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28, 2008

「帶狀皰疹」自治史

十一月時,我「如願」似的得了感冒,雖沒料到是重感冒,但總算「得償」。
(請參見拙作感冒幸福論

即將復元之際,我出外透透氣,爬山、購物,四處趴趴走。結果,引來不速之客,教我吃盡苦頭,悔不當初。(悔什麼?後面有講)

由於這幾年都窩在家裡唸書,坐太久,筋骨不太對勁。除了肩頸僵硬,心臟後的背部偶發刨心般痠痛,這回,被病毒盯上囉,所謂「正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發病前幾天,我還以為是心臟的問題,脹悶之外,有股強烈的壓迫感。於是我按壓相關穴位,舒緩症狀,猜是感冒後遺症,沒想太多。

不料,背部皮膚開始發癢,像是被蟲咬了,於是擦擦小護士,以為就此OK。沒想到,兩天下來,精神變差,渾身痠痛無力,皮膚不僅益發紅腫癢痛,還開始長水泡,挺嚇人。我覺得奇怪,如果是純粹皮膚病,怎麼會這麼痛,還讓人疲倦不堪?百思不解。

第二天早上,我想擺脫倦怠無力感,便自己扎了針「合谷」,全身最大的刺激點。很快,精神來了,活力充沛,腦筋也清醒多了。於是我上網搜索,才知是得了「帶狀皰疹」(台語俗稱「皮蛇」)。有警告說不能亂塗藥,以免病情愈嚴重,我一驚之下,趕緊把患處的小護士擦掉,然後打電話給小熊,興奮地告訴他:「我知道我得什麼病了!」請他幫我去問外用的藥,外加幾帖中藥。兩人開心得好像發現新大陸,忘了原來我是奄奄病人呢。

簡單介紹一下:

和水痘一樣,帶狀皰疹也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感染所致。水痘是原發性感染,而帶狀皰疹是原來潛伏性感染的再活動。可能再出現在日後的生活中,特別是利用免疫力降低時出現。主要症狀除了表皮長水泡,就是神經痛,延著某個感覺神經走向的痛。疼痛及疹子大都在二到三星期內消失,老年人可能須要三至四星期才消失。

為何不找醫師呢?

一來,網路上資料太豐富了,中西醫都有詳盡說明解釋,從病因、病程,到治方都有,甚至還有針刺和耳針的穴位。(我主要參考:帶狀皰疹中醫療法及保健
)雖然我不會耳針,但沈老師教過「耳豆」,效果應差不多。再者,我在學中醫,怎能放過這麼好的練習機會呀!?

於是拿自己實驗,開始一連串療程了。

我先放血,以「瀉熱毒」,再扎了手腳幾穴通通氣血,然後每天搽「安克疹」(Anclozin)三回,內服科學中藥「龍膽瀉肝湯」,外加針灸和貼耳豆。病程近一個月,但疤痕還在慢慢褪去。治療算成功。



◎前兩週:劇烈發作期

皰疹的痛,很多樣化:除了持續性的神經痛,還有偶發的灼熱痛、刺痛、夾痛、收縮痛、抽痛、割裂痛、脹痛、觸電般痛等。尤其我的皰疹長在心臟前後,胸腔有被勒束的感覺,常常連呼吸都感到壅滯不順,隱隱作痛。除此之外,或許是「龍膽瀉肝湯」的強瀉效果(我最多吃兩匙,通常一匙),我渾身軟弱無力、精神極差,沒法做家事外,連想看書都拿不動,email也沒力氣回。整整兩星期,除了昏睡,就是看電視,沉悶無聊至極。我想到正在醫院作化療的弟妹,她一定更難受吧?我比較能體會她的感覺了。

這段「症狀瘋狂發作期」,患處隨時發痛,稍微動一下或走路都極不舒服。睡眠更成問題。因為背部和腋下有水泡,不管仰臥、側躺都會壓到,痛到一個不行。幸好用了內觀教的「覺知與觀察」,減輕不少疼痛,每晚還是可以入睡。白天在沙發上好睡多了,因為可以側臥,手靠著沙發背,完全不會壓到水泡,但身體無法轉動,也不能睡太久。

至於多痛呢?有人說:「生不如死」。我當時的感覺:「如果這樣痛個幾年,我也不想活了。」反正,一個痛字了得。

媽媽聽到我病倒了,緊張兮兮,除了跑到廟裡幫我求了個符咒,還拉了老爹、大姐、姐夫,拎著大包小包來看我,真是窩心!她說,沒來看我,根本放不下心。原來傳統思維裡,這是很嚴重的壞病,八成是「中邪」。爹娘看我平日不敬鬼神,替我擔心極了。雖然滿屋子病氣厚重,活潑開朗的媽媽一進門,就帶來一片歡樂氣氛,嘻嘻哈哈中,減輕我不少痛楚。調皮的她還裝起嚴肅模樣,正經八百地告誡小熊:「你要好好照顧我女兒,不然我找你算賬!」老實的小熊只有唯唯諾諾答允,逗得一夥人大笑不已。

這段期間,小熊辛苦地主外又主內,除了教書、備課、開會,還包辦所有家事、每天幫我搽藥、無微不至照顧我,讓我感動又心酸。即使晚上翻來覆去吵到他,他始終毫無怨言。有這樣的好先生,真不知修了幾輩子的福氣啊!

◎第三週:症狀衰弱期


水泡漸漸融合、縮小,紅腫明顯消退,神經痛也改善不少,身體活動逐漸正常,精神好轉。於是我停用「龍膽瀉肝湯」。嚇,這藥太兇猛,小劑量就讓我整個人虛弱不堪,又嚴重影響食慾。前陣子新聞報導,有位中醫師居連續吃幾年,不出問題才怪!仍持續搽藥和貼耳豆,小熊也幫我扎針,「開四關」。

有天我用「薰法」,用掉一整根艾條,薰「內關、支溝、足三里、陽陵泉、神闕、關元」等穴,從早上薰到下午。結果,精神體力大好,居然生出力氣把全家地板擦了一遍,效果之佳,可見一斑。但是殘留的味道實在濃重,整間屋子瀰漫著煙味,久久不散,連睡覺都直直嗆鼻。於是薰一回便罷,不敢多試。我想,如果住鄉下或空曠地方,病會好得更快。

◎第四週:快速恢復期


水泡全部消失,疼痛輕微許多,整個人神清氣爽,舒服多了。但是持續搽藥,希望把病毒完全消除。吃了一帖「活血行氣化瘀」煎藥後,隔天居然完全不痛,神奇的效果讓我們嘖嘖稱奇。小熊看這藥如此神力,想多抓幾帖讓我喝,但我喝了兩杯,實在怕了... 好苦耶... 不敢了...


回想起來,這次得帶狀皰疹,有幾點是我該檢討的:


一、治療感冒失算:

這回重感冒,吃了幾天藥,沒等症狀明顯趨緩,就採用「自然療能」──食物和免疫系統──對抗病毒,以致免疫功能低落,引發潛伏病毒肆虐。

二、癒後保養不當:

感冒初癒,身體機能並未完全恢復,就急著出門玩耍,體能耗動讓身體更虛弱、更不堪一擊。

我一向的想法是,天下事很少壞到底。這回生病,並非全然壞事:
‧得到教訓,從此不敢亂操免疫功能,也該多做運動;
‧有些心得,更能體會同理心與無常;
‧認識自我,縱使身有病痛,大多時候我心情平靜,也能樂觀看待此次經驗;
‧增加經驗,若再遇見,已成竹在胸了。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啊。

對了,如果沒學過中醫西醫任何醫,請別學我「自治」──我可是練過的哦~

(即便如此,風險未可知呢。同病相憐者,還是找正牌醫師看診好)

【附】:關於「痛」

很久以前,我讀過一份「疼痛排行榜」,至今只記得前兩名:一、生產;二、被大卡車碾過。

帶狀皰疹,不知有無上榜?但我這輩子沒這麼痛過,是確定的。

Dec 26, 2008

雞同鴨講

冬夜裡,小熊和我賴在客廳沙發上。我看著昨兒買的【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他一邊吃餅乾、一邊看電視,享受愜意悠閒的兩人時光。

沉浸在激鬥慘烈的「特洛伊戰爭」中的我,突然想到什麼,猛然轉頭望著小熊...「啊~原來你是有鬢的男人!」
他一臉不爽,低聲冷冷哼道:「妳才有病呢!」
平常玩笑開慣了,我知道他不是不開心,但那臭臉令人發噱。
看著他裝生氣的呆瓜樣,我忍不住暗笑 ~~~

「我說『鬢』耶,又不是『病』!你聽錯啦。」

他馬上裝哭「嗚嗚... 在一起這麼久了,妳都沒注意... 嗚嗚...」

又來裝哭!嘿,這小子調皮,又不是新鮮事。
倒是有些愧疚兼懊惱... 天哪!我觀察力不是很好嗎?怎麼漏掉這個?嚇一大跳。

或者,我不如自己以為的注意他?嗯,想想吧。


Dec 24, 2008

This Christmas - Eric Benet

     
     Happy Holidays

從小,我就很喜歡聽耶誕歌、唱耶誕歌,總覺得溫馨歡欣又鼓舞,讓人開心滿懷。

後來跟基督徒朋友到教堂或宗教場所參加活動,如 Easter (復活節),印象極深的是,氣氛很好,人人互動友善而親熱,輕鬆歡愉中,不失虔誠之蘊意。我始終沒有成為基督徒,但是對其「行銷功力」之強,著實印象深刻。

我有位親戚想入教受洗,純粹就是被那種氣氛吸引。

有位基督徒朋友告訴我,台灣只有4%的人信仰基督教。我嚇了一跳... 那街上、店家、夜店處處是慶誕的節慶氣氛,眾多人瘋狂慶祝耶誕,是怎麼一回事?難不成又是炒作成功的商業活動?仔細想想,倒也不奇怪,台灣人特別喜歡「跟風」,現在過節內容和幾十年前大不同,豈止西風東漸?根本西風東「掃」啦。(尤其本地人大啖「感恩節火雞」,很令人啼笑皆非)

今天就是 Christmas Eve,所謂「平安夜」,對教徒是很特別的日子。介紹一首我最喜歡的耶誕歌──有濃濃爵士味的「This Christmas」。願您平安喜樂!


Hang all the mistletoe
I want to get to know you better
This Christmas

And as we trim the tree
How much fun it's going to be, together
This Christmas

The fireside is blazing bright
We're carolling through the night

And this Christmas
Will be a very special Christmas
For me

Letters and cards are here
My world is filled with cheer and you girl
This Christmas

And as I look around
Your eyes outshine the town, they do girl, yeah
This Christmas

The fireside is blazing bright
We're carolling through the night

And this Christmas
Will be a very special Christmas
For me


Merry, merry Christmas
Merry, merry Christmas
This Christmas

And this Christmas
Will be a very special Christmas
For me


YeahShake a hand, shake a hand now
Come along, come along everybody
Shake a hand, shake a hand now
Hmmmmm.....


Dec 17, 2008

請不要到木柵看貓熊

「貓熊快來了!」想必許多台灣人正引頸期盼「團團」、「圓圓」的到來。
但這些人中,有多少人真正愛護這兩隻貓熊、真正在乎他們的福祉?我好奇。
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到來,註定再度譜出「動物悲歌」?

我真的不覺得,動物園是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

教孩子什麼呢?只要你高興、你需要,就可以把別的動物抓來觀賞、觀察、學習。
那是何等低劣的教育!

試想,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把您抓走,關在他們的「展示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供人觀賞,您願意嗎?

如果不願意,請將心比心──不要把我們的快樂與需求,建築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上。

有興趣的話,請欣賞黃美秀博士所著的《黑熊手記》,您將會深入了解我們長久的鄰居──台灣黑熊──他們的天性、喜好、恐懼、快樂等,也可以知道,我們該如何保護這些野生動物、如何和他們共處。

相對於動物,人類的力量太強大了。強勢的人們該如何「使力」,值得審慎思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這篇報導,詳細描繪了團團圓圓可悲的前景。

或許您也會不忍心讓他們來到台灣,或親眼目睹他們一步步走向瘋狂。

~~~~~~~~~~~~~~~~~~~~~~~~~~~~~~~~~~~~

動物園要逼多少動物發瘋!才夠?誰來關心台灣已發瘋的「肖熊」
2005/11/15   
(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a
向來善於不斷引進各種「明星動物」以創造「票房」及各項週邊商品收入的「動物園皇宮」,近來又爭著要引進大明星 --貓熊。農委會並將於本週三(16日)召開委員會審核貓熊來台案。


動物保護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聯合教育、和平與生態保育團體--人本教育基金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及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於11月15日上午10點召開記者會。公佈 從90至94年,長達4年的調查證據,控訴動物園這個打著「教育」名號的「娛樂」機構,如何把園內的動物養到病,養到瘋,養到生不如死,但卻可以不用負任何責任!


養台灣黑熊、亞洲黑熊、棕熊與馬來熊等四種熊科動物。根據記錄台灣黑熊曾有 12隻之多,兩個展示區曾各展示2到3隻,其餘監禁在號稱「保育區」的黑牢內,不僅一般遊客無法看到,動物經年更難見天日。亞洲黑熊曾有4隻,曾展示1到2隻。馬來熊曾有11隻,展出1到3隻。棕熊就研究會的觀察有過3隻,目前欄舍正在整理,並未展示。從動物社會研究會公布長達四年的觀察紀錄影帶,顯示園內熊科動物長久以來出現嚴重不正常的刻板行為,動物就像精神病患般,好幾個小時重複繞圈、晃腦、踱步、或一動也不動,眼神呆滯無助,而遊客不明白動物異常行為的表現,反而嘲笑動物吃了「搖頭丸」,而這便是號稱提供動物保育與生命教育的教育機構-動物園!
a


被圈養在木柵動物園內 ,為台灣特有動物的台灣黑熊,不斷在洞口來回搖晃的刻板行為已經持續達四年以上,黑熊會好幾個小時重複繞圈、晃腦、踱步、然後再出現眼神呆滯無助的呆坐。而遊客不明白動物異常行為的表現,反而嘲笑動物吃了「搖頭丸」,而這便是號稱提供動物保育與生命教育的教育機構-動物園!


關於園內熊科動物嚴重的異常刻板行為,動物組長楊建仁、台大畜產學系教授吳雨新早在2001年就曾撰文熊的刻板行為,動物園學報, 13-61 : 67 ( 2001) ) 指出--「籠舍式的刻板行為(caged stereotypic behavior),是動物園最為常見的刻板行為,乃環境不良,如動物處於低度刺激、行為受制、不能脫離恐懼或挫折,所誘發形成,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不良的環境管理指標」。另還表示--「動物園動物出現刻板行為,顯示提供的環境未能滿足動物之需,動物園教育展示的旨趣,恐難具有說服力。」


一般而言,熊科動物出現刻板行為的原因可歸納說明如下:

一、空間受限或不當:熊科動物天生好動,當空間受到限制,便會出現刻板行為。樹棲型的黑熊和馬來熊無樹可爬,生活在草原或森林的棕熊,監禁在全是水泥的牢房。白天待在展示區已經很小,晚上的「隔離區」更小,而一天中約 3分之2的時間會待在狹小的隔離區。

二、展場乏味:圈養欄舍或籠舍空無一物或一成不變、單調又乏味,缺乏讓動物隱藏、探索、遊戲的設施。

三、違反自然的餵食:動物園動物展示與員工同為「上下班制」,固定時間餵食,造成動物的期待行為,且動物們吃飽後就無事可做,和在自然中必須不斷探索、冒險、覓食大異其趣。

四、無法避開干擾:弱勢動物被同伴威脅,遊客的干擾或觀看又無處可躲。

五、違反自然的社群組合:通常除繁殖期間外,熊科動物均屬獨居型動物。但動物園的熊於繁殖期間無法接近伴侶,平常卻被迫每天都要和其他同類動物共處一室。


目前動物園現有熊科動物的生活空間嚴重不足, 根據保育學者研究,台灣黑熊活動範圍廣大,為 27至202平方公里不等。除中央山脈外,亦可於海拔約100公尺至1000公尺的海岸山脈發現。黑熊是獨居性動物,除繁殖外,沒有固定居所。 休息時,有時就直接趴臥於地上,有時也會選擇較為隱蔽、可遮風避雨的大樹根下或石洞內 (台灣黑熊保育網 )。但在動物園內的台灣黑熊兩個展示區內, 較大者僅為541.5平方公尺,約為自然棲息地的5萬至50萬分之1。
而獨居、樹棲型,善於爬樹的馬來熊,野外活動範圍大約為 33平方公里。動物園內馬來熊的白天活動範圍約300平方公尺,約為自然棲地10萬分之1。幾年來觀察,馬來熊幾乎都會不斷像排隊般沿著牆壁來回走動,(時間可長達一個小時以上)。
a

動物園動物展示與員工同為「上下班制」,固定時間被餵食,空間過小,動物們吃飽後就無事可做,和在自然中必須不斷探索、冒險、覓食大異其趣, 造成台灣黑熊過度肥胖,狀似神豬。而因為 無聊、過胖、缺乏運動的誘因或是刺激,「一動也不動」的癱著,也是動物園圈養野生動物常見的不正常行為之一。


這隻黑熊嚴重脫毛,不止行為異常,還有皮膚疾病。
a

自然棲地橫跨歐亞與北美的棕熊,生活於凍源與高山草原,白天躲在洞穴,夜間或清晨外出覓食。公熊野外的生活空間約 200-2000平方公里;雌熊則約100-1000平方公里。但在亞熱帶台灣的動物園內,棕熊白天的活動範圍約600平方公尺,環境單調無味,晚上則關在更小的空間。多年觀察棕熊健康狀況一直不佳,毛髮失去光澤,且非常瘦。除了翻身或偶而坐起,鮮少活動,夏天時常見牠一直躺在地上,要不就只從洞口走到外面不到5公尺處,再走回洞口,不斷的重複相同動作。
a



棕熊是抓魚高手,在自然棲地裡,森林 、開闊的草原、河流 …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公熊野外的生活空間約 200-2000平方公里;雌熊則約100-1000平方公里。但在亞熱帶台灣的動物園內(上圖),棕熊白天的活動範圍約600平方公尺,環境單調無味, 四周都是水泥假山。 晚上則關在更小的空間。
a
a
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動物園熊科動物有嚴重不正常行為是動物福利嚴重被剝削的表徵, 數年來, 動物園不但沒有善用政府(動物園是有政府預算補助的單位)與民間資源(每年民間捐款無數),為動物改善精神及行為失常、疾病或福利,反而一心一意不斷引進新奇物種來當作「商品」炒作。
a

根據動物園申請進口貓熊的「飼養繁殖計畫」,兩隻貓熊最大的活動範圍(所謂「戶外活體展示區」)是 495.36平方公尺,與目前台灣黑熊展示區大小相近,卻比大陸目前正在進行貓熊第一期野放復育試驗計畫的生活空間24萬平方公尺,有天壤之別。更何況公貓熊在野外的活動範圍約30平方公里。因此 在政府審核貓熊可否來台之際,民間團體慎重呼籲-- 不要再增加台灣的「肖熊(發瘋起肖的熊)」(熊科動物有「複雜行為需求」,是全球動物行為學家認為最不適合被圈養的五大類動物之一),如果貓熊是象徵兩岸「和平」的禮物,我們更應該將牠們留在「自然棲地」復育!而保育團體更呼籲打著「教育」及「保育」名號的動物園,能多關懷台灣特有物種的保育及棲地復育,以目前 動物園為「兩隻貓熊」編列每年約 550萬元的「飼養研究」經費為例,幾乎可以投入「台灣黑熊保育研究計畫」7年所需。另外保育團體更呼籲民眾要求動物園--要養貓熊,先將目前園內其他熊科動物的刻板行為治療痊癒,否則免談!
a
~~~~~~~~~~~~~~~~~~~~~~~~~~~~~~~~~~~
a
【名詞解釋】動物福利
a

應賦予動物某些特定自由的想法,是由一份在 1965年呈給英國政府的布蘭貝爾委員會報告(Brambell Committee Report)中所提出 ,被視為集約畜牧農場動物福利的最低標準。歷經獸醫與動物福利學者修改討論,1992年英國政府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完成所謂「動物福利五大自由」的條目 (Nursahid, 2002)。並進而應用於各種動物福利標準的制訂,包括現代動物園管理的標準在內。
a

這五大自由在評估圈養動物生活環境上相當有用,對圈養設施可以做有系統及易於理解的評估。五大自由簡略定義如下:

一、免於飢渴的自由: 此項基本需求可藉由取得新鮮飲水及食物以維持完整健康與體力來滿足。

二、免於氣溫與生理不適的自由: 可藉由提供適當環境,包括遮蔽及舒服的休息區域來滿足。

三、免於傷害,疾病與痛苦的自由:欄舍設計應盡量減低可能使動物受傷的危險,避免動物受傷或生病,並在動物受傷或生病時給立即診斷及治療。

四、免於恐懼與緊迫的自由: 可藉由避免造成動物心理上受苦的環境和對待方式達到滿足。
a
五、表現正常自然行為的自由: 應提供動物充足空間、適當設備以及使社群動物有同種的同伴以使動物表現正常行為。
a
~~~~~~~~~~~~~~~~~~~~~~~~~~~~~~~~~~~~
a
【名詞解釋】 複雜行為需求
a

每一動物個體都有其基本需求,也應該被照顧到。但由於動物園的經費通常都有限,因此在要求動物福利時,應優先考慮有複雜行為需求的動物 (Poole and Law, n.d.)。而國際動物福利科學界建議優先考慮的動物(Poole and Law, n.d.),包括以下五種,熊科動物是其中之一:

一、大型猿類
二、熊、象、猴、海獅
三、一般雜食性動物
四、食肉目
五、食草目
a
~~~~~~~~~~~~~~~~~~~~~~~~~~~~~~~~~~~~
a
◎台灣動物園圈養熊科動物,基本動物福利問題一覽表

一、免於飢渴的自由

1.一般正常運作的動物園雖可提供食物與飲水,但絕大多數動物的食物都是「非自然食物」。
2.由於動物園的餵食時間固定,方式也不自然。動物無需覓食、缺乏運動,常造成體重過重,或其他疾病。

二、免於氣溫與生理不適的自由

1.大部分欄舍無天然地形地物或樹木,以供躲避日曬雨淋。
2.溫寒帶動物飼養於亞熱帶(如:棕熊、或想要引進的貓熊等)。
3.非自然的地形地貌:水泥地面,假山假瀑布等。

三、免於傷害,疾病與痛苦的自由

1.因緊迫或欲求不滿而誘發的刻板行為無法醫治,或未編列足夠經費改善(環境或行為豐富化設施與措施無法不斷更新)。
2.繁殖生理失常。
3.護幼不週或失常。
4.氣候因素無法完全克服(棕熊脫毛)。
5.遊客餵食行為導致動物腸胃疾病。
6.地表主要為水泥地,方便園方清洗,但常造成動物腳掌疾病。

四、免於恐懼與緊迫的自由

1.活動空間過小(尤其是晚上,動物園關門後至第二天開門營業前)。
2.活動環境單調。
3.白天活動區域雖稍大,但卻完全無法躲避「人類」這個天敵的干擾、觀看(且多半是居高臨下)。


五、表現正常自然行為的自由

1.獨居型動物以群飼方式飼養。
2.日夜活動型動物,只有白天可以活動(台灣黑熊)。
3.覓食動機完全被剝奪(低度刺激或零刺激)。
4.樹棲型動物無樹可棲。
5.自由活動權益完全被剝奪(形同上下班,朝九晚五)。