到廟就拜佛佗,去清真寺就「阿拉、阿拉」,媽祖、關公、土地公... 什麼神他都拜。好吧,也算有個性,就是有一個宗教,他絕不肯信 ── 一貫道。其中,沒啥大道理啦,純粹就是他受不了──吃素──沒法,人家教規嚴哩,你要當道親,就別想吃肉。哎,貪吃沒藥醫~

差點兒忘了提,周老師還是書畫名家呢。出身書香世家的他,從小拜師習藝,讓他一生悠遊文藝世界,精神生活飽滿愉悅。我也跟周老師學過「國畫」,因他最愛牡丹,也最擅長牡丹,剛學時我受到他的影響,日以繼夜作畫,但因考試不允許只好中斷,僅留下幾片零星:牡丹
唱作俱佳的他,夠活潑有勁調皮快活多才多藝吧?這就是我眼中的周左宇老師。

拉拉雜雜講了一堆,打得手痠,笑料還一籮筐,但我沒力啦。是啊,都沒談到他傲人的醫術。老實說,我不知該怎麼講哇 ~~~ 他的案例多到罄竹難書!哦,不,不,我不姓杜,不亂抝。有趣的案例太多,一時三刻也寫不完,先留空白,以後有機會再補。


謹以此文向兩位恩師致敬!
【補充】2008.8.1
a
周老師教「大敦穴」,講了一個自身經歷。
有天他在客廳看電視,突然想小解,於是起身走向浴室。結果,才走到浴室門口... 就... 尿完啦... 整條褲子濕成一片。於是他灸大敦,不知灸多久(是我不知,他必知),從此再也沒這個問題啦。老師和師母都很開心囉~
a
震耳欲聾的歡笑聲,就是上課「常態」。周老師的故事多到令人難以想像,而且保證個個爆笑啊!
a

Jul 18, 2008

真實的快樂



最近到內觀中心禪修,閉關十多天。一出關便往苗栗拜訪老友,從他們那裡聽到一個消息:「白文正自殺了!」

白文正是誰?我還誤指為奧美總裁,哦,原來是寶來集團才對。聽說身價上百億。為何自殺?哦,與考試院長提名有關,政治因素。因為當時頗睏,這部分資訊不甚了了,但聽到三個字我立刻清醒:「憂鬱症」。原來,這麼不快樂?

問一般人,「什麼是快樂?」

答案保證五花八門:吃美食、唱歌、旅遊、長得好看、打電動遊戲、和朋友哈拉、蒔草弄花、看小孩成長、逛街、血拼、打牌、打球、開車兜風、和家人相處、買到新的XX產品、買名牌貨、住豪宅、看電視電影影片、上網、和寵物玩、一個人靜一靜、看書、聽音樂... 等。高明一點的說:「知足者常樂」,或「助人為快樂之本」。功利觀點:賺很多錢、中頭彩、拿高學歷、嫁入豪門、娶到公主。是啊,都對,你說我拉個嚇死人的小提琴就很快樂,別人也無法反駁。倒是,有些人的快樂比較讓人頭痛,必須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例如嘮叨、挑剔、找人麻煩,相當程度反應他們其實很不快樂。

總之,快樂是「絕對主觀」的感受,如人飲水,你無法命令一個人快樂或不快樂。

似乎有股趨勢,現代社會裡不快樂的人愈來愈多了,如果達到生病程度,就是憂鬱症。

有人說憂鬱症是文明病。背景原因為,工業革命拉開急速發展,讓人經歷過劇的生活型態變遷。在人類歷史上,我們花了幾十萬年才從荒野搬進鄉村,卻在短短兩百年內鄉村人口就大量湧入都市。人們在心理上還來不及適應硬梆梆的水泥叢林和冷冰冰的人際關係。

有人說十九世紀肺結核大流行,二十世紀是癌症,到了二十一世紀就是憂鬱症了。人類彷彿受到宿命般的咀咒。

有人將憂鬱症喻為「現代黑死病」,教人駭然。

黑死病(The Plague),十五世紀令人聞之色變的瘟疫,猖獗肆虐之下讓全球人口銳減20%。固然,黑死病殺人極速極狂,但對手是「有形」的細菌。憂鬱症呢?你怎麼去對抗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影武者?

我對憂鬱症一向極有興趣,看過不少相關書籍與資料,領域包括醫學、心理學、大腦科學等,內容主要為病因、病程、治療方法、病人自述、生理構造、心理狀態變化、大腦病變等。病因從基因、體內化學物質、教養、環境、個人際遇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治療方式從諮商、藥物、切除大腦組織到電擊,都有人使用。

預後如何?有人終其一生為憂鬱症所苦,有人完全康復。根據調查,西醫治療憂鬱症的「治癒率」為40%左右,而這40%之中仍有復發的可能。所有精神科醫師、心理醫師、心理諮商師都會同意,這種疾病治療起來相當棘手,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在憂鬱症尤其如此。

因為「預防」對憂鬱症而言如此重要,我想到,如果快樂,不就遠離憂鬱症?於是我開始找「快樂」相關的書籍閱讀,包括心理學、宗教、勵志等方面。當然,我想得到,專家更不用說了,這方面的研究早已蓬勃發展。

除了【生活的藝術】的作者葛印卡老師,另位在「快樂領域」最令我心儀的是美國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 Martin Seligman,他突破傳統心理學著重「精神疾病」的窠臼,劈荊斬棘研究「正向心理學」。雄心萬丈的他覺得,心理學應該擔負「找出生命的快樂和意義」之責。 他寫了幾本令人擊節喝采的好書:【真實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學習樂觀‧樂觀學習】(Learned Optimism)、【教孩子樂觀】(The Optimistic Child),揭露真正讓人內心平靜快樂的秘訣,也告訴我們,樂觀是可以學習、教導的,為憂鬱症的防治開啟了一扇又一扇的窗,同時也給晦黯的精神醫療帶來無限希望與光明。

這裡要介紹的是【真實的快樂】。書中有系統羅列出讓人真正快樂的因素,以及可能矇蔽心靈的虛歡假樂,並提出各種有趣的觀察與研究,我將之喻為「快樂的解剖學」(The Anatomy of Happiness)。他學養豐富又風趣幽默,加上妙筆生花,讓整本書沒有硬澀的學術氣味,讀者了悟之餘,不時捧腹哈哈或會心一笑,給大腦輕鬆愉快的活絡一番,是令人極為享受的知識饗宴。


那到底什麼才是「真實的快樂」?Seligman 教授從事各種實驗、檢驗許多研究論文、組成團隊大規模調查,歸納出「世界上所有宗教、所有哲學學派都支持的」六種美德:

一、智慧
二、勇氣
三、人道
四、正義
五、修養
六、心靈的超越

由這六種美德又可衍繹出二十四種個人特殊長處。展現這些個人長處,就可以得到最多的滿足感與真實的快樂:
(紅字是我給自己的評語...... 難怪我真的很快樂)

一、智慧與知識:
(一)好奇心/對世界的興趣(無庸置疑)
(二)喜好學習(愛煞!)
(三)判斷力/判斷性思考/開放胸襟(還可以)
(四)原創力/實用智慧/街頭智慧(不錯哦)
(五)社會智慧/個人智慧/情緒智慧(欠佳)
(六)觀點見解(見仁見智。有人褒有人貶)

二、勇氣:
(一)勇敢和英武(80分以上,我講義氣嘛)
(二)毅力/勤勞/勤勉(不及格)
(三)正直/真誠/誠實(滿分)

三、人道與愛:
(一)仁慈與慷慨(滿盈)
(二)愛與被愛(箇中高手)

四、正義:
(一)公民精神/責任/團隊精神/忠誠(勉強可以)
(二)公平與公正(太優了)
(三)領導能力(不知)

五、修養:
(一)自我控制(奇差)
(二)謹慎/小心(甚差)
(三)謙虛(我的驕傲)

六、心靈的超越:
(一)對美和卓越的欣賞(品味甚高)
(二)感恩(每日不忘)
(三)希望/樂觀/對未來充滿期望(破表)
(四)心靈上/有目標的/信仰/宗教的(最高級)
(五)寬恕與慈悲(站在高點增強中)
(六)幽默與好玩(有人說我「搞笑咖」呢)
(七)熱忱/熱情/熱衷(100%)

簡而言之,建構「長處和美德」(strength and virtue),你就能找出生命的意義,得到真實的快樂,進而獲致亞理斯多德所謂的「美好人生」了。

對許多人而言,這份名單令人驚訝... 這二十四項,沒有任何一項與「有名」、「有錢」、「高學歷」、「成功的事業」、「美麗的外表」、「嫁入豪門」有直接關係,而這些目標正是人們一心嚮往羨慕,從小立志,甚至花上大半輩子汲汲追求。這正可以解釋,為何現在不快樂的人那麼多,因為,他們搞錯方向啦。


當然,你可以說成就大事業的人應該有「勇氣毅力」吧,為何還得憂鬱症?是啊,沒錯,但為何得病?我能想到的原因是,他的美德可能太少了。如果一個大企業家財大氣粗、沒愛心、沒品味、志得意滿、充滿偏見、心狠手辣、唯利是圖、貪得無饜──那他會很快樂?怪了吧?

對一個極不快樂的人,財富、美貌、名氣、學歷根本毫無意義,所以張國榮、白文正可以拋下「人人稱羨」的生活,毫不眷戀地走了。我為這些自我了斷的人生感到遺憾,但不驚訝。真正教我搖頭太息的是,這類例子早已多到不勝枚舉,卻仍抵擋不住大家瘋狂追求虛無的快樂,簡直像盲目跟著魔笛聲跳入海中的那堆渾人。


你懷疑,難道有「假的快樂」嗎?事實上,讓絕大多數人貪愛的「感官享受」,帶來的快樂只有曇花一現的效果。試想,你吃了超讚的冰淇淋、看了精彩的電影、買了名牌包包、搶到頭香買最新產品、飆車、心中候選人高票當選、心儀的球隊奪冠、聽演唱會,能快樂多久?良好感受八成迅速消失。甚至中頭彩,快樂最多維持一年吧,一定會回復到原來狀態,甚至更糟。這些無法持久,無法帶來長久滿足感的活動,都不算真正的快樂。

而根據 Seligman 教授,過低的自我價值觀、自我浸淫、過度的個人主義、過度的仰賴暫時的快樂與便捷生活等都是憂鬱的因素。

中國人說:「助人為快樂之本。」Seligman 教授也說:「快樂的人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利他行為。」

他還做了個實驗證明這點。

他班上有項功課,學生分別去做一件可以帶來快樂的事,和一件好事,然後寫成報告當作業。結果,「做可以帶來快樂的事(如與朋友在一起哈拉、看電影或吃巧克力冰淇淋聖代)與做好事的感覺相較之下黯然失色。當我們很自然地去幫助別人時,一天都會過得很愉快。」學生自然大感驚奇,但這次經驗將會讓他們一生受用無窮了!

結論:「正向的感覺是來自長處與美德,自己賺來的才是真正值得的快樂感覺。」就像開車上山的人,永遠無法知道攀越山峰那種暢快的感受,除非你願意下車來,親自走上一遭。



Jul 16, 2008

我和媽媽和好了!──【內觀】心得(一)



「你即將進行一場心靈的深層手術,根除你內心的雜染不淨。」


這是在內觀中心時,葛印卡老師對「十日禪修」課程的描述。所謂「深層手術」,簡單來說,就是深入潛意識挖掘出自己積存的瞋恨或貪愛等習性,加以根除,讓自己達到平靜安詳的境界。

一聽到這個概念,覺得新鮮有趣,也急著想對自己「動刀」,但對整個情況卻迷糊懵懂。

隨著課程展開,果然,一些過去的習性逐漸浮現,讓我有機會加以根除。譬如,我一聽人吃東西發出聲響,就心生厭惡。在內觀時發現這就是習性作祟,於是動了「小手術」把它解決。


我在課程前期精神狀態欠佳時,腦中不斷出現髒話。平日連粗話都不說的我,心下駭然。授課的明迦法師說我「書讀太多了」,所以我──憤世嫉俗?過份主觀?容易產生輕視他人之感?覺得沒人懂自己所以不平?... 這些都閃過腦海。無論如何,腦中會出現髒話,一定其來有自。從內觀中,我知道自己缺乏平等心。經過練習,這個情況也明顯減少,讓我心境愈趨平靜。


在課程中,我的身體不但發熱,還大汗不止。「身體發熱,是因各種負面情緒,從最淺的『憤怒』到最深的『壓抑』,都有可能。」師父說這是「好事」,把不好的東西排掉。果然,出關至今十天,我不但沒生過氣,連絲毫「煩躁」都未曾發生。在這悶熱的酷夏,整個人平靜愉悅得連自己都有點兒驚訝。


但我的心靈完全「康復」了嗎?我還不能完全確定。現在要談的就是出關後自己動的一次大手術,或者,是將內觀以來撕開的傷口縫合。


到前天早上為止,我已經五個多月沒和爸媽說話了。從農曆年初二那個晚上起,一共158個日子。


從小到大,個性倔強的我,和火爆的媽媽熱吵冷戰不下數十次,甚至還曾離家出走一週。這回算是創下最高記錄。大家一看,一定覺得我不孝。是呀,先猛劈我五十大板好啦,絕對不冤枉。


說實在話,我很喜歡她,但真的受不了她。


媽媽是不折不扣的「奇葩」:天生精力旺盛、多才多藝、聰明好學、勤勞無比、個性活潑可愛、非常好動、口才一流、熱情有活力、人緣極好。


有五個小孩的媽媽是職業婦女,我們小時候,她每天得從基隆搭客運到台北上班。光這樣,夠忙了吧?不止呢,她仍每天烹煮三餐:早上起來煮稀飯、炒幾道菜,給我們當早餐。在我印象中,早餐很少吃罐頭,也從未出現隔夜菜。在我們揉著惺忪睡眼,趕時間「痛苦地」吃下熱呼呼的稀飯時,她仍繼續忙著,為我們準備午餐的便當。五個孩子,五個便當,每天起碼四道菜。傍晚下班一到家,立刻捲起袖子下廚做晚飯。孩子的營養,她絕不馬虎,用心的程度令人感佩。


她的興趣既多且廣:唱歌、吹口琴、聽廣播、看雜誌、讀「英語九百句型」、玩牌、旅遊、運動、學習等,也常陪我們玩跳繩、踢毽子、丟沙包、下跳棋象棋等。她還會刮痧等民俗療法,對我們幾個常在外頭玩到中暑的小傢伙來說,真是天賜良醫。她又是裁縫高手,雙手極為靈巧,做衣服褲子、打圍巾毛衣,沒有一樣難得倒她。


媽媽的廚房手藝更是了得,自己桿麵做包子、水餃,發糕、年糕、蘿蔔糕、鹹粽、鹼粽、雞捲、咖哩飯、牛肉麵、炒麵炒米粉... 太多啦,做得比餐廳還好吃。不吹牛,她的拿手菜,可以開十家以上的餐館還綽綽有餘。最難得的是,她現在六十多歲了,做菜仍是興致高昂,不時還推出新花樣。前幾年在朋友口述指導後,學會了做「紅龜粿」,教我們大吃一驚,她可開心得緊呢!基本上,只要她想學,就一定學得會、學得好。這方面她真的是天才。


媽媽真的很可愛,我也以她為榮。但我們最受不了的是,完全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發脾氣。她就像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根據心理學研究,對小狗「定時」與「不定時」電擊,後者令小狗處於較大的恐懼中,和我們的處境相仿。不諱言,我們幾個小蘿蔔頭,成天巴不得媽媽趕快出門。她不在家,我們才能真正放鬆。


老實說,從小到大,我一直是乖乖牌,功課品行從不勞媽媽操心。那我和她有什麼好吵?我學生之前說我「有正義感」,我苦笑承認,因為這是很無奈的結果。媽媽脾氣一向不好,忙起來時更變本加厲,對功課一直不好的大姐百般挑剔,時常大呼小叫罵她,家裡常因此烏煙瘴氣。年紀還小的我看不下,卻無計可施,只能乾著急。印象中是小學三年級,十歲左右,我就強出頭為姐姐「伸張正義」了。也是從那年起,排行老三的我開始「指揮」其他四個姐妹打掃家裡。大我五歲的大姐,大我三歲的二姐,都不願負責主導,只好我來吧。


分析我的童年,大部分時間很快樂,卻因為媽媽的情緒化,小小心靈中,隨時壟罩著龐然的壓力。然而,一個孩子能怎麼辦?充其量,就是盡本份把書讀好、幫忙做些家事、照顧妹妹。除此之外,我能做什麼?但是,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再怎麼用功拿好成績,還是無法改善家裡不愉快的氣氛。長久下來「無力感」日益深重。長期以來,我把憤怒積壓在心裡在潛意識裡,無意間也造就了一個情緒化的自己。年齡稍長,我赫然發現自己居然成了媽媽的翻版!


也許因為人生際遇頗順利,又物質欲望不高,與一般人相較之下,我算非常快樂,個性也屬樂觀開朗。但內心深處總是有一股負面的氣,偶爾會讓我感到莫名的悲傷,甚至灰心頹喪。我想,應該和自己從小「不尋常」的遭遇有些關連。


這個最長的冷戰始於今年農曆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我們三姐妹陪媽媽打牌,幾個男生玩大富翁,最乖的小妹在廚房準備晚餐,家中一片詳和溫馨快樂。這時,小妹端了一盤滷蛋走向餐廳,媽媽一見之下,馬上大發雷霆破口大罵,氣她為何要把滷蛋切開。兩人劈哩啪拉對槓一陣,小妹氣得回房間,用力甩門洩忿。


我一方面心疼小妹,一方面覺得媽媽實在太不理智。全家平安幸福團圓,又是大過年的,明明可以好好享受天倫之樂,卻給她莫名的壞脾氣破壞了一切。自幼培養的正義感讓我忍不住開口講了幾句。媽媽一聽更是火大,叨唸個不停。本來就不愛打牌的我簡直抓狂,不解她為何要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暴跳如雷。我不耐煩地說:「我不玩了。」起身便要離開。這時她更怒不可遏,氣衝衝跑回房間大喊大哭。全家都嚇呆了,美好氣氛也破壞殆盡。


雖然錯愕,我還是趕緊跟進房間,向她道歉。她不僅不理會,反而哭罵得更大聲。此時的我忍無可忍,煩透了。本來想馬上回家,但媽媽撂下狠話:「你們不吃晚餐,以後就不要回來了!」我根本就情緒脹滿激動,吃不下任何東西。勉強等先生吃完,小妹到門口送我們時,我告訴她:「我們可能幾個月都不回來了。」我是吃了秤鉈鐵了心,決心對媽媽展開報復。


所謂「報復」,就是不理她。因為我知道,這樣會讓她難過。我存心想「懲罰」她。

憤憤不平的我原本打算一整年不理她,認為這樣她才能懂我的意思、才會知道我不喜歡她亂耍脾氣。

冷戰剛開始,我自憐自艾,悲嘆自己為何倒楣至此有這樣的媽媽,也不斷怨恨她「長久以來的精神虐待」,破壞我原來可以擁有的快樂童年。我也氣她帶給我不健康的價值觀和想法,讓我無法好好享受人生。我想著一件又一件她的「惡行」,我憤怒、厭煩、難過、悲傷、沮喪,甚至起了和她斷絕關係的想法。


我想「擺脫」她。


可想而知,內心深愛媽媽的我在這段時間痛苦不已,心中埋藏著難以言喻,更不足與外人道的怨恨哀悽。連最親密的先生我都不願提及。大姐幾次來電,勸我和媽媽和解,但我堅持她「欠我一個道歉」,應該是她先找我才對。小妹打來緩事,也徒勞無功。大妹打來過,但我漏接。這次的氣,好久好久,持續了三、四個月吧。


氣歸氣,我還是想念媽媽和因冷戰也一直沒講到話的爸爸。我和姐妹打聽他們的狀況,總希望聽到他們健康快樂的好消息。每想到最疼我的爸爸,總教我心酸得眼眶泛紅。


慢慢地,我對媽媽的氣漸漸消失,而思念之情越來越濃。總是舐犢情深啊。到後來,不是「不想」打電話給她,是「不敢」了。畢竟這回僵持太久,讓向來膽大包天的我都感到羞怯。但我「原諒」她了嗎?說實在話,我也不知道。


到內觀上課,老師說:「你不開心,完全是自己『心的作為』,與外界無關。」、「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別的事,會讓自己非常不快樂。」有如暮鼓晨鐘,敲醒夢中人。


一切由心造。


我開始省思。我想通了:媽媽的「番」、「任性」、「不講理」、「壞脾氣」、「不理性」,都是用我的標準來判斷的。她自己才不會這麼想呢。我雖然帶有她的基因,流著她的血液,但我從未清楚明白她一生中渡過任何一天的心理狀態。我不懂她的成長、她的童年、她的求學過程、她的青春期、她的戀愛、她的工作、她的交友、她的忙碌、她的活力、她的好客、她的憤怒、她的喜悅、她和父親的關係、她養五個孩子的過程...... 她的一切一切,我茫然無知啊。


我總是用「她的孩子」這個身分來與她相處,但我從來不懂「身為她」如何覺知、如何看我們這些孩子、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如果我是她會如何?說不定早因忙碌勞累而崩潰。而她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仍然每天忙得興致勃勃,渾身散發活力朝氣。很多父母在孩子長大後開始「回收報酬」,但她從未主動向五個孩子要過一毛錢。她許多的想法作為,完全超出我能理解體會的範圍,更別提「感同身受」。


我們總是用「自己的」眼光、觀點角度、價值觀、習慣、倫理道德觀念、信仰、經驗、稀奇古怪的念頭,來面對這個世界與一切眾生。於是六根不得清淨,習性反應因而叢生,帶來累累痛苦的心結,就像我看待母親一樣。如何對治?用「覺知」與「平等心」。這是解除一切痛苦的萬靈丹。


「看清真相」的感覺真好,身心頓時輕鬆起來,那壓力太重也揹太久了。


從內觀回來後,我就想打電話給媽媽,但總近關情怯,始終無法鼓起勇氣。直到大前天,老友聊起那讓她深陷痛苦的「超番媽媽」,而我勸她去上內觀、讀【生活的藝術】時,突然想到:「我有資格勸人嗎?我和自己的媽媽又如何?」心虛極了,卻也讓內心勇氣之苗萌發。


隔天早上靜坐,體會到前所未有的一小時「全身輕微振動」,身心極為舒暢,同時分心想到:「靜坐結束我就要打電話給媽媽。」、「第一句話該講什麼呢?」想了一會兒,冒出一句「我好想念你們哦!」心中演練一番。等靜坐結束的鈴聲響起,我迫不及待起身打電話回家。


媽媽接的。

「媽媽,我好想念你們哦!」

「妳是誰?」(啊~~ 她聽不出我聲音了,有點難過)「哦,是小華啊?(我的小名)」

「是啊,是我。媽媽,對不起啦,我不該惹您生氣...」講沒兩句馬上哽噎起來...

「沒關係啦!嘿嘿嘿」她輕笑幾聲,「我也跟妳對不起。那天實在太累,以為小嫈(小妹)把所有的滷蛋都切了,我搞錯了...」

聽到這裡我嚇一跳,她從不跟人道歉的。她愛面子,超愛面子。她拉不下臉道歉,尤其對晚輩。


我感動到無以復加,也為之前的膽怯自嘲:「哪有媽媽會氣孩子那麼久?真笨!」她高興得笑聲不斷,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一切鴻溝瞬間融合,所有不愉快頃刻消散。


坐了這麼久的「心牢」,我終於出獄了,享受許久不曾體驗的自由空氣,太痛快了!原來,這牢門的鑰匙,一直在自己手中呀!但我忙著「往外看」,老注意許多不相關不重要的細碎瑣事,何曾靜下心來,看看自己是誰、擁有什麼?於是,錯過一次又一次釋放自己的機會。


講起來,真正「精神虐待」我的人,就是我自己,沒有別人。


我打電話向老友道謝,感謝她的「啟發」,也勸她打開心結(有資格了吧?)。很難,真的很難,而且可能讓人難堪又痛徹心扉。但如果不試,就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難」總勝過「不可能」吧?而世界上不可能的事並不多。

自由的滋味,真的很美好,但願每個人都能享受這本來就屬於自己的東西。


至此,我可以開心地大聲宣布,「手術成功了!」


一盤滷蛋可以塗抹一段這麼長的親子關係,匪夷所思荒謬至極吧?但大家可以想想,你生命中,是否也有、或曾有這樣的「一盤滷蛋」?

Jul 9, 2008

內觀中心禪修記

內觀中心一景。左邊三層樓建築是女眾衣食住行之所,右側平房就是莊嚴肅穆的禪堂。

2007年初,我的老師──沈邑穎醫師──從「內觀中心」的禪修課程回來後,說要送本書給我們。不久就收到【生活的藝術】,我迫不及待馬上翻閱,還意猶未盡連讀兩遍。書中描述「內觀」(Vipassana)的修行法門。什麼是內觀呢?

「內觀是一種淨化心靈的方法,直接向內觀察自身實相,將內心深處的煩惱習氣一層一層地剝除,直到達到內在的安詳與快樂。」

極有吸引力,不是?

我是皈依聖嚴師父門下的弟子,但我一直無法融入佛教的各種規矩儀式,參加了幾回法會、禪修,總覺得扞格不入,即所謂「不相應」,有點慚愧,連法鼓山的活動我都興趣缺缺。讀到【生活的藝術】可開心極了,如老師在信中所言:「『內觀』重在個人實修,其餘教義都是參考用的。」我要的就是這個,而不是每天作多少早晚課、念幾次佛號咒語、熟背什麼經文咒文、跪拜叩頭還要注意腳板的角度與拜倒的時間、佛說這不行那不行、佛說這會五百世斷手斷腳、佛說養狗會和他有共業... 各式各樣教我感到無意義或莫名其妙的儀規禁忌。學佛人應該更正向、更積極、更有活力才是呀?我一直這麼想。

但我不灰心,總看光明面 ~~~ 佛說有八萬四千法門嘛,總有適合我的。感謝我的老師,幫我找到了。

一年多來,我對內觀中心禪修心嚮往之,但限於小熊博班課業與工作,始終無法如願。到六月,他下定決心離職,宿願總算得償。我們報名參加 6/25 ~ 7/6 的「十日禪修」課程。

報到首日(6/25)

典型的炎夏午後,豔陽毫不留情烘烤這北半球小島,教人頭蒸蒸、汗涔涔。我們期待又忐忑,帶著簡單行李上路去了。幾經輾轉,終於到了台中縣新社鄉山區的內觀中心。男女各有報到處,我向小熊說:「十天後再見了。」心下一酸,竟有股王昭君西出陽關的淒楚哀愁。我不禁懷疑自己,是否已成「情感上的依賴者」,失去了獨立自主能力?

報到後到指定寢室,二樓 203 室為有七個床位、四片窗戶的大房間。所謂「床位」就是一塊榻榻米在木板床上所佔空間,我在靠窗的位置。下午時分,寢室很悶熱,只有五公尺外天花板有個吸頂風扇輕緩的搖呀搖,無法止住我汩汩湧出的汗水。一進門就發現,居然有位室友已在睡覺,我有點吃驚。在寢室無所事事,於是往涼快的樓下走去。

一樓完全沒有空調,大約通風良好,溫度十分舒爽宜人。這才知,報到處就是餐廳,我到處走走看看,認識一下環境,也和「事務長」及同學聊聊,熟悉情況。原來,「禁語」從晚餐後開始,晚上八點在禪堂有第一次開示。
a
到目前為止,我心情平靜帶有淡淡愉悅,彷彿預告這將會是收穫豐美的十日。哎,真是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一位法工介紹規定:全時禁語、生活上有任何問題只能向「事務長」談、和同學不可以有目光接觸(不攀緣)等。

晚上開示,認識了老師──明迦法師、陳瑾瑛老師。明迦法師是位比丘尼,她特別叮囑我們務必遵守禁語,也就是「神聖的靜默」,因為這對修行極為重要。然後分派第一項功課:「觀呼吸」,就是觀察氣息在鼻腔出入所造成的感受。此後每個晚上的課程指導,就是隔日的功課。

我們練習一陣,時間到了,解散回去休息。女學員因為數眾多,有固定的沐浴時間。我排在晚上9:00,也就是上完課、整天最後一個時段。

這裏的坐息時間是: (同出家人)

上午 4:00       起床
   4:30~ 6:30 在禪堂或自己房間靜坐
   6:30~ 8:00 早餐及休息
   8:00~ 9:00 集體共修
   9:00~11:00 依老師指示在禪堂或自己房間靜坐
  11:00~12:00 午餐
下午12:00~ 1:00 休息(可向老師各別請益)
   1:00~ 2:30 在禪堂或自己房間靜坐
   2:30~ 3:30 集體共修
   3:30~ 5:00 依老師指示在禪堂或自己房間靜坐
   5:00~ 6:00 水果、糙米麩
   6:00~ 7:00 集體共修
   7:00~ 8:30 葛印卡老師錄音開示
   8:30~ 9:00 次日內觀技巧指導、靜坐
   9:00~ 9:30 問題請益
   9:30       熄燈,就寢

來這裡之前,我最怕兩件事:起床時間、起床時嚇人的亂髮(在家裡真的挺恐怖)。沒想到,都不成問題,卻另有出乎我意料外、更難受的事。

在內觀的第一個夜晚,向來好睡的我居然失眠了。我慌亂難受不知所措,腦中迴轉著各種理由:剛洗好澡身體尤其是頭部發熱、白天茶喝多了、昨天睡太多、認床、太熱太悶、旁邊室友數十次甚至上百次拉動睡袋聲(真的很吵,但我忍了八個夜晚才讓她知道)、榻榻米太硬...... 好啦,我也不知自己究竟如何入睡,是否按那幾下「神門穴」產生效果,總算失去知覺。我更不知道,這開啟了一連串十個失眠的夜晚。
對一個從未失眠的人而言,這是很殘酷難忍的考驗,尤其每天有十多小時的功課要求,讓我前幾天完全處於混亂狀態。話說回來,卻也是很好的觀察題材。我總以為,一個人的能耐,應該在最困難的處境下才能真正顯現。
a
現在是我認清自己的大好時機了。

Day 1(6/26)

凌晨四點,起床鐘聲準時響起。連自己都很詫異,我毫無戀棧馬上跳下床,梳洗後喝了一杯水,馬上回到寢室靜坐。



我專心觀察呼吸,觀著觀著,腦筋有些昏沉,想是睡眠不足吧,不知有無睡足四個小時。坐著坐著打起瞌睡,於是我靠著牆壁坐,雖努力觀呼吸,卻難敵周公不時的邀約。

六點半,早餐鐘聲響起,我一看早餐內容 ~~~ 哇,太豐盛了,比我家伙食還棒嘛。除了水果,有地瓜稀飯,外加三個菜,還有蘿蔔乾與辣椒醃黑豆豉,口味絕佳。我想起中心另一邊的小熊...... 他最喜歡吃蘿蔔乾,想必此時一定開心地大快朵頤。好了,這裡的早餐,每天都很棒,除了水果、稀飯、三菜,後來還有全麥麵包與雜糧饅頭。因為太好吃,前幾天我都吃很多,後來就慢慢減少,因為... 補眠更重要。

早餐後休息一下,就是第一次的「集體共修」。這個時段一定要待在禪堂中,聽葛印卡老師的「唱頌」及簡短指導,再來就是自己靜坐用功。我早已習慣盤坐,除了曾在農禪寺跟果會法師學過靜坐,平日生活我也常盤腿而坐,所以對我不是難事。可是坐著坐著,我總不知不覺睡著,清醒的時間寥寥可數。前兩天在禪堂都是如此。教我沮喪的是,進禪堂前,我總是精神抖擻,怎知一坐下來,不久就變得昏沉。我用「意志力」與不濟的精神奮戰,卻一次又一次敗下陣來。

因此,每當師父說可以在禪堂或回寢室靜坐,我總迫不及待離開「大悶鍋」似的禪堂。回到房間我坐在榻榻米上,璀璨耀眼的陽光灑在我身上、灑在我眼前,我坐著坐著,汗流浹背渾身不舒服之餘,「觀息」自是一塌糊塗,總在半夢半醒間。但我不想違反規定乾脆躺下來睡覺。葛印卡老師說,如果要躺下休息,不可以超過五分鐘。於是我用殘餘的氣力與高溫及睏倦對抗,不難想見,戰績慘不忍睹...

正當混沌中,啊,終於,午餐鐘響起,多美妙的聲音啊~ 午餐亦不遑多讓,猶有勝之,除了水果、加了各種營養佐料的飯、三道菜,還多了生菜沙拉、核果、兩種以上的醬料,及一鍋內容豐富的熱湯。

平日我不貪吃,此時此刻卻成了不折不扣的饕客,盡情享受美味餐點。似乎這是苦悶鬱卒的我,極重要的慰藉了。我隱隱感到悲哀,似乎自己的價值與自尊正隨著奔流的汗水一點一滴流逝。活了這麼久,我從未如此「自憐」。

每天晚上開示,我都能聽懂、接受,而且總是心生喜悅。一方面早讀過【生活的藝術】,此外也讀過【金剛經】等佛陀講的經典。

今天晚上的課,我很有感覺。葛印卡老師說:「第一天會有很大的障礙而且不舒服,部分原因是不適應整天的靜坐禪修,但主要是因為你們開始學這種靜坐,是要你們覺知呼吸,除了觀察呼吸沒有別的。」

對啊!真厲害,怎麼都給您料中了?說真的,我覺得身陷水深火熱中,痛苦極了。

他又說:「內觀的最終目的,是淨化內心,根除內心所有的污染與不淨,從痛苦中得到解脫,得到完全的證悟。參加這個禪修課程,是在學習生活的藝術,學著如何過內心安詳和諧的生活,同時帶給別人安詳和諧;學習一天天快樂地過日子,同時一步步提昇心靈,達到完全清淨自在的最高喜樂,心中無私無我、充滿慈悲,樂見別人的成就,心境平等不二。要學習和諧生活的藝術,首先要找出不和諧的原因,而這原因總是內在的,因此你必須向內省視來探查真相。

呼吸是探討自身實相的一個工具。在這條修行路上,你必須察知你所有未知的層面,而呼吸將是一大助力。呼吸是已知到未知之間的橋樑,因為呼吸這項身體機能,兼具意識及無意識、刻意及自然運作的模式。觀察呼吸的生理功能,同時也在觀心察意,因為呼吸的本質和人的心理狀態緊密相連。只要心中生起任何不淨、任何污染,呼吸就變得不正常,變得比較急促、比較沉重。因此呼吸不僅可以幫助探討身體的實相,也可以探討心的實相。在此所學的修行方法,叫做生活的藝術,人生只能活在當下此刻。因此,第一步是要學如何活在現在這一刻,把心放在當前的實相,也就是從鼻孔吸入或呼出的氣息。這個修行方法的目的,是淨化心,逐漸消除內在的負面情緒,從痛苦中解脫。這是深入人心潛意識的一項手術,目的在找出並根除深藏其中的複雜情結。

你覺知到當下的實相,氣息吸進或呼出鼻孔,沒有任何虛妄。你不會貪求更多的呼吸,或是對你的呼吸生起瞋恨,你只是觀察,不對它起反應。這時的心脫離了根本煩惱,它是純淨無染的,而這意識層面片刻的純淨無染,對無意識所積存的不淨雜染有著強大的衝擊。這些正面和負面的力量的交會,產生爆炸性的作用,深藏在潛意識中的不淨,浮現到意識層面,以各種身心不適的方式呈現出來。

要善加利用這段時間、這個機會、這個修行方法,讓自己從貪、瞋、痴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享受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和諧、真正的快樂。」

這個開示給我打了劑強心針。是的,不管多痛苦,還是要堅持下去。我絕不是懦弱之輩。我默默鼓勵自己。

雖然信心指數回升一些,但上床後面對的是「失眠之夜#2」。


Day 2(6/27)

第二天的功課,專心觀察鼻子內外,鼻孔內側,上嘴唇以上,鼻以下的三角地區,詳細覺知感覺,如實觀察不作評論。

和第一天一樣,我很努力觀息,卻無法抵抗炎熱與疲弱,尤其一坐禪堂就欲振乏力,教人心情跌落谷底。我想起自己低血壓與不良的心肺功能,懷疑吸入太多二氧化碳教我精神不濟,於是找事務長討論,能否把禪堂裡的座位由正中央換到窗邊。事務長聽了,要我中午找師父談。我嚇一跳,以為這是簡單事,怎麼還找師父?後來慢慢了解,在這裡處理任何變動都十分謹慎,如果不慎重,將難以維持禪修所需要的「寧靜安詳」。他們認真與用心處理每一件事,教我由衷尊敬。

師父聽了我的論述,告訴我:「這是低血壓會出現的第一種情況。」她還說低血壓有五種症狀會出現,不知是她沒說還是我沒聽懂,總之她同意我換位置。午休後,事務長就來寢室通知我。

靠窗的結果是好了一點,但沒進步太多。原來在設計上為了擋住陽光射入,所有窗戶都用一片片45度角的木條罩住(如浴室門下方的通風口),空氣是可以流通,但除非是很強的風,否則根本吹不進來。即使如此,我還是蠻高興,因為我從來不喜歡在「聚光燈」(spotlight)中,也就是人們注意的對象。當然,禪堂中沒人會注意你,但我習慣喜歡低調,所以換到靠牆的角落,讓我安心開心(習性?有機會來反省)。

可是,我依究難耐暑熱烘烤與渾沌昏沉,情緒低落無以復加。紛亂灰澀的思緒雜沓蜂擁至腦中:怎麼連個電風扇都沒有?35度吧,怎教人受得了?沐浴時段排那麼晚,壓縮睡眠時間;小熊什麼時候不挑,選這大熱天,沈老師明明告訴我們要涼快天氣來,他偏不聽... 心裡罵來罵去,又覺得自己簡直混吃混喝,真沒用的人。我這麼不值?不配禪修?資質魯鈍至此?.... 一堆負面想法轟得我快受不了,簡直要撐不下去,放棄回家了。 中午我問師父:「精神不好時,為何腦中會出現髒話的聲音?」(我平日從未說粗話,更別提髒話了)她只簡單回答:「妳書讀太多了。」這句話也在大腦徘徊縈迴。
a
我那熱到發脹的大腦裡面,可是熱鬧轟隆,簡直像辦奧運會。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幸好,年輕室友陳貞如給我很大的刺激與鼓勵。只要她在寢室(我一向「混寢室」的,嘿),一定坐得筆直,絕不偷懶懈怠。我想:「人家既然可以,我怎麼不行?」好像她是菩薩「示現」來的,要給我些啟示。於是我撐著疲累的身體硬拼,總有一時三刻清醒。說真的,我很感謝她給我這麼大的「精神鼓舞」。雖然每晚都被她移動睡袋干擾睡眠,我一點也不氣她,頂多無奈。

晚上的有段開示讓我很受用:觀察「熱」──我的罩門哇。我有多怕熱?除了「陰虛發熱」體質,有幾天晚上氣溫降低,大家紛紛借毛毯抗寒,我一條薄被單就夠。清晨四點多到禪堂靜坐,大部分人不是穿長袖就是披毛毯,我穿T-shirt即可。每次我一靜坐,大汗便汩汩湧出。不誇張,我靜坐一小時流的汗,比爬山還多。

好,我就來對抗熱。好好觀察它、體驗它,不起習性反應。結果,幾天下來的練習,可能讓我一生受用:我不再怕熱了。這個收穫倒是大大出乎意料之外。本來覺得真倒楣,選這熱天來,不料幾天結結實實訓練下來,給我克服這項「弱點」,可見老子講的「福禍相倚」真有道理,也教我對「幸運」、「不幸」更有深一層體驗。從書上讀來的知識和身體力行不可相提並論,不然,我可是老莊忠實讀者呢。
「知行合一」,我該努力的方向。

Day 3 (6/28)

第三天的功課是再縮小範圍:觀察鼻以下至上嘴唇之間,呼吸時皮膚的微細的感覺。

這天,我整個情況好多了,比較不怕熱,所以開始勤跑禪堂。每天睡不好,如果要求靜坐隨時得全神貫注,那是強人所難了。想來我太好命,過幾天出家人生活,便苦不堪言。無論如何,還是忍吧,「忍」也是不小的功夫。不諱言,在內觀的前幾日簡直「度日如年」,痛苦難捱。

晚上的開示預告,隔日將進入「慧」的領域。前幾天是「戒」(如禁語)與「定」(如靜坐)的訓練。這讓我覺得開心,因為「般若智慧」一直是我很嚮往的境界,終於有機會知道如何修鍊了。

開示有個重點談到「次原子粒子」。這個名詞【生活的藝術】介紹過,我不陌生。給沒參加內觀的讀者一個簡單說明:「佛陀發現整個身體,整個物質世界,都是由次原子粒子所組成。他發現每一個次原子粒子都是由『地水風火』四種元素及它們各自的屬性所組成。他發現這些次原子粒子是構成所有物質的基礎,而它們本身是以億萬分之一秒的高速不斷地生起、滅去。事實上物質界沒有任何堅實的存在,只有燃燒和振動而已。」

所以,這構成了「無常」(anicca)的理論基礎。也就是【金剛經】中所說:「佛說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這個概念。當然,這個偈為無常下了最好註腳:「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接下來的技巧指導有較大變化了,觀了三天鼻息,再來要「觀全身」,這教我燃起第一次興趣。


Day 4(6/29)

我很期待今天下午的課程,兩個小時要用來談「內觀方法」。前幾天的觀鼻息練習是這個方法的重要基礎。聽了未免有些心虛,因為過去幾天,我多在昏睡中。
這方法是,靜坐背直、頭正,如有不直,應馬上矯正。首先是觀頭頂,再觀頭皮(整個頭的每一個地方),再觀臉 (從額頭到下巴)、再觀右手(肩、手臂、手肘、手腕、手指),再觀左手,再觀喉以下至前胸部分,再觀後背部分,再觀右腿(從腿到腳趾),再觀左腿。這順序也可以按自己的習慣來調整,選定了,就不要改變。

以「三吋平方」為單位,如實觀察每一塊地方的感受,是「體驗」感受,不是「尋找」或「創造」感受。就像葛因卡老師一再重覆提醒地:「Observe objectively, objectively.」客觀觀察,不要起「習性反應」。如果是不好的感受,不要瞋恨;如果是好的感受,也不要貪愛。

或許是調整得不錯,這部份的練習我頗上軌道,很能體會老師說的情況。我一遍又一遍觀察,但有個問題:我花的時間太久了。老師說一遍約10~15分鐘,我卻花了45分鐘。我去請教明迦法師,她要我別觀察得那麼仔細,要快一點,區域放大些。本來我不太懂,不是觀察愈仔細愈好?後來才想通,一遍10分鐘觀察全身,多觀察幾回,才容易體會「無常」。譬如說觀頭皮,這回它發麻、下回發熱、再來又熱又脹... 等。嗯,想通一件事,挺高興。

這十天中不能講話,所有空閒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思考」,剛好這是我的興趣(我嘗開玩笑:「思考是我的第二生命。」)。可惜,我的思考能力前幾日「失靈」,這天有些回復。但我不敢耽溺想像洪流,還是把握難得的「清醒時刻」,努力用功罷。

這天開示談到,「內觀的修行方法有兩項重點:

第一、打破你心中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藩籬。通常意識一點都不知道潛意識所經歷的事,也由於不知道(無明),潛意識層面一直在起反應;所以,當它們浮現到意識層面時,就已經強烈到輕而易舉地擊敗了你的心。藉由這個修行方法,你整個心都變得清醒、覺知;無明也隨之去除。

第二、保持平等心。要覺知所有體驗到的每種感受,但是不要起任何反應,不要打上貪愛或瞋恨的新結,不再替自己製造煩惱痛苦。」

這天接下來可能很平淡,我不太有記憶了。想來還是在昏頭昏腦當中渾噩渡過。好不容易燃起的興趣,似乎依究不敵高照豔陽與睡眠不足。或者,我根本是意志力怯懦的弱者?但上內觀課程有個好處,它教我們要「微笑面對失敗」,重要的是「把握當下」,我想這個教誨是很重要的,讓我的「自我價值」逐漸提升回復,即使我成功的次數寥寥無幾。
(中心規定不能用紙筆,我連帶都沒帶,只能憑回憶和參考資料寫下感想心得。疏漏難免了)

Day 5 (6/30)

今天晚上六點開始有個新課程:「堅定精勤的靜坐」(adhitthana),也就是在集體靜坐的一個小時中,坐姿不能變化、手勢不能更改、眼睛不能張開。如果非移動不可,也不可以離開禪堂。(很多人沒讀懂說明,以為完全不能動,那真冤枉了)

我們要來「體驗痛苦」了。換句話說,「體驗覺知與平等心」。
           覺知=如實觀察
          平等心=不起習性反應

葛印卡老師說:「要以平等心和無差別心來看待身體產生的痛苦,以切斷習性反應。當面對身體的痛苦,不起逃避、瞋恨的習性反應,對身體的愉悦,無貪愛之心,就可以觀宇宙和生命的無常的實相。世間的一切,都是不斷地升起和滅去,不斷地變化,終至無常的過程。當自己習性反應,一點一點地減少,甚至去除,則進入涅槃,不復有業,不復有輪迴,此為真正地解脫。」
那一小時對我來說,前50分鐘沒什麼問題,最後10分鐘真是痛苦的煎熬。腿部酸痛到無可容忍的地步,簡直生不如死。那深陷極端苦痛的短短幾分鐘,竟如永恆般長久,我緊咬著牙,額頭直冒冷汗,腦中各種詭怪思想川流不息,還有一堆咒罵,「舊生真是神經病!居然願意回來吃這種苦頭!」「誰發明這整人功課?害慘人了!」「我造了什麼孽,居然在這裡活受罪!」「老師好狠哪,讓人痛到快發瘋了!」愛因思坦也來湊熱鬧了。有人問愛因斯坦:「什麼是相對論?」愛因斯坦說:「與美女談話一小時,感覺好像只有一分鐘,坐在火爐邊,一分鐘感覺好像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老實說,那10分鐘裡,我什麼也「觀」不了,全心全意只做一件事:忍痛。心裡不停祈禱:「老師快唱頌!老師快唱頌!」天,我快受不了了... 怎麼這麼痛啊?這誰受得了... 痛啊... 痛啊...
a
想來我「平等心」是不及格,飛鳥少了一邊翅膀,車子少一邊輪子啦。

感覺像有一年那麼久,當葛印卡老師的「唱頌聲」終於響起... 呀!太悅耳啦!真阿彌陀佛!我快抓狂哪!說也奇怪,在那唱頌的幾分鐘裡,腿好像比較不痛。像是沙漠疲累不堪的旅人,突然看到綠洲又生出力氣來啦。或「望梅止渴」?這個有趣現象又是思考的好素材。

這個晚上,體驗平等心失敗。我痛到一個不行,瞋恨滿盈。如果可以發聲,保證鬼哭神號驚天動地。

當晚極度沮喪,又萌生半途而廢的念頭。甚至想:「可不可以分兩次上課,一次上五天?」雖然沒開口問這荒謬問題,但我的確認真思考,乾脆放棄。老師說第二天和第六天最困難,怎麼才第五天我就「凍未條」?不管如何,我又忍下來,想到小熊可能修得不錯,可別把他拖下水。好歹也過一半了,但,這裡的天地歲月怎麼如此緩慢呀?是的,我也渡過難堪難受的時刻,但從未超過幾小時。這回,五天?對我來說實在太漫長、太難熬了,簡直無窮無盡。
回想起來... 好個過癮的考驗。
a
Day 6 (7/1)

早上八點,第二次「堅定精勤靜坐」。我還是痛不可抑,毫無進步跡象。但昨晚的低潮似乎結束了。一夜休息加陽光,果然有振奮精神的效果。

下午陳瑾瑛老師指導時,她一個個問我們:「一天中三個時段,妳都可以做到(堅定精勤)嗎?」可見老師對這部分期許很高。雖然苦不堪言,但前兩次我都算「成功達到要求」,於是回答:「我會努力。」不敢打包票...... 痛起來要人命哪,我可沒把握能忍受幾次。一天三回?想來不禁毛骨悚然。

第六天的功課又有變化,觀察身體的感覺,從頭頂到腳趾,再由腳趾到頭頂,來回觀察。

方法多一點,或許痛苦時比較容易忍受。我這樣想。當然,那是異想天開,痛還是照痛,它不管你大腦玩什麼花樣,沒半點便宜。下午兩點半的堅定禪坐,我又踏上「以極痛為終點」的不歸路。好吧,總算我還有個「完全清醒」的時段,我阿Q似地安慰自己。像時鐘一樣規律,在我觀察到第五遍時腿部開始產生撕裂、刨心般巨痛。

這時我念頭一轉:「OK,你痛你的,我倒要來看看你是怎麼個痛法。」於是我停止全身觀察,專心觀察右腿的疼痛。我慢慢體會、緩緩觀察這痛到底怎麼一回事。咦,還真給我看出端倪。原來這痛分兩區,小腿上側和下側(註),我觀察到「酸、麻、熱、腫、痛」幾種感受。此外,兩個地方都有一片「熱」和「向上的打擊力量」,其中,下側較痛,因為上擊力量強。但這上擊並不持續,而是一陣一陣,先出現,倏忽消失。我明白了──果然是「無常」!
我喜出望外,愈觀察愈覺有意思,當結束前的唱頌響起,我可無暇顧及,繼續興緻勃勃觀察我的「痛」。我還發現,坐姿可以影響痛覺,如果身體後仰,就比較不痛;向前傾,痛度高增。於是我拉動身體來回測試,想知道這痛能高強到什麼程度。可以說,「玩得不亦樂乎」,卻絲毫不感覺疼痛。更奇妙的是,靜坐結束放開雙腿,一點酸痛感都沒有,可以馬上站起來走路。啊,我懂了,「客觀觀察」與「心身分離」就是這一回事。Eureka!

對這項體驗,真是欣喜若狂,我知道佛陀在講什麼了!果然不痛、完全不痛。從此,教我膽寒戰慄的「堅定精勤」成了每天最期待的時刻。本來懶散的我,也開始精進不懈。 這天豁然開朗,成了接下來幾天用功的動力,讓我判若兩人。即使每天還是失眠,也不放在心上了。

記得老師開示時最後都會說:「Work diligently, diligently.」後來悄悄換了一個字:「Work intelligently, diligently.」我不知道自己這個方法是否 intelligent,但我現在知道如何客觀看待「盤腿時的疼痛」而不起習性反應了。
(註)其他地方不是不痛,而是痛的程度與小腿比起來,實在微不足道,所以大腦自動忽略。譬如一個人失戀又割破手指,通常他是不會在意後者的。
a
Day 7 (7/2)

你可以想像,我真是瘋狂愛上了靜坐。起床梳洗喝杯水,四點多幾分,我就到禪堂報到,繼續對痛的探索。這天我記得,到下午六點前,我已在禪堂坐了十個小時。果然,一靜坐就揮汗如雨的我,心臟負荷不了了(中醫有言:「汗為心之液。」過汗傷心啊),六點這場「堅定精勤」,我感到心臟強烈悸動,非常不舒服,只好步出禪堂休息,留下一個遺憾。過猶不及啊,該緩一下腳步了。(貪愛習性生起?)

果然,整個晚上我都很累,聽開示時有些不支。不過,白天靜坐時有個奇特的體驗,就是坐骨神經曾受傷的左腿,一度感覺如烈火熾燙,但腿一放開,感受隨即消失。

今天的開示:「人生道路上起起伏伏,面對逆境而能微笑的人,才值得尊敬。經過內觀的人,不是像宗教家對強者欺侮弱者,只會對弱者同情,而沒有具體行動,真正經過內觀的人,對欺侮弱者的強者,會予以反制,這不是基於恨,而是基於慈悲和愛。經過內觀的人,都會心平氣和地處理事情,都會祥和而理性地面對人生。」
出關後和一些人接觸,如高中同學采玟夫婦及小熊的大學老師林教授,和他們討論問題時,有時有些針鋒相對的情況,但小熊說我變得不同,就是「攻擊性減少,態度溫和許多,思考也更圓融」。我很高興,期許自己能持續進步,徹底改掉習性反應,擁有快樂和諧的人生,也讓周圍的人快樂。

◎◎
Day 8(7/3) & Day 9 (7/4)
繼續觀察腿部的疼痛之外,我也開始觀察其他部位的痛,如頭部、頸部、背部。很奇妙,當觀想時,這些痛就會「浮現」出來,以「點、線、面」或「經絡走向」不同方式呈現。對於疼痛,我又觀想到不同的「構型」。如「波動」與「脈動」,其中前者較強較痛。後來我已把痛看成「兩道白光」。此外我也試驗各種盤腿姿勢帶來的不同感受。其中最痛的是「雙盤」,我較弱的左腿痛法是「一波又一波、向下大弧度挖洞」般酸痛。

這天我再度體會到兩腿火熱,似乎習以為常了。另有一個特別的感受:全身微細振動,緩緩暖暖,閉眼所見是一片光明(禪堂在靜坐時總是燈光昏暗)。那真是舒服享受啊!經過幾天歷經「痛的光譜」,體驗到這個,超出光譜外,簡直可用「幸福」形容。我徜徉了一陣,趕緊回神。啊,又抓到習性反應了。但難免嘛,靜坐居然會出現令我「貪愛」的情況,驚喜程度可想而知。以後就知道了,「甜頭」就是這樣,不要沉迷啊。
這幾天我都很「堅定精勤」,所以,一天「照三頓睡」。也就是,早餐、午餐我都吃得不多,一吃完馬上去睡覺,下午五點吃完蘋果我就馬上上床休息了。很不健康,可是沒法,因為睡眠不足,實在支撐不起用功需要的體力,只有犧牲肚皮了。課程結束時,事務長一看到我就說:「妳變瘦了哦。」是啊,魚與熊掌,不可得兼。

Day 10(7/5)

一早醒來,梳洗完畢到公布欄,看到這句話:「願憎恨和惡念不留一絲痕跡,願愛與善意充滿身心及生命。」 嗯,真美、真好。感恩之情頓時溢滿胸懷。
今天是課程最後一天,感到有些不捨,雖然沒睡飽過,但總是對周遭有感情嘛。想到天天在禪堂相望卻不能接觸的小熊,心中充滿甜蜜的思念,恨不得趕快和他相聚。

禁語也將在今天解除,我有些期待。畢竟和這群同學一同生活了十天,大部分居然沒打過照面、沒講過話,想來有些可笑和詭異。除此之外,其他課程大多照舊,包括教我狂喜的「堅定精勤」。唯一例外的是今早上九點的課程:「慈悲與分享」。葛印卡老師要我們出關後自行禪修,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在最後幾分鐘拿來與眾生分享,分享我們的慈悲、精進、愛等。
結束後,我搜索小熊的身影,他也回頭找我,我向他比了手勢:「外頭見」。哇,終於可以跟他講話了!好開心。他說,他很喜歡這個課程。真好。容光煥發的他顯得神采奕奕,微笑說道「這裡的東西好好吃喔!」我點頭稱是,我們都很開心,但該回頭找同居十天的同學了。我向他道別:「待會見。」不料這待會居然是隔天──我們都和同學聊瘋啦!
因為這十天中我謹守規定,不看人臉。因此,大部分同學我都沒見過,連自己室友都不認得,淪為笑柄。但一坐下、一停步,兩人、幾人、一夥人馬上可以天南地北熱絡哈拉──我們有太多共同經驗與記憶,卻一直悶著,哇,終於有機會可以一吐為快,很過癮。
a
我問事務長為何有這項安排,她說:「不這樣聊一聊大家會受不了。因為,妳到外面,人家不一定聽得懂妳講什麼,妳也不太受得了外面人的樣子。」哦,原來這是個 bridging section 或 buffer,嗯,有道理,從同學興緻高昂大聲談笑可知,如果出關才講話,你興奮至極,人家卻聽不懂,他當你瘋子,你嫌他沒靈性,相看兩相厭呢。
晚上開示提到「消融」。我不知道自己前一天美好的經驗是否就是消融。當然希望啦。什麼是消融?以下節錄【開示要集】:
「禪修者在到達終點前,都必須經歷修行道上的若干階段。

第一階段是分別體驗到「生起」(samudaya)及「滅去」(vaya),在這個階段,禪修者覺知到堅實強固的實相,也就是身上粗重的感受。我們覺知到某種感受的生起,也許是痛,它似乎停留了一段時間,最後消失滅去了。
從這個階段再繼續前進,我們深入到「生滅」(samudaya-vaya)的階段,同時體驗到生起與滅去,生滅之間沒有間隔。粗重堅實的感受消融成為微細的振動,以極快的速度生起滅去,而身心架構的堅實感也消失了。具體強烈的情緒及具體強烈的感受,都消融為振動,別無他物;這是「消融」(bhanga)的階段,我們在此體驗到心與物的究竟實相,也就是無時無刻不斷的生滅,沒有任何實體。
消融是修行道上很重要的階段,因為只有體驗到身心架構的消融,對它的執著才會去除。到這個時候,我們面對任何情境都能無所執取,也就是進入了『行捨』的階段。埋藏在潛意識中極深處的染污不淨,開始浮現到心的表面上來,這不是退步,這是進步,因為這些不淨若不浮現出來,就無法加以根除。它們生起,我們以平等心觀察,它們就一個接一個消失滅去。我們以粗重不愉悅的感受為工具,來消除瞋恨的不淨舊業。就這樣對任何體驗都保持覺知與平等心,我們將心中所有深藏的糾結煩惱都加以淨除,一步步接近涅盤解脫的目標。」
a
這段開示,一語中的,直接解除我心中的疑惑與憂慮:經過兩天前的「類消融」經驗之後,靜坐時我還是持續感到「粗重而不愉悅」的感受。我懷疑自己是不是退步了?為什麼那美好感覺不再回來?那次全身舒暢的感受,是真實發生,或只是我的想像?
a
這不是第一次了,經常我有什麼困惑,很快地在開示中就可以得到解答。剛開始覺得很神奇:「為什麼葛印卡老師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幾天下來才恍然大悟... 這是「實修」啊,這一套、這個旅程,佛佗、葛印卡老師是親自走過的,當然對路上風光瞭若指掌嘛。
a
我安心了,也開心,自己能有機會踏上這條路,雖然路途遙遠又艱辛,但我明白,只要持之以恆不懈怠,一定可以走到終點站。
a
我由衷感謝這份珍貴、千金不換的大禮。

一天多的時間聊下來,認識幾位好同學,簡單描繪如下─

*王慧芝:台大人類學系畢業的慈濟人,充滿服務熱忱,下個月就要到尼泊爾當義工,和我一樣高(169),脊椎有傷,仍全程完成靜坐練習,令人敬佩。

*王麗華:溫柔美麗的長庚護士,知性又感性、好會描述感覺,當她的病人一定超幸福。她也覺得痛有形狀─「波動」。和她聊天,如沐春風,很舒服,可惜沒聊到太多(以後再補哦)。

*吳曉慧:學商的慈濟人,喜愛美的事物,看似頗有靈性,懂陶藝、茶道等。她的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travel-pottery/

*李靜璇:唯美的攝影記者,長髮飄逸,服裝頗有民族風,曾到印度修習課程,有屬靈的味道,個性卻爽朗大方。沒聊幾句,也可惜。

*林玉玲:這位超有緣分 ~~~ 同桌吃飯十多天呢,一見面談話才發現原來人家是有氣質的美人。大概和我一樣,十天來沒睡頓好覺,看來挺累。

*高淑嫻:人不如其名的台大法律生,上課第一天開始咳嗽,課程結束就停了(怪吧?倒也不怪,心身症),被爸爸要求來上課,也算乖。講起話來十分熱鬧,一人可抵十人。

*張華辛:「優鼓神人」的行政人員,瑜珈高手,氣質美好卻熱情洋溢的年輕美眉,口條超優,長像可愛可親,總是帶著迷人的微笑,很溫暖的聊天對象。

*陳貞如:24歲來自高雄鳳山的漂亮小姐,就是我那位十分有定力毅力的室友。有南部人純樸可愛的特質,大大的雙眼很迷人呢。

*蔡怡平:我所知最「資深」的舊生,上第四次課了,美貌大方,喜愛旅遊,思路清晰,充滿朝氣,很有想法卻似乎充滿困惑,想出國唸心理學。You go girl!

這晚,來到這裡的第11個夜晚,明天就要出關了,我終於能安穩入睡... 哎,「莫非定律」... 不知是否講話傷氣,特別令人疲倦,才帶來一夜好眠?這我該來請教一些人,尤其當老師教授的。(但有教授老失眠哦,看來不準)

a
Day 11 (7/6)


最後一天,開示在清晨五點。葛印卡老師建議我們每天早晚各靜坐一小時,不用擔心會花過多時間,他說:「第一、你將需要較少的睡眠時間;第二、你將會比以往更快地完成工作,因為你的工作能力顯著增強,當你碰到問題時,你能保持平衡,並很快找出正確的解決之道。當你確立了修行的習慣後,你將發現早晨的靜坐修行,使你一整天都充滿活力,毫無焦躁不安。」


小熊說,這話很有道理,很有說服力。所以我們早上都會坐一小時。(晚上還沒力氣開始坐,有待改進)

開示後我們練習最後一次靜坐,並修「慈悲觀」。當葛印卡老師的頌唱終了,也為我們這次十日禪修劃下了休止符。

早餐後的大掃除,是我們共同參與的最後一個活動。慧芝和我負責清理禪堂的天花板,我們拿著長掃帚掃啊掃啊,果然成果豐碩,厚重的灰塵如黑雪般紛飛降下,蔚為奇景,算是有股醜陋的美感。在本組協力合作下,一個多小時後,整個禪堂煥然一新,令人十分愉悅。有位組員面掛疲倦的笑容讚嘆:「哇!好舒服哦!」是呀,妳說得真對。辛苦後得到的果實總是最甜美。

這是個清新美麗的句點。大夥兒們,珍重再見!早上九點多,小熊和我也迎著清爽的涼風、頭戴溫柔的陽光,帶著滿行囊的收穫,歡喜地踏上歸途。

**********************************************************************************
其他心得、想法:

●法工

這裡所有工作人員,包括老師,都是無給職。他們從頭到尾耐心而體貼提供各種服務,很是窩心,令人感動。他們得比我們早起,敲起床鐘、準備早點。我們上床後,他們還繼續在禪堂挑燈夜戰,討論各種事項,很辛苦。

我們的事務長是「許瑞華」,來自屏東。頂著俐落平頭的她,有南台灣姑娘的耿直爽朗,熱心指數破表,臨走前兩天更驚喜發現,原來她是個「搞笑咖」,調皮又可愛。我會很懷念她呢~

對這些無私奉獻的師兄師姐,謹致上無盡的謝意。

●如僧侶般的作息時間

老實說,教我從頭到尾失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無法適應這個作息時間。科學研究指出,每個人有他自己的「生理時鐘」,這部分勉強不來。所以,嗯,如果我要出家,恐怕困難度太高。(小熊你放心吧)

●坐姿利弊

我上過「整脊課程」,老師是中台禪寺教徒,本身盤坐功夫一流,但他說「坐不靠背」非常不健康,容易造成脊椎方面的傷害。最好的坐姿是「坐正,背靠椅背」,這樣脊椎的負擔會最小。雖然我認同這個禪修課該用蒲團(坐墊),因為要體會「痛」,但是否該全程坐這種沒有靠背的墊子?我會打一個大問號。當然,有人說「修行要帶三分病」,真要如此,我也無權置喙。

●神聖的靜默、如一人生活作息

這是極好的設計,我覺得很棒。講話除了「傷氣」、「分心」,也容易傳播錯誤訊息或蜚短流長,造成心思不寧。Bravo!

再者,這十天當中一定會遇到大大小小許多疑問,雖然可以問,但總是有些需要靠自己思考得到解答。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訓練,尤其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效果一流。

●禪堂的設計

光線的射入不利靜坐,我不懂為何(佛陀白天不坐樹下嗎?),但予以尊重。可是,空氣不流通容易造成昏昏欲睡,這是一定的,對學員的健康也不利。(啊,三分病...)

●唱頌

我個人對葛印卡老師極為尊崇,無庸置疑。但我真的不太認同這麼多「唱頌」。當然,他說這是表達「對學生的愛」,很可以理解接受。可是,這愛未免太多了一點吧?

我對印度文化有點了解,他們十分喜歡吟唱,連電影中唱唱跳跳的畫面都佔絕大部分。但我個人對歌仔戲、平劇、西洋歌劇這類表演藝術一向不感興趣,理由是:「能講的為何要用唱的?」而且,唱頌太多有時成了干擾,讓靜坐的人無法專心。 我不懂,這時我們該觀察,還是聽唱頌?聽唱頌有助修行嗎?

葛印卡老師,對不起,人人觀點不同,佛陀應該不反對我有自己的看法。雖然您歌喉真的不錯。Still, not my cup of tea.

●為何我不再參加

有位熱愛此道、努力「集點」要參加「四念住」的師姐,很不理解我為何不想再來。原因很多:

一、我本身皈依,平日即守五戒。(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二、每天的開示我都聽懂,因為讀過【生活的藝術】及一些觀點相同的經典(都佛陀說的嘛)。不會想聽第二遍。
三、無法適應作息。
四、我怕再遇到吵人的室友。
五、靜坐時間太長,我不想傷害脊椎。
六、我心肺系統欠佳,不適合久坐禪堂。
七、我家只有我和先生,兩人可以共修,不會有干擾。
八、不想聽那麼多唱頌。
九、我沒便秘過,在那裡卻相當嚴重。
十、王慧芝講得真好:想做點事,不想老是被人服務。(我猜我倆皆屬勞碌命,當法工比較妥當)

大約就是這樣了。但我必須重申,來上這一次課是很值得的。這次經驗,雖有小瑕疵,但收穫卻是「恆河之沙」,無以數計的多。

建議每個人一生最好來一次,除非你是天縱英才囉。(像我先生的指導教授,他真的不用來,人家天生修得真好,不知修了幾生幾世了。我們比不上呀!)

●平行與穿透

這兩個技巧我至今尚未參透,師父說這是很難的技巧,要我們別急。師父,您人真好~~
但我會給自己壓力學好的,您放心。

●習性深重

有段開示大意如此:「如果每個人都照你的標準來要求,那你會很痛苦的。」這次我有深刻體會。

我很怕人家吃東西發出大聲響,偏偏在餐廳坐我後面的師姐就是這樣,張口咀嚼,連走路都在張口咀嚼,聲音很大。一開始,我起了瞋恨心,感到厭煩,再來,我體會到這是我的習性生起,於是趕緊反省修正,慢慢練習,終於學會不拿自己的標準來評斷別人。這是一個起點吧,我對這位師姐充滿感激,謝謝您示現教導。

●出關後

7/6 早上出關,我們就到苗栗找采玟,他們一家除了招待我們午餐,還邀請我們到西湖一處柚子果園參觀遊玩。采玟是國中老師,那片柚子園的主人是她學生的家長,姓吳。吳先生一家熱情可愛,讓我們渡過一個十分愉快的下午,也讓我們認識了兩種可愛植物:鹿仔樹、馬鞭草。(雖然我們實在又累又睏,但開心極了)

7/7  十天沒睡好的後果顯現,我睡到下午才起床。在內觀睡得比較好的小熊七點多就起床,很猛。這天我還在「復元」中,累哩。

7/8  中午去台科大接小熊從台中來參與指考閱卷的大學教授,請他吃飯後回到家中聊天,傍晚時再送他到車站。回來後我擦了地板。哇,超累。(愛乾淨的人自找,沒法)

7/9  好啦,今天稍微喘口氣,整天不必出門,閒一下。早上乖乖靜坐一小時,就來寫「禪修心得」。沒別的目的,只想留作紀念。雖然這十多天我絕對稱不上「優秀學員」,但我忠實記錄感受,從打混摸魚到堅定精進,這一連串起伏曲折的過程,將是日後美好的回憶,也可當作借鏡。話說回來,一個十天沒睡好的人如果能有什麼收穫,那天天睡飽的人還得了?哇,真是想像無窮... 我期待同學也能寫心得來分享。


誠如葛印卡老師說的:「歡迎你們告訴別人你在此所學到的,正法是絕無任何秘密的。」

●後記

「內觀」不是宗教,也與宗教、派別無關。在這裡,沒有任何宗教神像、圖騰、符號等會引起不同宗教信仰者不快的感受。

同學中有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摩門教徒、佛教徒、無宗教信仰者等,我問了天主教徒與基督徒,她們都覺得在這裡很自在,收穫很多。畢竟,身為人,有誰不需要「內在的安詳與快樂」?

如同【生活的藝術】一書中所說:「我們不必等到死後才體驗到天堂與地獄,我們活著時,在自身之中就能體驗得到。」

培養覺知與平等心,活在當下,我覺得,就是天堂,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了。
**********************************************************************************

出關三天了,還是累。如小熊所說,我們剛動完手術,要休養一陣。(這人真體貼)
哪天我頭腦清醒多了,可能會有「新的心得」。 暫時不管啦。就這樣。
「內觀中心」網址:http://www.udaya.dhamm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